孟廣宇 王雪 馬明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復興號項目動車組轉向架齒輪箱吊桿與齒輪箱不匹配故障進行調查分析。
關鍵詞:復興號;齒輪箱;齒輪箱吊桿;不匹配;調查分析
1.復興號齒輪箱吊桿與齒輪箱不匹配故障
復興號動車組因輪徑到限更換輪對時,發現齒輪箱吊桿橡膠原件壓縮量偏大,橡膠表面有細小龜裂狀裂紋,檢查該列車其他齒輪箱吊桿存在同樣情況,現場測量吊桿下部安裝座尺寸為161mm,齒輪箱吊桿座厚度為30mm。該車組已經進行過三級修,修峻公里數44萬km,現運營公里數140萬km。
2.該項目齒輪箱吊桿新舊結構分析
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初期,齒輪箱統型為吊桿懸掛方式,其中齒輪箱箱體吊桿連接處(即吊桿座)的厚度為20mm,經齒輪箱供應商及北京交大計算強度滿足要求。2015年供應商計算吊桿連接處厚度20mm時,疲勞安全系數偏低,建議對該部位加厚強化,所以將齒輪箱吊桿座厚度改為30mm,相應的吊桿也需更改為與之匹配的尺寸,并配套使用。
3.故障問題調查分析
根據設計部門下發的通知已經明確舊結構齒輪箱(吊桿座為20mm)序列號范圍,要求在三級修時將其他動車組舊結構齒輪箱及對應的吊桿全部更換為新結構(吊桿座為30mm)。
其他動車組轉向架入修后由生產制造單位進行分解,分解后齒輪箱根據通知要求進行普查。吊桿按工藝流程進行檢修,具體為清洗-檢修-探傷-普查-交檢-發運。其他列共計裝車32個吊桿,檢修后共有19個吊桿探傷合格進入普查工序,經普查后共有11個吊桿為新結構,按要求可以交檢及轉序,而其余8個吊桿為舊結構,舊結構吊桿在實物上做了標記,且存放在料件發運區,計劃后續轉入庫房隔離暫存,新結構吊桿交檢后也存儲在發運區,等待轉序。物流人員在物料轉序過程中未識別吊桿狀態,按定額將16個吊桿轉序到裝配車間。期間,組裝車間對動車組轉向架進行裝配,根據物料實際情況,裝用檢修合格的吊桿,但裝配人員未對吊桿尺寸、狀態進行核對,僅核對上工序來料齒輪箱號是否滿足通知要求,導致問題吊桿裝車。
4.后續的預防措施
4.1加強物料管理,明確不合格品的處置要求。
生產制造單位要嚴格遵守《不符合管理制度》要求:(1)在生產現場應設置報廢品區,并指定報廢品區負責人并粘貼報廢品區標識。(2)確認為報廢的零部件,對于非緊固件的零部件,由操作者進行確認后用紅色信號筆標識“X”,報廢品區負責人及時將其轉移至報廢品區存放。(3)對于檢修項目下車的非必換件類報廢零部件,由報廢品區負責人組織各班組填寫《報廢品區記錄表(非必換件類)》,并由報廢品區負責人進行確認。(4)確認為報廢的非緊固件零部件,需要進行相應的破壞處理。破壞的方式可采用風砂輪打磨、無齒鋸切割、氧乙炔切割等方式進行處理,料件破壞的位置需選擇明顯的部位,并確保其無法進行再次使用。(5)報廢料件破壞后,由報廢件所屬車間負責協調將其發送至生產管理部,由生產管理部負責對報廢件進行檢斤,開具報廢票據,所屬車間質量員保留交接單據一年。
4.2加強現場執行力度。
要求生產制造單位要嚴格按照公司《制造中心不符合管理制度》要求執行,并保留相應的文件記錄。
4.3加強工程變更關閉管理。
檢查員負責對工程變更執行情況進行驗證、確認、關閉。根據《公司不符合管理制度》及《工程變更管理規范》,當執行單位發現工序不符合(包括本工序發現的自制件及采購件工序不符合)時,由該執行單位工序不符合負責人立即通知檢查員,檢查員進行確認后在產品表面粘貼紅色不合格標識貼。執行完畢后,執行單位應提交變更執行記錄單,檢查員對工程變更執行情況進行檢驗確認,經驗證后,在變更執行記錄單上簽字、關閉。
4.4強化技術通知分析。
質量部門在簽收技術通知時要加強對風險的識別,并采取有效措施管控。質量部門編制了《工程變更管理規范》,進一步明確了對技術通知分析、審查、傳遞、考核等要求,工程師簽收通知時根據要求進行分析,以使工程變更執行過程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5.結束語
鑒于上述調查分析,可以得出本次復興號動車組問題是由于生產制造過程中未嚴格管理物料造成舊結構吊桿混裝,是導致復興號動車組齒輪箱吊桿與齒輪箱不匹配問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