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摘要:本文以《最后一次演講》為例,結合全新的教學理念展開了教學,并針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下幾點見解,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最后一次演講;教學案例;案例背景;案例過程;案例反思
一、案例背景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文字內容過于抽象,很大一部分學生并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本篇文章的主旨,也沒能夠體會文章中的滿腔愛國情懷。而在現代化信息技術工具的普遍應用之下,筆者運用了信息工具實現了本篇文章教學的創新。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對演講詞有了一個更加明晰的認識,同時也能夠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把握此篇演講詞的核心內涵,更好的實現文章與學生情感的共鳴。同時也運用了啟發提問教學的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及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也幫助其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最后筆者運用課后作業設計的方式將課堂教學進行了延伸,既能夠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同時還能夠實現階段性的沖刺,促進學生語文水平和綜合素養的提高。
二、案例過程
(一)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視頻教學導入,激發興趣
當上課鈴響起的時候,同學們紛紛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也走進教室對同學們說:“我們上學期讀過一篇文章叫《談骨氣》,在那篇文章中作者的第三個例子就是聞一多面對敵人的手槍拍案而起,體現了中國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氣。但是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言詞是什么大家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那下面我就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有關于聞一多先生的視頻和紀錄片,大家要在觀看的過程中進行及時的總結。
隨后我就通過信息工具的方式為學生播放了有關聞一多最后一次演講的視頻和紀錄片。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更加直觀地展示了教學內容,也讓同學們能夠更清楚地把握文章的內涵,能夠更好地引發起情感共鳴。在觀看完畢之后,我就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分別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見解。
A學生講道:“在視頻記錄片中,我了解到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并且嫉惡如仇的人,其勇于斗爭和為民主、自由獻身的崇高品德是我值得驕傲和學習的”
B學生講道:“在視頻中聞一多先生的演講中,我感受到了其強烈的愛憎感情和追求真理且不怕犧牲的精神。”
通過信息技術演講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到了文章的整個過程,也使其直觀的感受到了聞一多先生的個人魅力,在激發起了學生探究欲望的同時,也實現了課堂的有效導入。
但是我并沒有止步于此,是利用信息技術的互聯網特性對視頻進行了資源的延伸。我將聞一多先生的生平信息進行了總結,還將聞一多先生之前所創作的作品進行了整合,讓學生在分析與對比中對聞一多先生有一個更加立體的認識。
我就以《死水》詩集為例對學生們展開了教學,并通過對詩集的簡介讓學生了解聞一多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學生們對此教學內容十分感興趣并且積極的投入到了自主學習當中來,通過不同內容的分析對比,對聞一多先生有了一個更加立體的認識。
(二)通過問題啟發實現學生自主探究,把握主旨
我為了能夠更好的把握這些進度和體現師生互動這一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問題啟發的方式,然后學生在自主學習與探究中認知所學內容,一方面把握了教學進度和方向,提高了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把握文章主旨,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
師:“演講詞有著強烈的個人情感,目的是把演講者的觀點與主張傳達給聽眾,從而激發起讀者以及觀眾的情感共鳴。但是此篇演講詞慷慨激昂,是否有同學能夠將演講詞的思想情感表現出來呢?”
學生們紛紛舉手,爭搶著想要誦讀本篇文章。
師:“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們是否能夠總結聞一多先生演講內容有哪幾個方面嗎?”
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見解,對本篇文章進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講,也在演講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了總結。
A學生講道:“文章痛斥了敵人的卑劣和無恥,同時也號召了人們進行反抗與斗爭”
B學生講道:“文章不僅僅是控制了敵人的卑劣無恥和號召人們斗爭,而且還揭露和指出了反動派的虛弱本質”
師:“看來同學們的總結還不錯,但是,在文章中聞一多先生預言了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這有什么依據嗎”
A學生講道:“因為敵人瘋狂的制造恐怖,這說明他們自己很慌很害怕”
B學生講道:“殺死一個李公仆,會有千千萬萬個理工部站起來”
C學生講道:“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是不被人民毀滅的。”
通過對文章的啟發性提問,學生能夠更好的總結文章,同時還能夠在自主學習與探究中把握文章的中心。
(三)把握文章內涵做好課后作業設計,促進提高
師:在生活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西方文化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當中這一現象呢?
生:平常人們所過的洋節日和洋快餐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生活當中。
師: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在武力征服中國失敗之后,把和平演變希望寄托在了中國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人身上。同學們能不能結合生活實例以文章為核心進行仿寫,從而寫一篇演講稿呢?
學生們紛紛認同,并且針對自身的生活進行了調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深入的把握文章的核心內涵,同時也能夠在不斷的調查研究中提高其韓國主義精神,同時,其寫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案例反思
課程開展的前期階段,我以多媒體視頻的方式入手,讓學生通過視頻分析了聞一多先生的優秀品質。之后我又通過問題啟發的方式,正確的把握了課堂發展方向,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們的自主探究特性。最后我通過課后作業延伸的方式實現了課上與課下的結合,既讓學生把握了文章內涵,也提高了其寫作能力。教學的流程是從形式到內容的,教學的實踐效果來看,從形式到內容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但是在教學中還仍然存在著課堂略顯混亂的現象。我還應該做好教學引導,把握學生主體與自由課堂的關鍵節點,促進教學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聞一多, 鄒君導讀. 最后一次講演[J]. 新湘評論, 2016, 000(011):61-62.
[2]劉興育. 聞一多最后一次演講的前后[J]. 神州, 2007, No.81(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