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摘要:新課改的推進發展,給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目標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提高學生言語文學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關注學生語言、思維、審美以及文化傳承等內容核心素養的構建。強化學科育人價值,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綜合能力,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引入讀寫結合的模式,基于教材知識內容,發展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通過讀寫結合的模式,提升學生語文綜合使用的能力,完成育人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措施建議
引言
讀與寫之間存在密切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先于寫作,寫作是閱讀的表達。寫作與閱讀是不可分割的,閱讀與寫作的發展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讀寫結合重在應用,以用為主,兩者相輔相成。在讀寫教學中,自覺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同時強調閱讀欣賞和寫作學習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先是應精心選擇閱讀內容,與欣賞環節充分互動,重點研究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而后,教師用實例引導學生通過模仿和創造來拓展思維,提高能力。讀寫之間是雙向的輸入與輸出,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和巧妙地教學設計,使得讀與寫兩個活動不僅能夠在同一節課上發生,也能使得學生讀與寫的能力在一節課中達到雙向提升,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讀寫結合教學概述
讀寫結合點是讀與寫的橋梁,是決定讀寫結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所以找準讀寫結合點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閱讀汲取寫作營養;在寫作中提升閱讀品質;搭建寫作動力生成的平臺。將閱讀引入寫作,進行結構模仿、言語修辭模仿、讀后感的寫作訓練,從課文中學習連句成段的方法,尋覓對話之處,増強寫的訓練;抓住概括之處,擴展寫的訓練。基于教材內容,寫作教學首先應該從一般能力開始訓練,把觀察、思考、想象能力的訓練納入語文教學的目標,形成寫作與閱讀的教學理念。同時,要注意訓練學生的審題立意、布局謀篇、語言表達、創新發展的寫作技巧,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試圖找到仿寫的更高位寫作,提升學生的讀寫水平。
二、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意義
通過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教學案例,教師需要加強對案例分析研究,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創新教學新方式,多元教師教學視角,指導教學改革,依靠語文教材的閱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向引導學生學習和寫作練習,合理地安排和設計課堂提問,通過問題導向,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有效的閱讀和寫作,讓形式轉變為內容,不僅可以彌補語文教材中對寫作教學的不足,還可以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發展和寫作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完善學生語文綜合實力。
三、推動語文讀寫結合的策略建議
(1)梳理文章結構,創建寫作框架
文章的結構是文章的骨架,有了文章結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文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為后面的寫作練習提供寫作的框架。課程教學要以大單元統合教學為主,每一節課最后都指向本單元的大作文,也表明了課文的指向性和工具性更強。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情感主題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仿寫,讓學生根據文本的特點,遵循文本的文字結構,放飛想象,大膽想象,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語言將想象或想象思維表達出來,既能鍛煉學生的表達性思維,又能為寫作積累素材。
例如,在學習《麻雀》中,教師將文章的寫作手法融在了教學內容里,讓學生先進行閱讀,學習文章寫作手法,接著進行結構的簡練概括,讓學生明白重點所在,注意閱讀的美感以及真情動人之處,學生利用學到的寫作手法,結合教師提供的情景,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聽、所感,有感而發,進行寫作練習。從細節中我們挖掘寫作技巧,在“鋒利的牙齒”與“無可奈何的拍打著小翅膀”對比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獵狗的兇猛,于是把老麻雀襯托的更加的“英勇無畏”了。細品文字和語言,感受到神奇,體會生命偉大,去發現隱藏在文字的秘密。通過即時課堂練習,教師巡視課堂時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對學生的不規范或有不理解之處,可以給予及時的糾正和引導,然后教師進行當堂評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進行及時的自我調整。
(2)理解文章情感,激發想象創作
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通過閱讀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此,培養學生的語言和理解能力,在閱讀中,深入掌握相關知識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讓學生能夠有感而發,進而訓練學生寫出讀后感,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共鳴。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幫助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思路,使學生能夠更輕松地發現寫作靈感。不但如此,在學生寫出讀后感的同時,學生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文章的情感,達到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我變成了一棵樹》一文,邊讀邊想象,當學生充分體驗到課文豐富而大膽的想象后,進行寫作訓練練習,并將這種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教師可設置寫作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生活中你有過什么感受呢?如何你能變身,想變成什么呢?又會有哪些經歷?”模仿語言文字的變化過程,與課文中內容相結合,利用課文中的行文結構或寫作元素進行二次創造,使學生的想象不再停留在幻想中,而是能夠承接落地,讓學生的想象落在紙上,讓學生能夠進行再造想象。
(3)融合生活實踐,表達真情實感
進行生活實踐,積累寫作素材。提升文章格局的能力培養,我們不能學生單靠技巧的修飾獲得,而應當引導學生在立意深刻性上下功夫。技巧根本上來自于立意,而技巧和立意則無不是思想的結果,思維能力自然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閱讀中體驗,積累語言材料;實踐中體驗,促進表達真實性。因此,教師應適當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入生活實例或真實感受,多進行分享表達,交流互動,更好的把握寫作素材的真正價值,使學生在此基礎上既能擁有豐富的感性知識,又能有感而發,為創作真情實感的文章做積累。
四、結語
綜上所述,積累是閱讀的任務,運用是寫作的任務,閱讀與寫作兩者需要同時進行,通過有效地教學方式,能夠實現1+1>2的效果,讓學生從閱讀中找尋靈感,打動自己的細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來,引起共鳴,表達情感,實現讀寫結合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馬俊清.探究小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契合路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
[2]吳峰.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