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翔 高麗美
摘要: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想要開展小學生的德育發展,就要做好立德樹人基礎方案的落實。從小學生德智發展方面來看,明確德育方針,和立德樹人關系的確立是教育當前的根本任務所在,立德樹人可以說是作為中國教育事業的核心發展任務。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德育教育,借助與學生有聯系的事物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可以直接起到激勵作用,同時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本文中,將立德樹人融入課堂中的德育教育,設計出提高小學生未來綜合素養的教學方案,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之健康成長。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德育;研究策略
引言:都說以德服人,可見德行在人們認知中的重要性,立德樹人也成為了學校和家庭比較側重的方面。隨著德育發展方針的提出,再到德、智、體、美的全方位發展的確立,以及以德育為主觀念的實施,都足以說明德育教育的地位。總體來講,德育是指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包括激發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識,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等。然而我國的教學體系中并沒有專門的道德教育課程,因此教師要將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中,從而間接的幫助小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高水平的道德品質素養。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課堂德育滲透的難點
現如今,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是每個學校應該重點落實的一項任務。我們都知道,德育教育的開展是一種以教師為載體的培養模式,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激發小學生內心的道德意識萌芽,呵護幼芽健康茁壯的成長。具體的實施方法,則需要學校以學生的角度和內心需求為出發點,解決學生心理上的疑問,升華道德人格,現實現代化科學教學和人性教學的總體目標。從教育現況快來看,存在利弊兩個方面:利處所在,當前社會大環境為學生提供可以長久發展的平臺,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多樣的教學模式方便學生培養良好的興趣。幫助精神世界的幼苗汲取營養肥料,豐富學生情感生活;弊處所在,當前社會教育變化時速較快,在產生優化教育水平的同時附加產生了一些不理想的負面因素,比如物質生活的攀比,不良的競爭關系等會歪曲學生的道德水平建設。讓學生在思想領域表現出功利性,搖晃道德旗幟,動搖基礎,這就需要教師規避弊處,擴大益處。
二、在德樹人背景下實現小學課堂德育滲透的路徑
(一)著重道德實踐,奠定德育課堂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學生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接班人,需要的綜合性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從小開始。注重教育發展,樹立正確社會主義觀念,奠定德育課堂基礎。道德實踐作為小學課堂德育滲透的有效路徑,是學校需要著重落實的方針。立德樹人要把理論與實踐兩者結合,用實踐論證理論,用理論強化實踐,體現社會實踐在課堂教育的重要性,推動社會實踐,進而推動學生道德自覺性。其實,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進行德育實踐,也能夠建造美好社會。在古代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比如我們熟知的典故,“孔融讓梨”,孔融的身上就能夠非常好的體現這一點,他和哥哥們一起吃梨的時候,總喜歡拿最小的,給哥哥們大的,還和大人們說自己最小,本應該拿最小的。在他的身上充分的展現了禮讓謙卑的道德品質,我們國家在古代就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培養,德育存在于生活,踐行于生活。孔融就是一個好例子。
由此可見,道德實踐活動的開展很有必要,從個人到集體都應用廣泛,核心的價值意義更值得去推敲。道德教育所衍生出來的情感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愛國情懷。如何把道德實踐落實到實處,可以總結為三方面:一是要營造良好的網絡道德環境,在科技發展迅速地今天,網絡已經成我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學生所能接觸的網絡層面也在逐漸寬泛,所以必須要強化網絡方面的建設。二是要讓各種道德實踐平臺的德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學會整合資源,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學會主動探究、培養思考能力。三是制定道德教育機制,通過激勵性手段、促進學生、學校、家庭三者形成正確的道德體。
(二)全方面育人,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
教學課程、知識文化、課外實踐等都是立德樹人策略實施的有效途徑,從多種角度出發,立德樹人需要教師有較強的嚴謹性,組織學生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生活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對日常生活的踐行能力。立德樹人與德育教育聯系密切,兩者同步實施,有利于實現根本目標。
小學是學生三觀培養的關鍵時期,和學生做朋友,讓學生信任老師,從而促進學生快樂的成長,讓學生德治全面發展。小學生還處于初步學習階段,此時的他們善于模仿,教師要注意自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成為學生的道德榜樣。教師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關懷愛護,多加關注,積極地回應學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心理發展,課上擔任學生老師的角色,課下擔任學生朋友的角色。當學生表現出色時,要進行言語激勵;出現錯誤時,要心平氣和的之處問題所在,注重批評的方式方法。
(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建設,形成良好心理品質
教師要做好學生心理品質發展的方向標,讓學生有一個好的開始。通過加強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畢竟小學生所接觸的層面較窄,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讓他們感到迷茫,無所適從,產生逃避的心理。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可以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所需要解決的煩惱,從而用正確的觀念和思想開導學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消除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阻止錯誤觀念萌芽的產生。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分類匯總,了解學生思想的發展方向,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方案。
結束語:總而言之,隨著立德樹人任務的提出與實踐,學校中的知識教學以及拓展教學都可以作為的德育的素材,有利于德育教育在小學課堂的滲透研究,從根本上發揮促進小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的作用。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與德育教育并行的教學觀念,通過多樣的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讓小學生收到更高層次的熏陶。
參考文獻
[1]劉娟.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的有效開展[J].科學咨詢.2020.
[2]王嘉毅、張晉.立德樹人的科學內涵與現實要求[J].中國電化教育.2020.
[3]盧麗.小學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