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峰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數學課堂練習,一堂優秀的數學課堂應當是有學有練,有輸入也有輸出。數學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并檢驗自己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文就實際情況出發,分析課堂練習在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策略,希望對初中數學教學有所啟迪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練習;重要作用;問題;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化,對數學課堂練習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對課堂練習進行精心設計。練習首先是一種訓練活動,并且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數學本身是一門需要大量訓練的學科,數學課堂上的練習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來說,都是有益的。對學生來說,練習是掌握知識,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對教師來說,練習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重要途徑。
一 初中數學課堂練習的重要作用
1 鞏固作用
數學知識往往是抽象的,如果一節課只講不練,學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是否掌握知識。一些同學在聽的過程中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這堂課的知識,但在練習中卻發現了困難。在課堂練習中學生發現了困難便能更好地進行鞏固練習,找到難點并解決。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本節課的知識。
2 反饋作用
數學課堂上的練習可以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等各種信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情況來調控教學進程,糾正錯誤,然后再次安排反饋性練習,強化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了解學生練習情況,對好的地方給予肯定,對不足之處進行指導,形成正向良性循環。
3 發展作用
數學課堂練習培養的不僅僅是數學方面的能力,對發展學生個性品質也有一定作用。課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分析、概括、推理、判斷等邏輯思維能力。能力逐步由低級向高級邁進,數學思想得到鍛煉,思維得到培養。除此以外,還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空間觀念等的發展。
二 初中數學課堂練習存在的問題
1 教師重視講,忽視練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對重點和難點做了精細的策劃,并在課堂上認真細致地講解,同學們也忙前忙后,奮筆疾書。看似課堂效果很好,實則不然,學生練得少,可能部分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課內落下的又需要花課余時間來彌補,陷入惡行循環。
2 課堂練習題設置不合理
在設置課堂練習題時,部分教師設置不合理,一些教師喜歡在課堂上讓學生練習偏題、難題。偶爾設置偏題難題無可厚非,可以給學生帶來挑戰性,但長期如此,很容易打擊學生自信心。此外還存在題量不合適,時間控制不合理;練習題不夠典型,具有盲目性;沒有分層,一刀切;沒有變式拓展和探究性練習;練習形式單一,千篇一律等一系列問題。
三 初中數學課堂練習的應用策略
1 利用趣味性練習,激發學生興趣
有教育家指出,興趣是一種對智力活動有重要影響的非智力因素。在數學課堂練習時,如果教師能在兼顧知識性的同時增強練習的趣味性,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實現高效數學課堂打下基礎。生動而有趣的練習,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深化數學思維。學生一旦對知識有了濃厚興趣,便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盡量選擇有趣的習題。教師也可以根據現有習題,優化創造,打破傳統,豐富練習的形式,避免千篇一律。
例如在數學課堂練習時,教師可以豐富練習的組織形式。學生獨立練習可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為了豐富練習形式,教師可以組織小組練習。通過小組練習,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集思廣益,拓展思維。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內容的多樣化,可以開展提問式教學,發揮學生主體性,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下面以《三角形的初步知識》這一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三角形三邊關系時,不要僅僅展示幾組無意義的數據。可以讓學生拿出三根小棒,長度分別為3cm,3cm ,6cm,然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判斷這三根小棒是否能圍成三角形?圍成的是什么三角形?這樣的提問比較基礎,然后可以加大難度,允許學生換掉三根小棒中的一根,仍然能圍成三角形,你會怎么做?通過這樣趣味的練習,讓數學課堂“活”了起來。
2 利用層次性練習,循循善誘
學生認識事物是有一定規律的,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教師在設置練習題是也要符合以上規律,由易到難,題目有層次,有梯度。并且每個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優劣之差。教師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相同的水平。在以往的數學課堂練習中,教師習慣“一刀切”,采用同一梯度難度的練習題,很容易造成“吃不飽”和“吃不了”兩種極端情況。因此,教師在設置練習題時,一定要注意練習題的層次性,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都能有所發展。
例如在進行《特殊三角形》這一單元的課堂練習時,教師可以根據以上原則設置層次性練習,既有基礎性練習,也有提高性練習。1.基礎性練習:在三角形ABC中,AB=AC,∠ACB為80度,求∠A為多少度?2.提高性練習:當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是底角的兩倍,三角形各個內角的度數是多少?第一題較為基礎,大部分學生都能解答出來。第二題難度稍加,對理解能力較強的同學來說難度不大,而理解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就有一定難度了,這就需要老師對其進行指導,引導他們畫圖思考。除了以上基礎和提高性練習,還可以增加拓展性練習,滿足層次高一些的同學的需求。這樣富有層次的練習,很好地照顧到了學生能力的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
3 利用生活練習,進行探究型練習
人們常常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來形容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數學的學習也不僅僅是為了考試,還要讓學生回到生活中去理解分析數學現象。數學與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初中數學題大多能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原型。如果教師在設置練習題時,完全割裂與生活的聯系,學生可能無法很透徹理解問題。因此,教師在設置課堂練習題時,要注意題目與生活的聯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學生能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發現數學除考試之外的價值,才能更熱愛數學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問題。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初步知識》這單元知識時,學生在了解了線與線之間的幾種關系后,即平行、垂直、相交。教師可以以生活實例舉例,比如我們常見的墻角 黑板 桌面等,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些定理。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讓學生利用這些幾何圖形來設計美麗的圖案圖標,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美。當學生能認識到數學美時,并能應用到實踐中去時,數學的價值則能得到更大發揮。又如在學習《數據與統計圖表》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根據班上同學的身高做一個數據整理,并用不同的統計圖畫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交流。除以上問題之外,還有很多生活問題與數學息息相關,比如銀行儲蓄選擇 最佳出行方式等。
4 利用開放性練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課堂練習不僅僅是為了鞏固知識,更是為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獲取新的數學思想 新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多向變通能力。開放性練習題可以是一題多種解法,一題多個答案,也可以是通過一個題目進行變式練習。開放性練習題就要求學生不能墨守成規,要全面思考問題。在課堂練習中,教師要變式 拓展和探究型開放性練習,讓學生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多變靈活地解題,有效挖掘思維潛力。
常見的開放性數學題有條件開放型、 結論開放型、 解題方法開放型,還有將三種融合起來的綜合開放型。例如在函數增減性教學時,可以采用結論開放型題目,如,已知某函數圖像經過點(3,6),并且在x>0時,y隨著x的增大而減小,寫出一個滿足條件的函數解析式。這道題符合條件的答案有很多,學生只要根據條件利用所學知識就能得出答案,答案可以是正比例函數也可以是一次函數。又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很多,在進行相關題目的練習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利用已有條件思考多種解法,而不是會一種就萬事大吉。學生掌握了多種方法,在遇到不同題目時才能臨危不亂。
5 利用典型性練習,進行針對訓練
數學和其他學科相比,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其具有理論體系。大致可以將數學知識分為兩類,即基礎知識和觸類旁通知識。在數學課堂練習中,讓學生掌握典型題型遠比不分重點大量練習有效。課堂時間本來就有限,教師在備課時要跳入題海,根據本課教學重點選取典型題型,進行針對性練習,讓學生做題少卻又收獲多,不要奢望面面俱到。
結語:
綜上,數學課堂練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為了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選擇數學課堂練習題目。實踐證明,單調機械的練習只會消磨學生學習興趣,妨礙學習進步。因此,教師應當利用趣味性 層次性 生活性 開放性練習來不斷提升學生數學水平和綜合能力。盡管現在的數學課堂練習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我相信在廣大數學教師的努力下,這些問題一定能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張桃喜.關于初中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6):51.
[2]趙蘭香.初中數學課堂活動中習題設計的研究[J].《成功:中下》,2018:109-109.
[3]李小燕.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探究[J].名師在線,2019:67-68.
[4]沈學剛.對優化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思考和研究[J].考試周刊,2015(A1):83.
[5]毛軍.對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思考與探索[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