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在素質教育大力推進的教育發展背景下,加強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也逐步成為一項核心的教學任務.創造力是新時代綜合性人才所必備的一項基礎能力,其主要是指在實踐和學習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一種獨創的、主動的、富有新意的思維方式.加強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而且是實現學生綜合發展的必然選擇.鑒于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小學數學;創造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白銀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名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研究》,課題立項號:BY[2020]059
創造力是一個人人格、知識和能力的有機融合,是一種綜合能力,也是一種潛能.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人才培養目標.在過去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我國對創新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更多的是照搬國外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注重對基礎文化知識的講授,而對于學生創造性能力和思維的培養缺乏足夠的重視.顯然,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在全新的人才培養需求下,小學數學教育中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前提是必須積極推進教育方法和理念的改革與優化,轉變傳統滯后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參與和經歷,將創造還于學生,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落實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教育,全面提升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為其后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全新教育發展的背景下,教師的關注點不要單純地局限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更多地關注如何幫助學生掌握一套高效的學習方法.雖然結果很重要,但過程同樣不可忽視.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采取情境教學的方法.一個恰當的情境能促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積極主動,也能有效轉變學生之前“被動化”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樹立一種“我要學”的“主動化”學習態度,從而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創造.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更要注重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問題化情境,加強引導學生積極認真地參與到實踐探索中去,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進行“小數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筆者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化情境“將10、100、1000這三個數字進行怎樣的變化可以用等號將其連起來”,以這樣一道題目供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運用了之前所學的數學知識,成功地激發了數學聯想能力.通過學生的思考與教師的引導,最終確定的方法是添加小數點.教師借助這樣一道題目,不僅幫助學生深刻地掌握了小數的性質,而且實現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啟發與培養.
二、明確教學目標,深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無論哪種教學模式的建立,都是結合某一特定的教學目標完成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式得以實施的重要核心要素.此外,在新課改背景下,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可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在其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實踐探究活動的親身參與和數學問題的積極討論,對數學知識的產生與掌握更為深刻.此外,探究性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其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討論與解決過程給予高度的關注.因此,為了更有效地保證學生探究學習的效果,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并深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例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這一內容時,通過對以往所學相關面積求解公式等內容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經驗,因此能夠通過獨立地探究來獲得“梯形面積”的算法.鑒于此,筆者采取了如下的教學思路:首先,筆者帶領學生一起對梯形面積的具體求算過程進行感受,以此實現了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與推導能力的有效挖掘和培養;其次,筆者幫助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了深入的掌握,幫助其將該計算公式運用到實踐中去;最后,筆者創設出一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師生間共同討論和交流.這樣既實現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又促進了學生知識再創造能力的養成.
三、強化學習反思,促進學生思維的升華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加強教學引導,強化對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指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歸納、學會總結,同時善于反思,以此逐步提升自身反思能力,養成一種良好的反思習慣,更好地提升自身學習效率,為創造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小學高段數學學習中經常會遇到一類“相遇問題”:已知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相對地出發,時速分別為60 km/h和50 km/h,經過2小時后相遇,求甲、乙兩輛汽車出發地的距離.在該題的思考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學生的解法為(60+50)×2=220(km).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該題是不是有另外一種解法?比如60×2+50×2=220(km)”.雖然兩個算式看似一樣,思考角度卻完全不同,這也正是學生反思的結果.通過這樣一種反思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也會變得更為開闊,而且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反思意識與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加強教學引導,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以此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思維品質的升華.
四、強化方法引導,培育學生的創造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做好知識教學的同時,為了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創造力,還要注重對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的滲透,引導學生獨立、積極地思考,幫助學生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獨有的學習方法,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進而更好地保證數學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圓”這一內容時,筆者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這一問題:“不用圓規能畫出一個標準的圓嗎?”筆者以該問題為引導供學生自主討論和探究.在筆者的鼓勵下,同學們開始了激烈的討論與思考,并動手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探究之后,同學們回答:“我們可以用兩支筆制作一個簡易圓規,一支筆固定,另一支筆旋轉,可以畫出一個圓.”……筆者又問道:“這個方法確實很好,值得表揚,同學們做得不錯,但是這種方法畢竟畫出的圓大小很有限,如果我們現在去操場做游戲需要做一個很大的圓,又有什么方法呢?”同學們通過簡短思考之后很快地給出了答復:“我們可以找一根很長的繩子,一個人站在中心拉住繩子一端,另一個人將繩子拉直并在另一端旋轉,就能畫出一個圓,而且這個圓的大小能夠根據繩子的長短來決定.”……由此不難看出,筆者通過這樣一種教學設計和啟發式提問,有效地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而且在這樣一種實踐探究氛圍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五、優化教學評價,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新課標體系中明確提出,學生評價所注重的是評價內容與培養目標的多元化,其不僅要涵蓋傳統教學評價中的基本技能與基礎知識等方面的評價,而且要涵蓋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以及學習方法和過程等諸多方面內容的評價.現階段,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綜合素質測評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同時,評價語言作為一種重要的評價手段被廣大數學教師普遍應用開來.因此,教師在保證做到對學生科學評價的同時要特別注重評價語言的優化,而且要做到對課堂教學中評價時機的及時捕捉,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例如,在進行一年級“進位加法”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材中有這樣一道習題,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今天所學的數學知識自行編一道進位加法的題目.通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一名學生給出這樣的回答:“星期天,小明和朋友一起去小河里捉青蛙,上午捉到了15只,下午捉到了17只,這一天他們一共捉到了多少只青蛙?”針對這名學生的回答,教師先進行了肯定,再對學生所編的題目內容進行評價.教師問道:“同學們,青蛙對人類有益還是有害呢?”同學們回答:“有益.”教師又問道:“那么我們怎么能去捉它們呢?不能吧?……”對于那些不注重優化語言評價的教師往往會出現這樣的評價:“你能不能動動腦子啊,青蛙是有益的動物,我們能去捉嗎?……”甚至還有的教師根本不去聯系實際生活,只對學生所編題目是否符合要求進行評判,認為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就會以“你回答得很好”對學生進行回復.回到本次數學課堂中來,這名學生在聽到教師的點評之后,隨即將題目進行了改變:星期天,小明和媽媽去菜園里捉害蟲,上午捉到了15只,下午捉到了17只,他們一共捉到了多少只害蟲?聽到這一回答,教師忍不住笑了,對學生進行了表揚“首先,這次題目的內容積極向上,幫媽媽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說明你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受到教師這樣的一種鼓勵性評價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同時這樣的一種評價給學生留出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推動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已逐步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在教學實踐中,為了更好地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積極地革新教育理念,遵循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的基本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迎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興趣著手,通過采取創設情境教學、明確教學目標、強化學習反思、強化方法引導等教學舉措,有力推進小學數學教育的創新和優化,進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發展,為其后期的綜合性成長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素鳳.小學生數學創造力培養路徑探析[J].學苑教育,2020(26):51-52.
[2]耿善康.在小學數學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0):12.
[3]劉序軍,尹志強.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