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唯佳
【摘要】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存在著個性差異,尤其學困生和學優生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在實施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學生差異為基礎,應用分層教學法,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教學內容等。基于此,在本文中,筆者聯系自身的教學經驗,詳細闡述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分層教學;教學策略
體育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課堂組織形式的影響。在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以班級授課的組織形式為主,面對全體學生實施統一教學。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盡管適應了大部分學生的發展需求,使他們通過體驗課堂教學獲得了體育知識,發展了體育技能,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學生間的差距,同時也常引發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如一些學生被貼上了學困生的標簽,受到教師的忽視,產生自卑心理,甚至與其他層級的學生產生沖突,影響了人際關系。對此,為了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果,筆者立足學困生和學優生的差異,嘗試應用分層教學法,針對性開展教學。
一、小學體育開展分層教學的價值
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生的全面化發展逐漸受到重視,他們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同時也必須滿足身心健康。因為小學生在這一時期的年齡比較小,相比于初中和高中的學生而言他們并沒有太大的學習壓力,但是在性格上卻比較頑皮、活潑以及脆弱,沒有形成獨立的思維和情感模式。所以在參與體育學習的時候并不知道自己學什么或者是沒有目標和方向,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科學的引導,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來體現體育課的價值。首先,教師應當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化,在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分層教學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同時把學生的各方面身體素質提高起來。
二、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實踐
(一)合理進行分層
首先,要想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展開分層教學,教師就應先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這是分層教學必須開展的前期準備工作。教師要摒棄課堂開展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要統一一致的觀念,更好地發揮分層教學手段特有的靈活性和針對性特點,分層開展教學。在了解學生體能情況并和班委討論協商的基礎上,將班級的學生分成A、B、C三個小組,A組是體育基礎和身體素質良好的學生;B組學生則是體能基礎一般的學生;C組學生是體育基礎較差,身體素質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教師在分組時一定要注意及時地與班級干部進行溝通商量,從教師自己和班級干部兩個方面對學生的體育基礎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因為教師平時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有限,又總是面臨一對多的情況,因此很難對班上每一位同學的實際體能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而學生每天都在一起進行學習,彼此之間的了解和接觸比較多,教師將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和班干部對學生的了解相結合,這樣對學生的評價和分層往往不會相差太遠。分好組之后還需要定期針對學生每一階段的表現情況進行微調,有些本來在A組的學生如果在體育課堂上消極懈怠,不認真完成教師為A組學生制定的體育目標就會被教師調到B組或C組,同樣原本在B組和C組的學生如果不斷鍛煉,取得進步可以被調至A組。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有壓力,有競爭意識,從而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鍛煉和運動的勁頭更勝。
(二)分層設置目標
對學生進行分層劃分之后,教師在每節體育課前的備課階段都應該分層次地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特定的教學目標。以《跳繩》為主,教授三年級學生跳繩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學生掌握基本的跳繩動作要領,運用正確的姿勢進行跳繩,培養學生跳繩的節奏感和意志力。教師在教授學生跳繩時應該首先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應該達到的個數,A組學生每分鐘應該跳到100個以上,B組學生應該跳到80個以上,C組學生應該跳到55個以上。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練習跳繩的動力和積極性,教師在教授跳繩的正確姿勢和相關技巧時學生才可以集中自身注意力進行學習,在練習環節盡可能地提高自己跳繩的能力,加強自身的跳繩能力。
(三)學生合作學習
分層教學可以有針對性地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開展各項不同的體育活動,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開展分層教學時同樣應加強每個層次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溝通。通過合作每個層次的學生可以在體育課堂上互相合作交流,發揮同齡群體的積極作用,以強帶弱,讓處于A組的學生可以幫助B、C小組學生進行練習和指導,逐漸加強B、C小組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的年級和身體實際情況相似,在參加和練習各類體育活動和動作時會存在相同的問題,但是那些體育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快速提升自己,掌握每個動作和項目的關鍵技巧,然后可以一對一地對基礎較差學生進行指導和交流,互相進步。這樣的教學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一個人需要指導班級全體學生,無法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實際操練情況,而采取合作的方式,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可以互幫互助,提升班級學生的整體體育能力。三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到軟排,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不能正確地移步和墊球,教師集體授課完成之后可以首先對A組的學生進行指導,糾正學生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在A組學生基本掌握相關的技巧和竅門之后讓A組的學生對B、C組的學生進行合作,通過示范、講解等幫助他們也掌握正確的移步、半蹲和墊球的姿勢和技巧,為后續學習軟式拍球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體育這門學科與其他的學科相比而言有著一定的特殊性,作為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教師在結合分層教學法的時候也應當考慮到每一名小學生的實際身體情況和興趣愛好,然后優化分層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榮華.探析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207-208.
[2]白海珍.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學周刊,2019(20):159.
[3]陳海清.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的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1):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