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建
【摘要】歷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才開始學習的科目,學生對歷史的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在學習歷史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學習的效率和學習的質量達不到應有的標準,這對學生的學習自信會造成很大的打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面,對歷史進行理解,降低學生學習歷史的難度,使學生能夠在歷史學習過程當中得到更多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也讓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有效地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教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存在效率低下等問題。構建高效課堂,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本文主要以初中歷史為背景,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以及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希望給初中歷史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議和借鑒。
一、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闡述
(一)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就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追求自我成長和進步;學習情感上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被動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熱愛。其教學有效性的最明顯特征為開放性、反思性和適應程度等。而教學反思的重點在于歷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分析其學習的態度和價值觀念走向,從而做出正確的引導和學生學習規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有效性教學。
(二)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意義
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記憶知識的方式基本上是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效率不高,同時不科學的學習方式也會影響學生的記憶能力。實現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應該從創新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角度出發,讓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記憶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學習能力。歷史教學有效性不僅要求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還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監控學生的學習,運用教學策略提升學生成績。從開展素質角度來說,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愛國情操,成為有血有肉的中國人。
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優化歷史課堂的教學方式
依據學生的歷史核心素質培養要求,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合作的角度出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這種優化課堂的教學方式能提升教學的效率,意義重大。為了讓學生從感性認知跨越到理想認知,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開展主題辯論活動,分析歷史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歷史概述和良好的表達能力。例如,講述《工業革命》的內容時,可以事先收集和工業革命相關的資料信息,便于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擴展歷史知識。
(二)系統整合初中歷史教材
為了系統整合初中歷史教材,編撰歷史教材的人員應該集中談論和交流,確定一個具體的編寫思路和明確的歷史體系,并在課后提出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課后問題。例如,講述《大澤鄉農民起義》時,教師可以提出假設性的問題:“如果沒有陳勝吳廣起義,秦朝就不會滅亡,你同意嗎?這對我國的發展有何啟示?”問題提出后,學生轉動腦筋思考,活躍了課堂氛圍,最重要的結合了時事熱點和歷史回顧,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情操培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三)注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培養
歷史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升,這是促進歷史教學有效性的一個良好方式。學生對于學習的歷史知識熟練應用,能夠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例如,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講述《文景之治》的內容后,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設計和分析,對比文景之治的成功以及秦王朝的滅亡。詢問學生通過兩者對此得到的經驗教訓是什么。根據秦王朝滅亡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焚書坑儒”事件,樹立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念。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指引學生自我反思,從而建立對歷史學科的全面性認識,在把握本質的前提下超越自我,加深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認知。例如,為了讓學生對工業革命的內容深刻理解,可以分析一下當時不同國家的工業污染情況,并上網查找工業污染治理的有效方式。學生集中探討后,教師在適當的時機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發展”的歷史觀,建立歷史觀念的深刻認識。
(四)聯系古今,融合現實與實踐
信息化時代的盛行,為學生閱讀小說,關注網絡信息提供了方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聯想到歷史學習的知識,并提升自我探尋歷史真相的能力。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歷史教學的要求,教師應該針對課程學習內容進行合理設計。歷史是對人類過往和起源的追溯,能夠塑造學生靈魂,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比如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了巨變解體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照國家改革開放獲取的成就,從而意識到蘇聯解體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問題。
在初中歷史的學習當中,歷史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生活經歷開展歷史教學,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能夠在歷史學習過程當中更加積極、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出現問題,或者是歷史事件有了自己獨到見解以后,通過交流的方式和其他人進行思維上的碰撞,發散自身的思維,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歷史事件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教師還需要不定期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明確自身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優勢以及不足,積極面對歷史學習,營造高效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任曉霞.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5):277.
[2]蔣升陽.談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20(01):26.
[3]張小芳.試論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