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吉蓮
【摘要】當前,小學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現象越來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錯誤”資源是提高教學思維、優化教育系統的有效措施。但在實踐中,多數小學數學教師仍缺乏對“錯誤”資源的認識,學生對“錯誤”資源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根本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所以,有效地利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錯誤”資源,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錯誤資源應用
引言: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應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有效地滲透錯誤教學資源,通過引導和比較,使學生對數學錯誤資源的認識。因此,學生可以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實現對枯燥、錯誤資源的轉換,引導學生在數學課上進行深入、有代表性的學習。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利用過程中的不利因素
(一)數學教師并未注重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
有的老師對教學有誤解,認為教學要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習慣于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完全繞過學生所犯的錯誤。對于學生所犯的有價值的錯誤,多數教師要么輕易地否認和忽視,要么不深入地改正,不在表面表露,也不能及時積極地挑選、搜尋、開發、優化、激活錯誤資源。不能正確認識和合理地培養學生錯誤資源的創造性價值觀,會極大地降低學生的知識覆蓋面。
(二)數學教師缺乏應對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方法
要有意義地學習錯誤資源是必須掌握好學習方法,而對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并且往往會快速地發生。實際數學課堂中的數學學習中,有過多的錯誤,為避免數學資源的流失,許多教師不但不重視、接受錯誤,而且還缺乏冷靜、理性,這往往與教師的心情相吻合,導致教師一再失去有效資源的錯誤和動態變化的寶貴價值。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培養小學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水平能力缺乏自信,那么教師應理性對待數學教學中的錯誤,以衡量學生的水平,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與交流,讓學生在無心理壓力的自然環境中思考,形成學習、生活的信念和勇氣,形成良好的數學教育。
(二)有利于促進數學課堂的動態生成
數學學習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假設、修正假設、逐步完善假設的過程。因此,錯誤不過是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朝正確方向進行的一次嘗試與探索,盡管有時會偏離既定的方向和結果,但在此過程中,卻留下了一條有意義的錯誤道路。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考慮智力因素和隨機誤差中的合理因素,以激勵學生。那么,資源的動態演化會導致錯誤轉化,這樣會誤導學生在數學課上用錯誤的判斷力。
(三)有利于引發學生智慧性地反思
教師通過巧妙地抓住錯誤資源產生的機會,可以在精彩的地方挑起矛盾,給迷茫時的學生留出思考空間,自覺讓學生有自己的錯誤感覺,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學習或討論、思維碰撞,最終形成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吸收和協調其知識結構。這一過程體現著正確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應用的方法策略
(一)利用錯誤資源進行互助學習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會把各種錯誤提前講給學生,但看似合理的教學行為和理解,卻嚴重損害了學生批判性地接受錯誤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調節能力。當發現錯誤時,會把錯誤展現在眾人面前,開展同伴互助研究,在同伴間碰撞中點燃智慧。在實際中找出錯誤的根源。比如,在“商不變的性質”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65除以12的除數和被除數在同時增加100倍中,其余數應該還會是5。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分析。對問題進行啟發、積極合作,研究錯誤的原因,從而得到正確答案。
(二)利用錯誤資源進行師生互動學習
小學課堂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展示知識,而且還要通過開展各種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對錯誤資源的興趣,幫助學生不畏懼錯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故意制造數學概念間的認知矛盾,以問題的形式,通過多方面、有效的師生互動,反思思維過程,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理解,完成數學意義的形成,例如,在研究“除數特征”時,以被數字3整除的個位數為例。同學們自然而然地認為只要個位上的數字是3、6、9,都可以被數字3整除,然后讓學生證明這個猜想是正確的,在證實的過程中,學生很快就會發現這個猜測是錯的。這樣不但可以避免認知上的錯誤,也可以鼓勵學生深入了解。
(三)利用錯誤資源進行創新性學習
小學階段學生犯錯誤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嘗試創新的過程,是學生思維過程與活動的發展過程,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智力潛能。在這一點上,教師必須通過“錯誤資源”來揭示隱藏的智力潛能,而學生在學習錯誤資源時,要引用創新動態的教學模式,巧妙運用,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錯誤”來提高學習。舉例來說,在“化簡比”這一課堂教學中,一個學生把一個化簡算式的結果寫反了,同學們在一旁小聲議論。在這個時候,老師要讓其他學生安靜,并鼓勵該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正確的引導價值觀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信、激活精神、培養個人思維。
(四)利用錯誤資源進行自主反思學習
反思學習就是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教師不僅要分析和糾正錯誤的原因,而且要分析研究思維方式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想和策略,獲取目標信息進行思考,彌補知識和思維的空白。舉例來說,在計算面積時,有些學生卻計算了周長。教師不僅要從總體上分析、糾正這種典型錯誤的原因,而且要給學生提供自我分析的機會,首先可以讓學生觸摸桌面,其次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計算尺寸和周長的原因。最后是從研究中得出“謬誤”的結論。于是,在自我思索的范圍與范圍的概念中,學生的意識逐漸明晰,從而鼓勵學生自覺改正自己的錯誤。
結語:在教師的學習過程中,錯誤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教師不能責備。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想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先要增強學生對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教學課堂模式中起到有效作用。
參考文獻:
[1]魏延明.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學周刊,2020,30(8):104-104.
[2]羅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20,23(5):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