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斌
【摘要】在科學素養的指導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在眾多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呈現出了百花盛開、繁花似錦的發展態勢。但是,回歸音樂教學本質,發揮本土教育優勢,將理論聯系實際、課堂結合生活、方法融合想法、實踐提煉經驗,才是挖掘農村課堂教育特色,探索小學音樂教學策略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農村
引言:在小學音樂課程中,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理解和創造能力,音樂老師要積極探索、創新,加強自己的音樂理論修養,才能更好地教學生。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呢?
一、突出音樂魅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新時代教學背景下,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應突破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孔老先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音樂課程的學習也是如此。在實際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活動中只有充分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才能夠有助于創新思維的激發與培養。與初高中階段的學生相比較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較弱,所以在開展實際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特點來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在完成相關教學內容之后,教學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對歌詞進行創編,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對歌曲深入掌握與理解。
二、融合農村特有元素,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
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創新的音樂課堂,離不開生活,更依托于生活環境的因素。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農村特有的元素,結合嶄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創新性地構建與眾不同的教學模式,不失為音樂教育的最佳途徑。
雞鳴犬吠蛙聲連連,牛耕羊閑禽聲陣陣,這些農村固有的鄉土音響,也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最好的教材,教師需要做的是怎樣科學合理地應用這些特質教材,摸索出適合農村音樂教學的亮點策略。節奏和聲是合作能力與節奏學習的有機融合體,也是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方式。小雞的叫聲xxxx,小狗的叫聲xx,小羊的叫聲x0x0,小牛的叫聲x—,這些農村學生再熟悉不過的音響組合,構成節奏的和聲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和聲學習的效果,更能夠增強他們的合作能力。
模仿,模仿小動物的音色演唱歌曲,比如模仿公雞的音色來演唱高亢嘹亮的音樂,模仿老牛的音色來演唱低沉厚重的音樂。模仿大自然的音響來表現音樂情緒,比如模仿春雨來表現較柔和的音樂情緒,模仿傾盆大雨來表現力度較強的音樂情緒。模仿各種樂器的演奏姿勢進行表演,創新性模仿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延伸想象創造,學會花樣翻新。孩子們就會樂在其中,樂享其中,樂學其中。
此外,“帶顏色的音樂”也是創新課堂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美麗的農村,春天草兒綠、夏天花兒紅、秋天稻谷黃、冬天飛雪白,將自然的色彩與音樂情緒關聯起來,構建了創新課堂的獨特風景。比如在處理音樂情緒時,引導學生感受:快樂興奮的音樂就像紅色一樣熱烈奔放;溫柔恬靜的音樂就像黃色一樣唯美婉約;活潑跳躍的音樂就像綠色一樣清新舒適;緩慢悠揚的音樂就像藍色一樣陶醉愜意。這種形象引導,將色彩與音樂情緒有機融合,會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感受情緒的變化,形象化的比喻遠比抽象化的語言講解更容易理解。所以,在處理音樂情緒環節,用顏色所賦予的形象來替代語言的表達與感受,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對于培養孩子的音樂審美能力,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多媒體圖文并茂使音樂欣賞課上新臺階
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更好地上一堂音樂欣賞課。去年我執教了《但愿人長久》的欣賞課。我用配樂詩朗誦這首詩作為開場,音樂背景就選擇《但愿人長久》。學生們聽得很認真,再叫幾個同學試著吟誦,一下子激發了大家的興趣。隨后我用下載的視頻播放這首詩詞的創作背景,在月圓之夜,蘇軾把人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中,“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通過月亮寄托對未來美好憧憬與理想。再欣賞全曲并演唱歌曲片段時,孩子們情緒飽滿,表情豐富。后來這個課例還獲得了市優。在校際交流學習中,聽了《金孔雀輕輕跳》這一課。其中有一個附點四分音符的知識點。教師用微課的形式,錄制了她自己講課的聲音以及動畫視頻相呼應,同學們在動畫示范中知道了附點是延長前音符的一半,附點四分音符一共是兩拍。不僅僅是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就連在場的音樂老師都覺得講的很有趣、很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孩子們在這種新媒體引領下,學習興趣提高,知識點掌握更牢固,音樂素養也隨之提升。
四、開展音樂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學老師一定要注重音樂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在開放式舞蹈創作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與自我表現欲,還能夠有助于其對音樂內容的深入理解與掌握。除此之外,在實際教學中教學老師還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工具來進行教學輔助。而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每一名學生或者每一個小組都能夠自主的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既很好的培養其創新思維,又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五、營造良好教學環境,鼓勵學生進行思維創新
如果想要保證音樂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那么教學老師則需要開展因材施教,根本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展開一對一的教學,對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以此來提升其學習質量。針對一些沒有音樂基礎或者是領悟較慢的學生,教師應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與表揚,樹立其學習自信心。當然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多媒體的運用,充分發揮其教學優勢,這樣一來則能夠在實現寓教于樂的同時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結論: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既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人們的情感、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人們的修養之外,還能夠開發人們的智力與挖掘人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各教學老師一定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與培養。
參考文獻:
[1]路慧慧.淺談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策略[J].學周刊,2021(04):153-154.
[2]朱昭.探索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創新[J].好家長,2020(A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