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艷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實驗小學 安徽 淮北 235000)
小學生知識儲備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弱,寫作能力不足,閱讀文本能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起到幫助和促進作用。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正面利用二者之間的關聯性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目前一些教師尚未對讀寫結合這種教學方式進行了解和學習,沒有在自己的課堂上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手段。教師這種忽視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態度不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也不能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幫助作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呈現孤立狀態,二者是相分離的,教師并沒有根據閱讀和寫作這兩個方面的特點有機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對閱讀練習的完成情況,在寫作教學中只想學生教授寫作的邏輯順序、開頭結尾的寫法……,這樣的分離式教學不僅效果差而且還阻礙了語文教學的步伐和節奏,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增強。
2.1 結合閱讀文本,有效開展改寫。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應該首先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通過閱讀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開展改寫,使教材上的文本改頭換面。學生在改寫時可以改變文本的體裁、敘述角度等等,例如學生閱讀完古詩詞之后可以根據自己對古詩詞描繪畫面的理解和感知描寫一篇散文[1]。學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文本的描繪內容才可以有效地進行改寫,并且在改寫的過程當中進一步地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學生也可以在閱讀完之后改變閱讀文本的敘述角度,如果文本采取第一人稱,那么學生可以改寫為第二或者第三人稱敘述。這樣對閱讀文本進行改寫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掌握和理解。
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夜書所見》為例,這首古詩是詩人客居異鄉,敬業感秋時所作,描寫出了節候遷移、景物變換、草木凋零、百卉衰殘的影響。學生學習并且理解這首古詩之后可以緊緊圍繞文本的實際描寫內容改寫出一篇散文,將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意境畫面有效表達出來。
2.2 讀后動腦思考,寫出自身感想。每一篇課文都表達出某一種或多種思想感情,對作者表達的情感進行把握是學生閱讀時的一大重難點,我們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情感寫出讀后感,這樣學生在寫讀后感的過程當中不僅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而且還能通過練習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鍛煉學生寫作時的邏輯思維能力。每個學生個人經歷、價值觀念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同樣一篇閱讀文本,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和觀點[2]。在學習完閱讀文本之后,教師可以貫徹落實讀寫結合理念,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通過學生寫出的讀后感,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是否到位,學生產生了哪些具體的觀點,可以根據學生寫出的讀后感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如果學生哪里理解不到位,那么可以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教學。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為例,這一課主要講述的是母親在家庭條件非常艱苦的條件之下鼓勵我讀課外書,省吃儉用為我節約買書的錢,表達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和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教師在課堂上教授完這一篇課文之后學生對文章中母親的所作所為有一定的感悟和感動,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想,學生在寫自己讀后感表達自己對文章中描述的偉大母親的同時可以聯想到自己的母親,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贊揚母愛。
2.3 有效開展補寫,發揮自身想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實際理解展開想象對文本進行補寫,這樣學生可以決定文本中主人公的前途命運。這樣的補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補寫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對閱讀文本進行再創作[3]。這樣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掌握,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和自主性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文本進行補寫,這樣才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讀寫結合策略能夠增強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改寫、補寫和擴寫同樣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