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東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學講方式,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討論、合作等方式,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然而在小學科學教學實際運用中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無疑會對教學方式的運用與效果帶來影響,為此,本文首先分析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嘗試提出一些改進的策略。
學講方式的六個基本環節依次遞進。通過自學然后再小組相互學習,學生間交流展示。教師對難以解決的問題重點教學,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反思,達到知識的鞏固與提高。然而在這樣的教學環節中存在自主先學中的形式現象,小組討論中的混亂現象,質疑拓展中的偏移現象。
目前,學講方式的自主先學環節主要通過課前的導學案及課堂教學的前段時間學習,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導學案設計的載體主要是文字,雖然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開始發展,但是仍然需要具體事物支撐。教師設計的導學案往往忽視了小學生這樣的思維特點,文字的表達形式使導學案上的學習資料不易被學生接受,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得導學案的利用率降低,加上小學生日益繁多的功課,雖有導學案的存在,但是完成的情況不如人意,導致導學案變成一種形式。
學講方式強調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小組討論各司其職,通過分工合作來解決問題。在小學科學教學內容中存在許多通過實驗、觀察等方式方法來探究問題達到認識的內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局限,注意力不能夠完全集中,在小組合作中的教師往往會游離在學生之外,任由學生獨立進行,一些學生往往會出現“走神”的現象,把合作引向別的方面,出現表面上討論熱鬧的現象,同時在合作中學生組內合作無序,彼此之間不能做到補充與完善,最后完不成既定的合作任務。
在質疑拓展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質疑來進一步深入解決問題,達到知識的進一步深化與提高。有些教師認為學生提出的質疑越多問題越豐富,越能說明學生思考深入。于是出現了在質疑拓展環節中的“鬧”現象,表面看來是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的突出,但真正去發現才可以看到學生對一些不相關的問題很感興趣,圍繞這類問題大談特談,沒完沒了,可是涉及教學內容的問題卻是少之又少,質疑的問題偏移了教學內容。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在具體環節中可以操作的對策,解決問題,發揮學講方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優勢。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但是仍需要具象形象的支持,導學案由于版面及載體的限制,使得學習材料不能很好地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改變導學案的表現形式,做到圖文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興趣;另一方面符合小學科學的教學特點,呈現出實驗、觀察的事物。將自主學習的重點由導學案轉移到課堂前段時間的自主學習上,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環節,教師憑借現代多媒體設備,通過文字、圖片、音像來多角度及全方位地呈現教學內容,這樣的自學材料更加生動形象,既符合小學科學教學的特點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更能為學生接受,而具象的實驗及觀察指導,可以給學生的活動以指導,避免自學的盲目。
小組合作的混亂主要是因為合作目標出現的問題以及教師游離在小組活動之外。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教師在小組活動開始之前,要求明確目標,只有目標明確了,學生才能有目的地進行活動;其次,明確的目標不能過大或者過小,目標要注意分層次,將教學目標分層次進行,一步步逐步實現;再次,教師需要協助學生小組進行分工,使學生各司其職,做好學生自己本職的工作,為了學生的充分發展,定期要引導小組內部學生進行職務的重新調配;最后,教師改變游離于小組活動之外的現象,積極參與進小組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加以規范學生的行為。
新課標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質疑拓展環節中,由于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充分提出質疑;其次,在質疑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學生質疑的方向,發現學生質疑的偏移時,教師要注意把質疑拉回教學內容相關的方面上來,而不是任由學生大談特談;最后,在質疑拓展的環節,教師要掌握指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的方法,規范質疑的秩序,對能夠提出相關質疑的學生和小組加以表揚,使質疑拓展環節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環節。
學講方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自主先學、小組討論和質疑拓展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必然會影響到學講方式的有效運用,針對問題而提出的對策來嘗試解決這一問題,使學講方式真正能夠發揮作用。對于其他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發現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