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國梁 武靜儀 南梓萱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總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從高等教育“育人”本質出發,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落實所有教師育人職責[2]。體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已出臺政策實行“雙減”和體育中招考試分數提升至一百分,體育在實現高校體育作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環節,對于實現中國體育強國夢、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實踐三全育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3]。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對大學生的思想帶來很大的沖擊,體育課堂中在關注學生技能動作是否規范的同時更需要強調體育素養,體育素養的培養在體育課堂中可以融入思政元素來提升。體育課堂中的思政元素主要表現于體育教學中融入與體育專項課程知識、體育人物、體育歷史事件等內容密切相關,使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和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體育素養,實現中國體育強國夢。通過將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進一步明確體育課該教什么、做什么、怎樣教、怎樣做。體育課教學目標不應僅是鍛煉身體與技能學習,“以體育人”應是體育課教學的重要使命,教師的課程設計、為人師表,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等,均已成為體育課教學的核心要素[7]。
羽毛球是一項室內、室外兼顧的運動,男女老少皆宜。它是集觀賞性、集體性、競技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隔網對抗項目,深受高校學生們的喜愛。針對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及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要求,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合到羽毛球課堂當中,為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奠定基礎[6]。
在高校羽毛球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傳授學生運動技能、傳授理論知識和增強學生體質為主,而忽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體育運動的特點有趣味性、競技性、團結性、整體性、協同性等,體育精神包含了很多內容,我們口中最常說的遵守規則、團結協作、奮勇拼搏、友誼與團結、尊重對手、積極進取、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等[5]。體育中的思政元素根據體育運動的特點、體育精神的解讀進行充分挖掘,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入羽毛球課堂中實現體育“育人”的作用,而高校現有的羽毛球課堂中并未將其思政元素很好的挖掘融入進去。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從最基本的課堂常規到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幾大板塊,配合著教師講解示范、教師帶領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并糾正錯誤到最后的總結評價的教學模式來完成一節傳統的體育課堂,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過分強調以教師教學為中心,忽略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在評價方式上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在教學上只教學生學習知識,而沒有教會學生學習,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模式、評價方式單一。
體育課中體育教師更擅長運動技能的教授,沒有體現出教師“育人”方面的作用。我們處于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教師需要不斷更新現有的知識系統,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加強各個學科知識間的聯系,進行自我提升,充分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
1910年羽毛球這項運動傳入中國,隨著慢慢的普及以及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羽毛球這項運動,1954年,先后報效祖國的赤子回國,并帶回了先進的羽毛球技術,同時組建了國家隊。1981年5月國際羽聯重新恢復中國在國際羽聯的合法席位,實現了眾多運動員的夙愿。中國羽毛球雖起步較晚,但經過教練員、運動員等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國外學習了其訓練方法的創新之處等回歸祖國為祖國羽毛球事業貢獻力量,如今的中國已是羽毛球運動強國[4]。我國運動健兒在賽場上頑強拼搏,揮灑汗水,勇奪桂冠,在領獎時,五星紅旗隨著國歌緩慢升起時,彰顯著羽球大國的魅力。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講述體育歷史、觀看羽毛球比賽視頻、樹立榜樣等方法使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為祖國貢獻自己力量的愛國主義精神。
體育課堂常規的制定與建立是一節體育課必不可少的環節,如羽毛球課上必須穿運動服飾,身上不能攜帶尖銳的東西,上課前體委集合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強調上課的安全性,課堂記錄等,上課時要求學生聽從指揮、服從分配,按時取器材、收器材,可以培養,進而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的意識。羽毛球的規則有很多,在《羽毛球競賽規則》里明確規范了羽毛球技術動作和運動員遵守規則的意識。例如,在羽毛球技術動作中,發球時不能提前移動、發球時不能過手和過腰、打球過程中不能連擊,不能過網擊球等,在比賽規則里強調一人不能同時兼報三項等,在羽毛球課堂上,不僅要學習羽毛球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還要學習羽毛球的競賽規則,做到以身作則,在今后的比賽中約束自己,遵守規則,長期堅持下來,可以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我們常說,中國是文明禮儀之邦,禮儀是文明的載體,文明是禮儀的內涵,沒有了禮儀,文明也就無所依附。因此,禮儀的重要性對我們來說不言而喻。在羽毛球課堂中,教師應強調羽毛球中的禮儀,可以通過觀看比賽,在比賽前,與裁判員、對手握手問好,向觀眾舉手示意,以及在比賽中尊重裁判,尊重對手,尊重觀眾,遵守規則以及尊重場地,比賽結束后雙方運動員再次握手,在比賽過程中,發球時要等待對方準備好時再發球、尊重裁判不能情緒化等。在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強調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禮儀意識和尊重意識,提高體育素養。
羽毛球運動并不是個人運動,其運動形式可分為單打和雙打以及3V3,最少也需要兩人至兩人以上,比賽形式有團體賽和單項賽,在羽毛球團體賽中,大家是一個整體,需要兩個人不斷的溝通交流,相互配合,呈現出1加1大于2的效果。在團體賽中,看重的是整體水平,雖然個人技術水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團隊之間的配合,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團體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也可以組織團體比賽,讓同學們參與其中,切身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勝不驕,敗不餒,失敗時不要互相抱怨,責怪隊友,應該相互鼓勵,團結一氣,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深刻的讓同學們認識到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一般情況來說,羽毛球比賽三局兩勝,一局21分,這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運動員在比賽時全場快速移動,根據對手的打球特點快速調整技術戰略,以及殺球技術對體力的消耗也很大,在雙方運動員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多拍的情況頻繁出現,雙方運動員都易出現體力不支等疲憊狀態,體現出了運動員在賽場上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甚至身體出現不適仍繼續比賽。當比分落后時,不驕不躁,沉著冷靜一分一分追趕,只要有一絲希望絕不輕言放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羽毛球比賽視頻進行教育,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深刻體會。
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我們更需要樹立合理的競爭意識。有競賽,就會有競爭。在羽毛球比賽中,體、技、戰、心、智的競爭貫徹整場比賽。合理的競爭意識可以讓運動員發揮出最好的水平,過度的競爭意識或者過小的競爭意識都不利于比賽。在教學過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競爭行為舉止,避免不良行為的出現,可以通過自我暗示,自己激勵等方式合理競爭,教師或教練也可以通過分析比賽規則以及器材等因素,向學生傳達公平競爭的意識,培養學生合理的競爭意識和公平意識。
羽毛球是一項室內、室外兼顧的運動,男女老少皆宜,不受年齡的限制。如今又新興發展的3V3比賽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它是集觀賞性、集體性、競技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隔網對抗項目,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體育教師應較好的組織、積極引導、啟發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在鍛煉的過程中不斷戰勝自我,找到自己的價值,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學生們可以通過羽毛球運動從中鍛煉身體的同時又獲得了樂趣,因此從興趣出發,才能長期的從事該運動項目,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課程思政理念在不斷地深入高校課堂中,課程思政將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羽毛球這項運動絕不僅僅只是一項使學生強身健體的運動,它更是培養人、鍛煉人、塑造人的重要載體。高校羽毛球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課程思政的觀點相契合,羽毛球教師要系統的深入學習,針對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更深層次的挖掘羽毛球課堂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合到教學中,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