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超 湖南大眾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學院
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我國經濟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趨勢,但是受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緩,想要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不單單需要關注經濟實力的提升,更需要強調技術創新能力的增強。通過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課程的方式,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以確保其能夠更好的適應融媒體5G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于人才的新要求。
融媒體指多種媒體形態整合后呈現的媒體形式,不同的媒體在功能、形態以及組織架構方面的融合度不斷提高,體現出了一體化和多功能的特點。融媒體可以看作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傳統媒體采用的多是單向化的信息傳遞模式,如報刊、廣播、電視等,受眾多是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不過媒體本身傳輸的信息真實可靠,內容也具備一定的深度;新媒體是以互聯網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為支撐發展起來的全新的媒體形態,互動性和開放性強,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可以發布即時性信息,不過相比較傳統媒體,新媒體中的信息更加繁雜,真實性無法保障。通過兩者的相互融合,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加速信息的傳遞和共享[1]。
5G指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其本身具備高速率、低時延以及大連接的特點,可以實現人、機、物的相互連接。5G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智慧課堂和智慧校園兩個方面,可以實現影像信息的實時傳輸,為距離遙遠的兩地提供互動教學服務,配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構建學生學情畫像。為教學提供全面、客觀、真實的數據信息,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精準度,給教育活動創造全新的渠道,構建起新穎的教學模式。
當前,許多高校在對創新創業課程進行設置時,都存在課時偏少的問題,沒有能夠形成規范化的課程體系,對于教學效果也不夠重視,單純的關注理論教學,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脫離實際情況,也使得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的實際效用存在質疑,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部分高校雖然在教學中引入了相應的網絡平臺,但是缺乏對網絡課程的有效管理,也沒有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和聯動機制,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學效果無法得到保證[2]。
高校中從事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教師多是年輕教師,因為該課程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對于新鮮事物有著較強的敏感性。不過,年輕化的教師群體也容易出現經驗缺乏的問題,無法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提供有效指導。在實際教學方面,依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沒有設置相應的實踐平臺,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創新創業課程高實踐性的要求。
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中,存在課程體系建構不夠完善的問題,沒有能夠在校園中形成相應的創業文化。融媒體5G時代,不同資源之間存在互通互融的情況,信息交互性極強,真假難辨。大學生本身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媒體的依賴性較強,而創新創業教學需要大量的信息作為支持,在運用融媒體實施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容易進入誤區[3]。
從教師的角度,在收入與付出成正比的情況下,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為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做出努力。但是,很多高校都沒有設置完善的激勵機制,創新創業課程只會增加教學的負擔,沒有將工作量和績效掛鉤,打擊了其對于工作的積極性。基于此,從高校的角度,想要確保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需要設置完善的教師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對于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滿足教師的多樣化需求。
融媒體5G時代,信息傳播的途徑變得越發豐富,信息量也更加巨大,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融媒體的優勢,幫助學生了解新型創業形式。創新創業教學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融媒體的合理應用,能夠在高校校園中營造出良好的創業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去思考和探索[4]。融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借助新的媒體平臺,向學生傳授創業所必須具備的素質,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相互結合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創業者的思維方式以及創業形式。另外,融媒體平臺的應用,還能夠實現高校之間的互動,對教學經驗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社會需求。
一是應該建立起專門的創新創業教學服務機構。從高校的角度,應該設置專門的教學服務機構,利用融媒體實施線上教學管理,將教學機構和科研機構等全部納入管理中,做好線上與線下資源的整合工作,實現數據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打造出立體化的合作網絡;二是應該完善相應的制度體系。高校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科學的教學管理方法以及激勵機制,對創新創業教學互動的責任進行貫徹落實,優化部門分工,推動信息交流,真正做到“齊抓共管”;三是應該確保制度的順利執行。在針對聯動機制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應該推動制度的有效執行,將發現的問題借助多媒體告知教師和學生,對一些必要的問題進行公示,避免類似問題的重復出現。制度執行過程中,高校需要對各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以此來為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監督管理提供可靠支撐[5]。
從高校的角度,應該在合理利用融媒體的情況下,打造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也可以利用微信、QQ等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服務平臺,定期發布相應的科研成果,從網上搜集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資源,提供給學生隨時學習。另外,應該將新媒體本身所具備的交互性特征充分發揮出來,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高校也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傳統媒體形式,對創新創業知識進行宣傳,將傳統媒體的人才和公信力優勢發揮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虛假信息進行甄別。應該搭建相應的線下實踐平臺,加強校企合作,可以引入兼職教師機制,促進師資隊伍專業素養的提高。應該做好眾創空間以及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工作,借助融媒體平臺,實現和企業之間的有效對接,對高校在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解決[6]。
一是應該構建起相應的管理系統,切實做好教學制度、教師隊伍、學生需求等的管理工作,促進學生媒介素養能力的提高;二是應該優化課程體系。在對學生媒介素養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融媒體、5G技術等的合理應用,強化學生的數據分析及辨識能力。從高校的角度,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課程體系進行完善,將數據篩選能力、數據分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進行培養。同時,應該積極引入專業化的媒介人才,對實踐課程進行豐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三是應該打造雙創文化。通過打造雙創文化,可以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影響創新創業課程的順利實施。以完善的雙創文化為支撐,可以為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良好支撐。在實踐中,應該定期對成功完成創業的案例進行展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創業成功的學生分享創業經驗,也可以定期舉辦相應的評選活動,在校園內營造出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借助各種創新創業競賽,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7]。
從激發教師能動性的角度,高校應該對教師激勵機制進行構建和完善,通過制度的方式來對教師的責任及義務進行明確,帶動創新創業事業的發展。高校應該重視與教師的溝通,將教師對于激勵機制的意見考慮在內,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對于在創新創業教學中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師,學校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層面進行表彰,確保教師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
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理論教學,更需要強調實踐。融媒體環境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學方面,應該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的優勢,通過校企合作以及與各個新媒體平臺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自身掌握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以實踐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檢驗,驗證創業思路的可行性。這里以“體育用品直播帶貨”為例,對創業實踐進行討論。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平臺如淘寶、抖音等都將開啟了“直播帶貨”的銷售模式,通過直播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對體育用品的性能、優點等進行展示,通過優惠、折扣、贈品等多種多樣的手段,完成體育用品的銷售。大學生群體喜歡網購,對于這種直播帶貨的模式自然不會陌生,學校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直播帶貨的嘗試,利用學校本身所具備的體育場地資源,對體育用品進行展示,使得其能夠在實踐中積累創業經驗[8]。
總而言之,融媒體5G時代背景下,高校在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方面,暴露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的有效性。從推動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工作順利實施的角度,高校應該切實做好課程的創新工作,將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