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1)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頒布《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 號),意在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步伐,鼓勵高職院校不斷強化內涵建設,積極探索新時代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實踐、新路徑、新模式。
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提升辦學水平、聚焦內涵發展、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的戰略舉措。突出院校特色、專業特色、行業特色、地域特色,是高職院校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主線,也是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深刻把握的時代要求。如何立足學校實際,創新實踐推動高水平專業建設,是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以吉林工程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為例,提出高水平專業建設的一般思路,總結分析高水平專業建設的具體實踐舉措,希望能夠為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和高水平專業提供參考。
自2014 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七年將農村電商作為重點內容之一,從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支持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到倡導“一村一品”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給農村電子商務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發展機遇。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資源豐富,特色農產品眾多。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升農產品網絡銷售能力,引導“網紅”產業布局,是由傳統農業大省向農產品網絡銷售強省轉變的關鍵環節。加快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是發展農村電商的主要途徑。高職院校作為電商高級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是電子商務從業人員主要來源地之一,應該在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學校人才培養標準要與企業用人標準有效對接,通過學校與企業、教室與工作室、課內與課外、學習者與創業者的結合,發揮企業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從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到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課程標準的實施,都應融入企業范式,采取訂單式、現代學徒制等企業化的培養方式;或將崗位技能和模塊化任務引入教學的實習實訓環節;或建立學生創意創業工作室,從人員配置、運行管理、資金來源、法律政策等方面進行校企聯合指導與幫扶,實現教學實踐與崗位培訓對接、學生角色與員工角色對接。學校可引進電商企業入駐校園,開展校企合作項目,模擬企業業務流程管理,創設企業文化環境,將相關職業規范、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等納入專業考核內容,為培養素質過硬的、滿足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堅實保障。
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應遵循“以社會需求定職業崗位、以職業崗位定職業能力、以職業能力定課程領域”的理念,體現課程體系的基礎性、寬泛性和前沿性,站在時代發展的角度設置課程、選擇教學內容;不斷將符合專業發展要求的內容充實到課程中,保持課程的先進性;優化課程的結構,分層實施。要將行業企業工作中的典型項目任務轉換為若干課程內容,依據專業學習進度和深度設置3 個階段,初級課程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必修課程;中級課程為專業進階課程,是必修課程;高級課程為分方向課程,主要是頂崗實習,采用選修必修結合的方式,在系統化的課程中實現學生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的訓練和職業素養、創新能力的養成。
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應立足服務地方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任務使命,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依托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才定制培養、教育資源共享,推進行業企業海外人力資源本土化。應聯合電商平臺企業,開展企業產品展示、特色農產品推介、行企供采對接、線上交易指導等服務;依靠農業產業優勢,共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推進國家間農業科技與發展經驗共享。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在服務好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應該加快推進國際化進程,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高職教育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研發國際通用的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創新國際化教學理念,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中國方案。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緊扣吉林省農村電商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踐行“商者重信”育人理念,針對國家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在人才培養、技術支持、職業培訓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與服務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高度社會責任感,掌握本專業崗位能力和專業知識,從事農村電商領域網絡營銷、店鋪運營、網站方案策劃、視頻美工、網絡推廣、商品管理、倉儲配送、財務管理、鄉村旅游等方面運營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質農村電商人才。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發揮雙主體的作用,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制定校企合作專業共建實施流程圖,使企業培養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共建課程體系、共享技術資源、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針對專業生源結構和就業崗位多元化特點,吉林工程職業學院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方法實施、考核評價等方面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在產教融合改革方面深入探索,根據不同職業崗位,提煉典型工作任務,重構課程體系,將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并總結行業權威培訓機構辦學經驗,定制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農村電商人才,與企業共建直播電商運營基地,打造行業領先商對客電子商務(Businessto-Consumer,B2C)實戰平臺,帶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參與企業真實項目,推廣“直播+農業+電商”售賣新模式,打造“網紅”農產品,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在實戰中成才。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基于電商行業人才需求調研、麥可思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主要職業崗位群、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構建“基礎共享、中層分立、拓展互選”的課程體系,形成包括針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公共基礎課程平臺,包括針對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術的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包括針對不同專業方向、職業崗位技能的專業核心課程平臺,包括針對不同專業方向、職業素質及跨崗位就業能力的可供交叉互選的專業拓展課程平臺。借鑒企業運營管理模式,以企業實際項目開發與建設過程所需知識技能為出發點,引導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共同設計融入“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的課程教學內容,共建“共享課程平臺化、核心課程任務化、課程體系模塊化、首崗技能證書化”的課程體系。
根據吉林省政府推進“一帶一路”工作部署的要求,吉林工程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精準把握形勢變化,搭平臺、落項目,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圍繞現代農業領域,利用新媒體營銷手段引領省內農產品貿易,通過平臺交易、國際會展、跨境直播三大舉措,融匯海內外商家搭建雙向展示交易平臺,實現吉林省內涉農領域與國際貿易產業鏈中制造商、采購商及平臺服務商全方位對接,推動吉林省跨境貿易創新發展。校企聯合面向農村企業推廣“互聯網+企業”運營模式,以互聯網技術手段打造企業對企業(Business-to-Business,B2B)的農村企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不斷研究開發包括網上業務管理、在線業務協同等服務項目,聯合區域內跨境電商企業,組織區域內涉農企業參與南亞博覽會、巴基斯坦貿易投資推介會、日本富山縣工業技術制造產品綜合展覽會等,采用“線上+線下”、線上為主、線下跟進實施方式,推介“長白山人參”“東北地區特色食用菌”“庭院雜糧”等區域內特色農產品,依托新模式新業態,打造吉林產品出海,讓更多的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享受貿易紅利,把“吉林制造”推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