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強 常立才 南陽科技職業學院
傳統的高校籃球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體育老師開展單向教學,沒有從根本上考慮到高校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高校籃球教學也在不斷調整教學模式,在“分層教學”理論指導下,體育教師要結合男生、女生存在的身體差異情況,將男生、女生分成兩批;同時結合不同籃球技能的學生再次進行分層教學和訓練,讓更多的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籃球運動中,有助于提高高校籃球的整體教學水平,改善傳統高校籃球教學效果。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基礎條件、能力、智力等因素,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整體分層,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優勢,根據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針對性教學手段,“分層教學”可以照顧到基礎差的同學,也可以讓基礎好的同學進一步提升和發展自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進步和發展[1]。因此,這就要求體育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根據這一特征劃分,盡量不要讓學生自動結組,部分學生性格內向,在這過程中難免受挫或者是討厭上體育課,體育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劃分小組,之后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籃球訓練。
“分層教學”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對學生的動態、分層引導,將基礎能力、各方面情況迥異的學生分開,開展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高校學生具備鮮明的特征,學生的體能、對籃球運動的喜愛程度、學生的訓練強度、身體基礎等都不同,如果體育教師按照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讓所有學生按照相同的要求來進行籃球訓練,很難保證體育訓練達到指定的要求。倘若選擇統一的訓練方式,身體技能好的學生覺得訓練強度一般,對自己的能力提升沒有起到作用;而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同學則認為訓練強度太過,自己接受不了,強撐著體育鍛煉極有可能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危害[2]。對此,“分層教學”的使用有很大的必要性,部分體育技能較強的學生可以適當進行強度較大的籃球訓練,幫助學生突破自我,創造更加優良的成績。在“分層教學”理論指導下,體育教師要適當關心體育技能較差的同學,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難度,讓高校籃球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并讓學生在適度關注下提升自我、強健體魄。
體育教師采取“分層教學”之后,處于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培訓、訓練,而訓練的出發點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專門設定的,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接受到最好、最適合自己的訓練,同時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用心。在“分層教學”理論指導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有收獲,身體好的學生能得到更好的成長,而身體素質差的學生也能強健體魄,在訓練中獲得自我與他人的認可。因此,從這一角度上來看,“分層教學”的開展最大程度照顧了高校籃球教學全面性。
“分層教學”間接的加強教學互動性,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增加,讓學生的學習情況氛圍更和諧。這種溝通是雙向的,一方面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劃分層次成為不同的群體,這樣的情況下針對性交流人數少,針對性交流更好的開展,溝通更有效率,體育活動的開展也更直接方便。另一方面加強不同層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體育差的學生有想學習的榜樣,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愿意傳授經驗,層次不同的學生形成良好的交流溝通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班級的整體素質都會提高。
在學生們成長教育過程中,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比較重視學生們的主要科目學習,而對于體育教學不太重視,嚴重抑制學生們的體育積極性。部分學生們對于一些基礎體育項目還不太熟悉,在進入到校園后,大部分學生們都是選擇在宿舍刷劇或者打游戲,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學生們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在進行籃球體育運動的時候就會比較吃力,這對于高校籃球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
高校籃球運動在學生體育教學中不斷被普及,高校籃球體育教學課程也成了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體育課程。但是因為部分學生從小對于籃球運動的訓練程度較低,再加上不同學生對于籃球的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學生的身體能力和籃球運動的各項能力差異性比較大。另外,大部分的體育老師都是采用同等教學的方式訓練學生們的籃球水平,很容易打消部分學困生的參與積極性[3]。再加上部分學生會習慣性地在籃球體育教學過程中請假或者翹課,不僅耽誤整體的教學進度,而且對于學生們的身體能力提高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嚴重影響高校籃球體育課程教學的完整性。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大部分的高校籃球教學都是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從而就會降低學生們的學習效率。甚至大部分體育老師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是采用年復一年的固定模式,沒有什么更新的教學模式,致使高校籃球體育教學內容和學生們的實際學習需求不符合。另外,傳統的高校籃球體育教學模式,體育老師更有一定的主動權、話語權,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缺少一定的自主實踐性,被動的接受體育老師傳輸的體育知識,缺少獨立思考、獨立訓練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會致使高校學生們對于籃球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降低,在訓練和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于一種消極的學習狀態,影響高校籃球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
高校籃球體育教學要結合學生在籃球運動過程中的學習心態、運動潛力、訓練計劃等方面進行分層,根據不同學生們的狀況,將其分層為A、B、C……等層次,來采用不同的施教策略和訓練方式。
比如:通常A層次的學生們都是老師認為籃球水平比較高、身體素質比較棒的優等學生群體,這一層次的學生自我表現欲望比較強,所以,在進行籃球訓練的過程中,體育老師就可以采用“籃球比賽”的形式,激勵優等生群體在比賽中取得不錯的成績,提升優等生的籃球能力,增強其對抗的能力,同時還能在比賽過程中培養一定的籃球運動道德情操和職業道德,增強團結協作的能力[4]。
對于B層次的學生群體,是稍稍次于A層次的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也算得上中等,而且自身的籃球潛能也是有待進一步激發的,對此,體育老師就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來教學,在高校籃球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給這一層次的學生們進行下達任務,讓B層次的學生們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過程中,就能加強自身的籃球技能,通過一些跑、跳、投、搶等一些籃球的基本技能訓練,提升自身的籃球能力。
而對于C層次的學生群體,大多數可能是對于籃球運動不太感興趣,或者自身身體素質較差的群體,C層次的學生們可能不太會主動參與體育籃球的訓練過程,比較被動,而且熱情和積極性都不高,那么對于C層次的學生群體,體育老師就可以采用“快樂籃球教學”的方法,通過做一些關于籃球的游戲,來調動C層次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學生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籃球訓練過程中。通過因材施教式的分層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全體學生們提高自身的籃球技能,還能增強高校籃球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高校籃球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們的性別劃分成兩個層次;根據學生們的籃球能力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充分調動學生們參與籃球訓練的積極性。關于學生的“分層教學”模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學生們的籃球水平、籃球能力進行適當的調整,結合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和訓練強度、進步情況,及時調整新的分層教學。比如:有的學生本身的籃球能力有了大幅度的進步,那么就可以將其納入更高層次的訓練,激勵學生們的學習動力,激發自身的籃球運動潛能。
傳統高校籃球教學評價,大部分都是根據學生們的日常出勤情況、課堂表現來進行期末總結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忽視學生們對于籃球訓練過程的評價,抑制學生們對于籃球運動的綜合素養的發展。而且,大部分的體育老師開展教學評價工作的時候,教學評教標準和評價形式也比較單一、固定,沒什么創新,進而限制籃球教學成果的改進情況[5]。所以,體育老師在開展教學評價的時候,也應該分層評價,根據學生們的籃球訓練情況來設定不同的評價考核方式,采取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這兩種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實施教師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從而制定一套多元化、有層次的教學評價標準。與此同時,在制定籃球體育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也要多多和學生們進行交流、溝通,增強學生們對于教學評價的認可,確保教學評價工作能夠順利有效的執行下去。
綜上所述,在“分層教學”理論指導下,體育教師構建高校籃球課教育教學模式,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分層教學”不僅能夠有效的考慮高校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也能進一步培養高校學生們的個性化體育素質。對此,體育老師要不斷的轉變教學觀念,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開展不同程度的“分層教學”,體育教師找到適合每一個學生訓練的方法,重視學生們在籃球訓練過程中的態度,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