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玉田中學 福建 古田 352200)
導學案是教師為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而編制的有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流程的學習活動方案[1]。相對比發達城市而言,城鄉結合部初中語文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而導學案的應用,對縮小城鄉學生學習、發展差距,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為此,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大環節,針對導學案的高效運用進行了策略分析。
1.1 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素養。導學案是立足于學生為本而進行的導學指導,不論是導學的內容,還是導做的方法,都是基于學生實際發展情況而展開的設計。在城鄉結合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人員復雜、學習習慣比較差,學生學習能力很難得到有效培養,而導學案的應用,可以有效落實人本教育理念,在導學引導的過程中,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在分層設計導學案的同時,提高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使之內化語文所學知識,促進自身發展。
1.2 有利于落實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促進全面發展。在城鄉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育理念落實、教學方法的單一,在學習中,教師占據主導,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會降低語文學習進行。而導學案的應用,可以充分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導學案為引導,在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的過程中,通過生生溝通交流,促進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僅可以落實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又可以促進全面發展,構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提高城鄉結合部初中生語文學習能力。
2.1 課前預習分層,實現高效教學引導。導學案主要核心是語文學習內容,主要目標是通過導讀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2]。因此,在編寫的時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氣導學的目標要明確化,從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真實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分層設計預習內容,設計不同學習目標。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語文內容時,主要是讓學生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獨特感受,從整體上感知濟南的冬天之美,體會情景交融特點。在課前預習引導的時候,對于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來說,可以在導學案上布置以下層次目標,如:
青銅目標: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或者圖書閱讀等,走進作者,了解作者生平經歷,如:老舍,原名___,字____,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是語言大師,被稱之為____,著名作品小說有___、___和戲劇____、____話劇____被西方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
②閱讀文章內容,把握描寫濟南冬天之美的詞匯,理解其意義,如:
響晴: 秀氣:
③通過略讀、精讀、細讀等方法,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王者目標:
①思考:
這篇文章寫了濟南的哪些景物?
文章有哪些難以理解的地方?
②本文一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由____寫起,通過濟南與___、____、_____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____、_____、_____,突出濟南冬天的_____特點
深入文章內容分析,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感悟理解能力,在解析字詞、文本的過程中,實現預習進階。
星耀目標:
對比《春》和《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的異同,實現資源整合,培養對比判斷思維,促進思維靈活性發展。
通過課前預習層次性設計引導,促使導學案設計呈現階梯性,讓每一個學生能夠清楚自己的進階之路,在明確預習目標的同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探索之路。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激發自主學習能力,在契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基礎上,提高城鄉結合部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利用好導學案,實現高效預習。
2.2 構建合作流程,促進高效實踐。相對比以往教學,導學案將立足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旨在通過激發自主學習,培養主動學習能力,在做的過程中,深化學和教的內容,促進對知識的深入掌握,使其走向深度學習。那么,在導做探究階段,教師要在導學案中設計具體的探究流程,包括自主學習內容、合作探究內容和問題啟發方法等,通過學習流程具體化,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老王》語文內容時,在導做探究的時候,要讓學生通過導學案學習思考,認識“老王”人物形象特點,那么,在規劃探究流程的時候,可以從以下步驟進行深入探究:
首先,明確合作探究中,小組組內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探究學習任務,如,學困生和中等生就老王形象的句子進行勾畫,認識作者筆下的老王,建立老王建立;
然后,以小組合作為基準,共同探究,結合文章所勾畫的和老王有關的信息,通過語句分析、文本概括等,走進老王,細說老王;
最后,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發揮個人的價值,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情況,就“我眼中的老王”進行描寫,利用讀寫結合法,細挖文本,感悟人物品質。
通過導學案探究流程的具體規劃,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細挖文本,使其了解作者與老王的身份差異,使其更好地走進老王,感知其人物性格,培養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精神,使其形成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課堂探究學習的時候,能夠根據導學案進行自主探究,使之導做的方法具體化,明確探究學習的重點內容。
2.3 立足課后復習,實現高效導思。學而不思則罔,可見課后及時的復習反思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通過復習鞏固,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自身不足,還可以起到查漏補缺的效果,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因此,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要從多個視角出發,通過資源整個,各個學科關聯等,發揮導學案導思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多元化學習探究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審美鑒賞素養。例如,在教學《愛蓮說》語文內容時,旨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愛蓮花的理由以及托物言志的寫法,引導學生保持堅貞正直操守的價值取向。那么,在課后反思的過程中,導學案就要發揮促思的作用,在學案引動中,促進思維發展。如:可以從作者入手,讓學生閱讀相關史學知識點,使其對周敦頤進行全面了解,認識其生活背景和生平經歷,在探索歷史的過程中,通過了解人物認識其感情。再如,文中“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的是當時的社會現象,那么,在導學案促思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情景,進行學習反思。
通過多學科資源整合,在導學案復習引導的過程中,開闊學習思路,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進行學習整合,隨后引導其思維導圖的方法,就此次復習路徑進行勾畫,提高學生的復習學習能力,培養復習學習技巧。這樣既可以通過導學案提高城鄉結合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在高效復習,導思引導的過程中,促進思維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任何的學習過程都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過程,語文學習更不例外。而導學案的應用為學生指明了學習方向,相對于城鄉結合部學生的發展而言,它的有效運用和落實,是學生學好語文、掌握語文知識核心的重要載體,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途徑,更是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創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因此,教師要重視導學案的應用,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大環節,進行細化引導,發揮導學案的教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