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琦 惠 陽
(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永寧小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小語文古詩詞教學校本課程的開設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面積極、樂觀向上、清新高雅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
校本課程指的是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時根據自己學校的性質、特點等具體情況開發和利用一些教育資源和教學活動。每個學校的校本課程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主要是由學校內部的教學人員與校外教育者通過合作開發而來,它主要涉及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是學校以自身的特色需求為目標制定的,可以有效兼顧本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靈活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校本課程可以有效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國家課程體現的是國家的意志,主要從各個地區教育共性為依據而制定的課程,很難適應地方上的特殊需要,具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校本課程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補充,能夠實現教育教學的目的,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培育,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專業能力,有利于學生將課程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
2.1 吟誦詩文,在誦讀中感受古詩詞之韻。在本校小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對古詩詞的背誦,常常忽視吟誦這一個環節,這樣會喪失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覺得學習古詩詞非常枯燥無趣,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于此,教師在創設校本小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時應該從古詩詞的吟誦作為切入點,感受古詩詞語言和韻律的魅力,增添教學的趣味性。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古詩詞非常注重文字的韻律美,學生對古詩詞的吟誦不僅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意思內涵,體會到詩人在創作這首作品時表達的思想感情[1]。在吟誦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適當地斷句、語調、合體的情感體現等等可以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美感和魅力,提升自身對古詩詞的賞析和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靜夜思》為例,教師可以進行誦讀示范,邊讀邊在黑板上面拍著拍子:半拍、半拍、向上半拍、半拍等等,然后鼓勵學生獨立進行匯報讀,教師打著拍子,學生跟著教師打出的拍子讀。然后教師可以播放《靜夜思》的音樂全班一起唱,每個學生如同詩仙一般先誦再唱。
2.2 賞析經典,在解讀中領略古詩詞之美。傳統古詩詞與現代文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詩詞當中的每個字、景都是經過反復揣摩和比較產生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帶領學生認真細致地斟酌古詩詞語句中一些字詞的妙處,感受著這些字詞表達的情境,蘊含的情感,感受燦爛傳統文化的魅力[2]。在對古詩詞進行賞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認真分析和解讀古詩詞中的名句,仿佛置身于文化之旅,跨時空地找尋前人為我們留下的文化密匙,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領悟出古詩詞的精妙之處。
以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望廬山瀑布》為例,這首詩當中“香爐”“紫煙”“掛”等等詞句運用地非常妙,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引領學生賞析這些妙字詞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佳句的魅力。讓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出古人創作的古詩詞的美妙之處,感悟出李白筆下廬山瀑布的恢宏壯觀、氣勢千里,充分體會到詩仙李白的偉大創造力。然后仿佛置身于廬山瀑布前感受出詩人描繪出的壯觀景象:體積巨大的香爐之上生起了一團團的白煙,縹緲于這廣闊的天地之間,最終在陽光的照耀之下變為一絲絲紫色的云霞。感受到瀑布的水流之急臨空而落,仿佛一條從天而降的銀河。
2.3 創新方法,信息技術中創設詩歌之旅。在開展校本小語文詩歌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多媒體設備進行信息化教學,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緊密融合,更好地開展古詩詞的教學。我校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面都有限,古詩詞當中描繪的許多畫面場景對學生而言都非常陌生,缺乏背景知識進行古詩詞的理解和感悟[3]。在多媒體設備的輔助教學之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詩人當時的內心情景,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更好地對其進行理解。
在開展小語文古詩詞校本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古詩詞的語言特點和藝術特征,授課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學校軟硬件設備等等,讓學生在吟讀古詩中感受古詩詞的音韻美,在賞析中感受古詩詞的內涵美,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中更好地對古詩詞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