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英
(西咸黃岡涇河學校 陜西 西安 710000)
以圖導學教學模式是在原有教學模式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借助圖片的生動直觀性來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內容清晰的呈現給學生,有效緩解了地理知識的枯燥性,更有助于激發起學生對地理學習欲望,進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其次以圖導學模式簡化了老師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圖片信息能夠快速的對地理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第三,以圖導學模式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以圖導學模式下不僅學會了讀圖,同時也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圖、繪圖能力,使學生學會了借助地理圖片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促進了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提升,推動了地理知識的學以致用。
2.1 以圖導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只有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才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地理知識的思考和探究中。但是傳統地理教學中老師通常采用單向灌輸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長此以往學生在地理學習中逐漸產生消極情緒,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現在將以圖導學模式引入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增強地理知識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在興趣和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積極的展開思考和探究。比如學習“世界的氣候”這課時,老師以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氣候風光,用差異化的風景來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同一個時間段有的地域就寒冷刺骨,而有的地域而炎熱如火?造成世界氣候地區差異大的原因是什么?接著老師將這些地域縮小至世界氣候分布圖上,使學生將氣候與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聯系起來,調動起學生對世界氣候的濃厚探究興趣,從而使學生在世界地域分布圖中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
2.2 填圖游戲,培養地理空間概念。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性和競技性的填圖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激發對地理知識的濃厚學習興趣,并通過填圖游戲逐步建立起空間概念,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比如學習“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這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和吸收,老師為學生設計了充滿趣味的“城市對對碰”的填圖游戲,要求學生能夠將臺灣地區的位置、范圍、自然環境特征與臺灣省的各個城市聯系起來,通過搶答的方式將臺灣地區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等信息與城市名稱一一對應起來,既增強了學生對本課知識掌握的靈活性,同時也在激烈的游戲中學生思維持續處于活躍狀態,使學生擺脫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在游戲中憑借空間概念,高效率的完成了有關臺灣省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體驗,同時也在寓教于樂的填圖游戲中得到了地理素養的提高。
2.3 讀圖析圖,培養地理思考能力。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收錄了許多地理圖片來幫助學生進行地理知識學習,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地理圖片的教學優勢,通過啟發和引導來使學生去細心的觀察、分析教材中的各種地圖,通過讀圖、分析圖來獲取更加豐富的學習經驗,這樣既能夠使學生真正發揮出課堂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使學生對地理知識展開了更深層次探究。比如“從世界看中國”這章中“疆域”課為例,學生通過“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能夠看到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從緯度位置上看中國大部分地區處于北溫帶,部分南部地區處于熱帶,沒有地區處于寒帶,光熱條件非常好,通過“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地圖,學生通過地圖能夠看到中國所處的海陸位置,以及與其他國家相比海陸位置上的優越性,從“中國的疆域及鄰國”圖上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我國相鄰哪些國家。在以圖導學模式下,使原本枯燥的文字描述與生動直觀的地圖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在讀圖過程中去進行觀察、思考、分析,使學生對我國的疆域以及優勢擁有了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在知識探究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了地理思維能力,構建出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引入以圖導學教學模式,不僅有效改變了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使學生在興趣和求助于的驅使下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知識的探究中,同時也借助識圖、析圖、填圖的地理活動加深了學生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培養了學生空間概念和識圖能力,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從而實現了知識與地理素養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