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福建省建甌市東游鎮中心小學 福建 建甌 353123)
小學教育是教育領域中最基礎的階段,可以做為啟蒙教育階段。在此階段,由于學生對自己的性格及外界的種種都抱有強烈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因此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的指導和管理,除了教育工作的基礎目標外,通過教育改革,逐漸提出了加強學生高質量教育的要求,對學生有直接影響的班主任應及時調整指導和管理方法,以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在此前提下,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班級進步雙豐收,從而促進教育計劃的扎實發展。
1.1 教師可以通過閱讀來深化班主任的思想教育能力。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可以提高思維能力。小學生的思維系統還不完善,因此經常受到外界帶來的不利影響。班主任可以通過閱讀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印象,為學生提供思想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行為,確保管理工作有序發展。
1.2 寫作練習對學生的思維也有很大的影響。這種模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意識形態意義,以教育學生并接受語文教學的基礎知識教育,當班主任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根據這一措施,學生可以提高對思想意識的理解,并發揮出色的管理效果。
1.3 通過語文表達內容的構建,教師可以理解學生的思想,[2]提高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老師教語文時,必須適當地引導學生形成獨立的思想和見解。根據管理過程的具體情況,班主任為學生提供全面表達的機會。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理解學生的思想,并為提高目標管理的有效性和班級管理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1 在相關語文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班級管理工作。語文基礎課的教育內容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使用課文中的典型句子和特定事件來進行課程中的學生班級管理任務。例如,教師在講授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時,本文主要講解了作者在游覽雙龍洞時的順序,一路美麗的風景表達了對祖國美麗的河流和山脈的熱愛,因此教師可以在處理公共財產和保護環境方面進行學生班級的管理,可以教育學生每次外出時都要扔掉垃圾,讓學生學會保護自環境愛護自己。第二,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風景名勝區玩耍時避免亂涂亂畫,并學會保護公共財產,讓學生觀察他們的課桌椅是否受到嚴重損壞,以便學生可以學習保護自己的課桌椅以及未來生活中校園和社會的公共財產,增強學生的道德素質。
2.2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可以適當引入課文中的故事。根據我國的真實情況,大多數班主任每周會定期舉行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意識教育,逐步提高整體素質,課堂會議有很多主題,當班主任老師選擇班級會議的主題時,通常會根據班級表現或學校發生的重大事件做出選擇。例如,當班主任開班會時,通常專注于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等等,通過開發具有不同主題的班會,可以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3]如果班主任要進行關于感恩主題的班級活動,則可以引入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或者《父愛之舟》的課文,以幫助學生深刻感受到父母的愛并懂得感恩,并了引起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包括如何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對待父母的,激發起學生的感恩之心并引導學生通過未來生活表達對父母的愛。
2.3 借助語文教育課堂增強學生認知水平。小學生由于自身的發展而缺乏活力和正確的認知能力。這就要求班主任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管理教學工作,如果小學生不積極合作,班級管理的效率就會下降,在這方面,班主任可以通過語文課堂活動來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巧妙地影響學生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的目的。例如,當教一篇文章《不懂就要問》時,應指導學生積極學習和培養孫中山先生“不懂就要問”的行為。但是,在此之前,老師必須科學的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文中所說句子的含義。因此,當學生在未來的課堂管理過程中提出問題時,學生會立即解決問題并與老師協商,從而加強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并使學生對班級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促進班級管理的積極發展。
2.4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大多數學生在班級小組生活中缺乏團體意識和某種團結與合作感。因此,為了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教師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語文教學的小組活動。例如,在辯論比賽,口才比賽,小組閱讀比賽等中,學生可以認識到在課堂上獲得榮譽的自豪感,同時認識到小組成員在各種比賽中相互支持的重要性。組織這些語文學習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與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作為一名班主任,語文老師當然可以在很多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課程中,班主任有很多時間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使他們對學生有很好的了解并發現他們的一些個性。通過根據獲得的信息調整他們的溝通方式和教學方法,可以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最終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并促進學生的整體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