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明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背景的不斷深入,高中教學受到了社會越來越大的重視,由于在高中階段學生即將面臨高考,學習任務非常重,學習壓力也在不斷增加。而高中體育作為高中階段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鍛煉學生身體的學科,需要針對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應的創新與調整,從而使學生能夠在不斷提升的壓力中對自身進行更好提升。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策略;分析
高中階段的課業任務較重,這使得高中體育教學的效果較差。體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是至關重要的。對此,本文對高中體育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從而給高中體育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一、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過于傳統。在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只會帶領學生做簡單的體能訓練,有時一堂課只有跑步一個項目,這使得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并不高,更不要說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二)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在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把重點放在增強學生的身體機能上,缺少教學形式和模式的創新。另外,由于高中階段的課業任務比較重,體育課程少之又少,教師如果一味地讓學生進行高強度的鍛煉,學生很容易出現抵觸心理。
二、高中體育教學策略分析
(一)開展趣味游戲教學,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下,高中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自身安全、健康意識和身體素質的認識。體育作為一門自主性、靈活性比較強的課程,學生在參與體育的過程中積極性非常重要,這對學生的身體鍛煉以及能力培養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本堂課教學的主題,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方式增加現階段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趣味的教學中更好地提升自己,將競爭的元素運用到體育訓練中,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逐漸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開展籃球教學,籃球教學是一門非常全面的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組織一場籃球比賽,班級學生自主報名參加籃球比賽,然后教師將參與比賽的人員分為兩組。在學生的歡呼中,教師組織兩隊學生進行籃球比賽,學生的興致都會非常高昂,部分學生有一定的籃球基礎,在比賽當中有各自的運營策略,會將自己的籃球技巧運用到比賽中。通過比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鍛煉自己的身體,同時觀看比賽的學生也非常盡興,能夠使學生重新樹立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有的學生喜歡這個體育項目,有的學生喜歡那個體育項目,而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就在于教學方法也一定要多樣性,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采用的都是同一種體育教學方法,大家統一進行鍛煉,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導致部分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并且對于學生的提升也不夠準確。例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速度、平衡感、力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增加體育運動的多樣性,讓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能夠得到提升和強化。男生的心肺能力比較重要,教師可以讓一些肺活量比較好的學生進行800米或者1500米的跑步,鍛煉學生的肺活量以及心肺功能,同時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運動品質,讓學生能夠在跑步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通過跳高、跳遠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以及腿部肌肉,而對于一些身體素質相對來說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比較簡單的武術或者體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身體柔韌性,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在適合自身的運動項目中得到提升。
(三)將個性化教學與體育理論相結合。在教學時,教師要將個性化教學與體育理論相結合。在個性化教學方面,由于不同學生在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體育訓練項目,讓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特長,在體育課堂中找到自信,進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或性別差異,把學生分為籃球組、足球組、體育娛樂組等,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參加活動。在體育理論方面,教師要在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基礎上,將體育理論知識融入活動中,讓學生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掌握專業知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加入體育精神內容,通過介紹優秀運動員的事跡,讓學生充分理解體育運動的作用,掌握體育知識。
(四)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對體育的興趣,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體育不單單只是身體上的提升,同時更是心靈和精神上的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育精神相輔相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自身的原則性不強,很容易出現一些違規違紀的現象。教師應該通過一些比較著名的體育人物以及體育現象,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什么才是體育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
(五)創新體育教學形式。體育教學形式單一,是當前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的最大阻礙。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創新教學形式,改善當前高中體育教學形式比較單一的現狀,消除學生對高中體育課堂的抵觸心理,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發展。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重視自身的引導作用,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相結合,利用合理的教學形式,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中加入一些游戲元素,如組織學生參加兩人三足綁腿跑、折返跑、摸高競賽等活動,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團結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在教學高中體育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原因;其次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最后要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從而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建文,王麗珊.基于核心素養的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策略[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41(05):37-44.
[2]黃恭福,鄒海龍.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綜述[J].化學教學,2020(02):24-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