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祈山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船場中心小學 福建 南靖 363607)
在小學數學例題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們的自學能力,耐心指導他們進行所學知識的有效應用,從而更好地解決生活問題,優質完成學習任務,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是數學教師的職責所在。提高例題教學有效性,才有更多機會挖掘學生潛能,讓數學教育更具特色,教學過程精彩紛呈,充分滿足小學生的認知需求后,他們將在自學活動中有著更好地表現。下面,筆者特意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關于小學數學的例題教學闡述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小學數學教材分為理論知識、例題、習題三部分,例題教學效果理想,能夠夯實小學生的基礎理論,并讓他們的習題訓練更輕松,學習收獲越來越多。提高例題教學有效性,主要作用體現為:第一,使小學生輕松獲得知識,同時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做好自主學習以及自主探究的充足準備。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在例題教學中觀察不同學生的表現,明確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表揚他們的進步情況,師生互動形式化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數學教學實踐工作也將走向更大的成功[1]。第二。使小學生運用解題技巧,活躍抽象思維,進行數學知識的深刻感悟。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得以更大程度的提高,之后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綜合實踐,數學思想極其豐富,能夠克服諸多困難,順利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及個性化發展的目標。第三,使小學生不再處于被動狀態,進行例題技巧的合理應用,清楚了解到數學概念及內涵,找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差別”,對比學習熱情高漲,自主探究收獲頗豐,今后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期待他們盡顯主體優勢,真正感悟到數學課程的魅力所在。
2.1 加強講解,引導自學。數學教師在例題教學中,應該站在學生視角上,進行例題的針對性講解,幫助學生學好基礎知識,做好自主學習的準備[2]。例題講解的同時,數學教師應提問學生“有何疑問?”,鼓勵他們進行語言表達,提出自己的疑問,嘗試小組討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帶動了生生互動,課堂自然煥發活力,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比如,在講解“甲乙兩隊共同修建一條公路,公路總長為400米。甲從東往西修4天,乙從西往東修5天,兩隊同時完工,甲比乙每天多修10米,兩隊共修多少米?”這一例題時,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考慮:假設甲隊和乙隊4天修路一樣多,總長度減少了4×10米,這時候的總長度是乙隊(4+5)天修的,由此求出乙隊每天修:(400-10×4)÷(4+5)=(400-40)÷9=360÷9=40(米)。而兩隊共修米數則為:40×2+10=80+10=90(米)。解析完成后,預留下一些時間讓學生們大膽提問、大膽質疑,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2.2 引入范例,精選例題。數學教師不妨引入范例,同時精選例題,讓小學生學好例題后鞏固所學知識,積極參與形式多樣的練習活動。如此一來,小學生便能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自主反思過程中積累一定經驗,產生突破自我的信心,取得最優化學習效果后,習題訓練環節必然有出色表現。
2.3 緊抓重點,提升水平。緊抓重點難點,展開有效的教學指導,提高例題教學有效性,才更利于小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以及認知水平的提升[3]。比如,在例題“媽媽讓菲菲自己去文具店買文具,菲菲需要買5支鉛筆和8個筆記本,媽媽一共給了菲菲3.8元,但菲菲卻買了8支鉛筆和5個筆記本回來,最終剩余0.45元。那么請問:一支鉛筆多少元?”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解題重點:鉛筆和筆記本總數相同,剩余0.45元即為(8-5)支鉛筆和(8-5)個筆記本相差的錢數。可知筆記本比鉛筆貴,那么從總錢數中扣除8個筆記本比8支鉛筆貴的部分,就能夠算出(5+8)支鉛筆的錢數,進而得出單支鉛筆0.45÷(8-5)=0.45÷3=0.15(元)。學生抓住重點進行解題,對于典型例題的理解很到位,之后的練習得心應手,自學能力顯著提高。
總之,例題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勢在必行,提高例題教學有效性是數學教師的職責所在,不斷細化教學流程,豐富教學內容,滿足小學生的認知需求,數學教育更具特色,長遠規劃的前景將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