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
有統計顯示,我國出口公司在對外貿易結算中使用信用證的比例大約為80.0%—90.0%,但是信用證拒付問題也不容忽視,如何防范信用證拒付問題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重點。
信用證是一項不能撤銷的安排,通俗來講,信用證是獨立與貿易雙方、合同的一種單據化業務,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不僅能將貿易雙方的信任問題解決,還可對出口商的提貨以及安全收匯進行保證,獲得資金融通,在世界各國中廣泛應用,成為了同用的一種國際結算方式。信用證的業務中,買方提交開證申請后,銀行進行審單和制單操作,受益人提交單據,銀行進行審查,之后買方付款并贖出單據,上述操作實施的基礎就是買賣合同[1]。由此可以看出,信用證需要多方面全面配合,準確填制。
信用證拒付的原因較多,有統計顯示,大多數拒付的發生均因信用證和單據不符導致,其次為信用證的軟條款,另外買方所處的國家的經濟、政治風險,開證銀行資信狀況等均會直接影響出口商的貨款收回情況。
第一,出口商原因。1.針對信用證約定的基本義務,出口企業無法完成,信用證下賣方的基本義務就是出示相符單據,完成交貨,而這也是收到貨款的必須條件。賣方如果因為生產等原因發生貨物保證不足,出貨不及時,短運,質量不達標等問題,會被拒付[2]。2.出口企業對買方太過信任,需要修改信用證使,買方通常通過其他書面承諾或口頭承諾替代,告知賣方修改信用證需要費用、實際,讓其放松警惕,由于賣方太過信任對方,不知銀行付款時僅依據相符的交單操作,不存在買賣雙方之間,最后賣方可能需要面臨錢貨兩空的狀況。出口商的業務操作能力會直接影響單據的質量,出口商的業務員如果缺乏對UCP600以及信用證的了解,缺乏單據制作經驗,不了解信用證流程,操作框架不完整(進出口業務)等均會導致單據交付時出現漏交或制作粗糙等問題,不僅會降低交單效率,還會拖延交單時間。另外,收到信用證后如果業務員自身的水平有限,沒有對付款條件進行仔細、認真的審核,例如自己是否滿足買方的條件,信用證條款和合同條款有無出入以及其實效性等,就盲目的生產出貨,因此埋下了不符的隱患,也錯過了最佳的修改信用證的時機。
第二,銀行原因,依托銀行這個中介,保證信用證的獨立性,促使買賣雙方的李銀均有保障,由此信用證才能被廣泛使用。但實際應用時,無法絕對保證信用證的獨立性,銀行審單一般會根據風險規避成為相關的利益一方,會變更審單標準。通常銀行的審單標準有3種,即:嚴格相符、實質相符、字字相符的標準,較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會影響銀行的審單標準以及把握審單標準的尺度。1.國際市場行情、經濟形勢,國內市場行情不好或經濟形勢不好時,為規避風險,開證行會將審單標準提高,此時不僅是對單據進行考察,更多是對經濟環境、市場行情進行了觀察,因此,不代表所有的拒付均因交單不符導致。2.申請人的資金轉運、資信情況,如果上述情況不好,銀行會偏向自身和申請人的利益,提供審單標準,無理拒付,甚至可能會聽從申請人的意見。3.銀行會考慮自身的聲譽和經營理念,開證行會依據其自身的經營理念,在聲譽和利益中權衡后決定是否提高審單標準。4.制單失誤,提出申請后,銀行應將申請條款變為信用證調控,銀行如果制單失誤有未及時發現,容易導致拒付。
第三,第三方原因,受益人的單據中通常包含第三方機構的單據,因此如果第三方不熟悉制作單據的流程,也會導致拒付。
第四,軟條款原因,所謂的軟條款指將某個條款加入到跟單的信用證中,買方通過此條款可以占據交易中的主導地位,買方意愿決定受益人是否能收到貨款,此類信用證極易導致拒付。信用證中含有軟條款,較容易拒付,通常軟條款主要為下面幾種類型:1.商品檢驗,“單據有制定專家出具并簽署,并與銀行的簽名樣本一致”為常見的一種商品檢驗的軟條款,收到貨款的基礎為賣方提供的單據符合此條款,但是否能獲得此類單據需要看貨物的檢驗結果,而針對貨物質量進口商可以單方面進行判斷,最終導致信用證拒付。2.可以控制信用證生效,如果信用證中有暫不生效的條款,賣方為規避風險通常收到通知后操作,但買房會延長通知時間,導致賣方延期出貨被拒付。3.付款軟條款,開證行主要的責任就是付款,開證行可以依據此類信用證隨時接觸其責任。4.單據軟條款,例如信用證中被加入此類要求:除發票外,均不能顯示其他票據的編號,但部分出口地方政府要求編號應全部顯示,因此導致拒付。5.轉運軟條款,申請人規定貨物裝船時的信息均遵照其指示,或通過船公司、目的港等限制受益人,此類軟條款導致申請人對轉運有絕對的控制權,從而對受益人的相符交單造成限制,導致拒付。
第五,開證行政治經濟風險、資信不良引發拒付。開證行資信不良會直接影響出口商是否能順利的接收匯款,實際中有較多公司不具備銀行信用,因此用其商業信用進行替代,且在為進口商開具信用證的時候冒用開證銀行的名義,此類信用證無法保證受益人權益,引發拒付。進口商所處的地區、國家的經濟政治風險也是出口商在實際交易當中需要重視的一點。如果交易期間,進口商所在國家或者是地區發生了較大的經濟動蕩或者是政治變動,一方面進口商為保全自身通過極端措施中止貿易,導致出口商面臨絕大的損失;另一方面開證行出現停業、破產情況,無法實現銀行信用,因此付款責任無法履行。
信用證是一項付款工具,基礎為銀行信用,但實際中銀行拒付案例較多,甚至有卡整合為避免風險故意尋找不符點進,導致拒付。一旦拒付率較高,其會成為拒付工具,因此需要通過適當的措施保證自身權益。
第一,提高各個方面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信用證業務員應熟悉、了解掌握信用證的相關規則和操作流程,掌握并熟練操作ISBP、UCP600,并在實際中不斷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銀行、進出口雙方均應重視業務員的能力。另外如果第三方制單填證人員也能做到謹慎、仔細,沒有錯誤,在以后的付款事宜方面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應用雙重獨立的付款保證,為避免銀行突發意外,業務初期受益方應提出保兌信用證。
第三,賣方應對軟條款進行防范,貿易中買房設置的保證即為軟條款,常見的軟條款有兩種一種是許可證簽發后生效,另一種為開出信用證后暫不生效。此類條款導致貨物轉運的一切事宜均聽從買房的意見,賣方的貿易主動權無安全喪失。想要方法此類軟條款,在選擇貿易對手時,出口方應謹慎選擇,多方審查多方的業務成績、資金賬戶等,一絲不茍的制定合同,最后就是投保貨物。
第四,合理洽談,貿易雙方應本著誠實守信、互利互惠的原則洽談[3]。如果賣方遇到對方的要求不合理,則要在第一時間拒絕接受信用證,不可以存在僥幸心理,否則很容易導致貨財兩空。
第五,謹慎選擇賣方銀行。在選擇議付和通知銀行時,受益人應充分考慮下面四點:1.在開證行無理拒付時,議付行能否做到據理力爭,對受益人的利益進行維護。2.議付行能否對受益人的提示單據進行妥善保管,且要將其盡快提示到開證行,實際中,議付行需要盡快將提示單提示到開證行,避免單據損壞、遺失。以此加快受益人的資金周轉,增加其修改不符單據時間。3.議付行能否合理審查單據,并及時幫助整改不符之處。4.通知行能否對信用證進行預審。
第六,信用證的實效,實際中應嚴格把握好信用證的實效問題,需要嚴格注意以下三點:1.最后裝船日,信用證中最嚴重的一項不符點就是裝船 延誤,因此買賣雙方均需考慮到所需裝船時間,盡量預留更多的時間。如果確實趕不上,可以申請對信用證進行修改,延展船期。通常需要7天作用才能完成信用證的修改,因此延展船期的時間不能太短。2.交單期,交單期過長過短均會給買賣雙方造成麻煩,因此通常默認的交單期為21天。3.失效日,通俗講就是到期日,針對失效的信用證,開證行有拒收的權利,因此賣方應格外關注實效日。另外還應注意其到期地點,如果過期地點在出口國的境內,需要賣方在到期之前將單據提示給議付行就行;如果過期地點為開證行所處境內,需要賣方在到期之前將單據提示到開證行。因此賣方需要把握好失效地點和日期用以免除拒付風險。
綜上所述,信用證獨立于貿易合同,是一種抽象的單據業務,也是銀行的有條件的一種付款承諾,其獨特的性質導致了很多拒付問題的出現,在貿易期間,我們要對拒付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對癥下藥,及時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