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界 王浩


摘要:我國非常重視民營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了對外貿易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在吸納就業、創造稅收、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的民營企業家意識到國內的市場已經滿足不了企業發展的需求,爭相將眼光放在了國外。但是,近幾年受中美貿易戰和新冠疫情的影響,經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加上民營企業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民營企業的外貿發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難。
關鍵詞: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現狀,解決措施
一、民營企業含義
民營企業,簡稱民企、公司或企業類別的名稱,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①在我國發展初期,法律是沒有“民營企業”的具體概念的,它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逐漸產生發展起來的。
二、民營企業外貿發展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我國民營企業的對外貿易起步很晚,但增長速度快,發展勢頭強。
第二個特點是我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的產品范圍廣,行業分布較為寬泛。在我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名單上,行業類型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互聯網和相關服務、零售業、房地產業、汽車制造業、服務業行業,紡織、食品、輕工等行業也都是我國發展的主要領域。
第三個特點是韌性更強。在去年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消費者足不出戶,實體店面臨著閉店的風險,而民營企業克服種種困難,迎難而上,充分發揮生產模式靈活變化的優勢,主動開拓國外市場,表現出了極強的國際貿易韌性。
第四個特點是出口市場向發達國家和地區轉變。上世紀后期我國民營企業主要向韓國、日本、泰國、緬甸等周邊國家出口。然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民營企業出口貿易的方向發生了改變,企業家在繼續向周邊國家貿易的同時,也將眼光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三、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現狀
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我國的民營企業對外發展面臨著嚴重困難,但在我國一系列的舉措之下,我國的民營主體活力在進一步增強。如下圖所示,我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的結構是,民營企業進出口14.98萬億元,占外貿總值的46.6%;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44萬億元,占38.7%;國有企業4.61萬億元,占14.3%;其他種類的只有0.13萬億元,占0.4%。
四、民營企業外貿發展的問題
(一)區域發展不均衡
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個地區的經濟也會有所差異,地區經濟差異也隨之出現。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開始加劇。圖1是我國民營企業對外發展各地區的信息:這是我國中東西部地區的經濟差異,從圖表可以看出,我國東部地區最高,西部地區最低,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區域差異。
(二)籌資難,缺乏有效的經營資金
資金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來源,對于民營企業來說也是如此。民營企業靠內源融資、抵質押貸款、民間借貸等方式進行籌資,民營企業籌資難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是從企業自身角度來看,首先,民營企業不能給銀行提供反映資金盈利性、安全性的信息;其次,民營企業規模較小,抵押物不充足;最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更是加大了風險,這些都導致籌資困難。第二是在社會金融環境方面,銀行是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渠道,但是我國缺乏這樣為民營企業貸款的機構,再加上現在嚴格的銀行貸款管理都為企業融資加大了難度。因為貸款的嚴格化管理,許多企業都達不到貸款要求,只有極個別民營企業才能拿到貸款。在財力方面,許多金融機構財力不足,政府方面又向國有企業傾斜,限制了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
(三)家族式管理
我國民營企業在早期的時候,發展規模較小,結構也比較簡單,所以采取家族式的管理可以取得不錯的成效,但現在時代在進步,經濟發展的速度變快,家族式的管理已經不再適用,甚至還阻礙了民營企業的對外發展。家族式管理的特點是,在生產經營中,都是自己的親人來進行,具有很強的排外性,這也就導致了一些人才的流失,企業也難以繼續發展。這種家族式的管理,也使得企業缺乏一套科學完整的管理結構,造成企業成員不能充分發揚民主,獲得真實信息,不利于作出正確決策。
(四)創新能力低
在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中,開拓創新能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一個好的企業要想發展的好,就必須具備創新能力,我們這個世界是個不斷發展的世界,創新是一個企業可以對外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在創新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在全社會還未形成鼓勵創新的社會風氣和文化氛圍,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創新資金的不足,創新本來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民營企業又有融資困難的問題,再加上創新回報的周期長,許多企業都不愿意創新。總之,我國民營企業的創新問題主要在資金、人才的缺乏。
五、民營企業外貿發展對策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地區間的經濟差異上,需要多方力量來一起解決。有一句老話曾說過,要想富,先修路。從宏觀角度上,政府應該進行宏觀調控來推動不發達地區的發展,例如修路等等,再用優惠的政策條件來吸收外資,使這個地區交通便利起來。增加對不發達地區的投入,將資源向不發達地區傾斜,引導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向中西部地區流動,增強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實力。②各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資源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展差距可以進一步縮小。從中西部地區自身來說,加大對其的教育投入,一個地方有了人才也就能更好的發展起來。調整產業結構,根據中西部的地域優勢,創造屬于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二)加強民營企業外貿融資體系
民營企業的融資不僅僅是企業的問題,還有政府等各方面的問題。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以便大眾有個清晰的了解;然后,進入到國際競爭之中,大力開拓市場,提升自身的實力,可以擴大企業規模用來抵押貸款;最后,信息更加透明化,使銀行可以清楚的了解企業的各種信息,以便降低給企業融資的風險。從社會金融環境來說,應該加大對金融機構的建設,以便以后會有一個專門的為民營企業貸款服務的機構;銀行還應該轉變觀念,放寬對民營企業貸款的管理制度;在政府方面,給民營企業公平的待遇,出臺政策,優化融資環境。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證企業各部門分工明確,各環節準確高效運行。一個完善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的是具有相關經驗的人才,這就需要企業提出豐厚的條件來吸引人才。另外,管理制度是針對全體員工而言的,這需要管理層以身作則,遵守規定,可以設置績效考核激勵員工來遵守制度要求,如果員工表現得優異,那就可以給他一定的物質獎勵,一方面來激勵他表現的更加優秀,另一方面,刺激哪些沒有獎勵的員工來獲得獎勵。全體員工都遵守制度的話,企業就可以更加快速的發展。
(四)培養創新能力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創新的進度也十分迅速③,對于一個新技術,今天來說可以是一個新技術,明天不一定就是了。在國家層面,要注重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加大對創新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企業方面,企業家也應該重視創新能力,可以把更多的銷售利潤份額投入到創新中,各個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克服過度技術保護的心理,主動尋求技術創新合作伙伴。在個人方面,注重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掌握夯實的知識基礎,訓練自己的動手能力,發散思維,勤加思考。
結語
我國民營企業對外發展的提升主要是因為改革開放和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發展,當然,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同樣也促進了民營企業對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了解到國際市場上的商機,爭相進入國際市場,參與競爭。④然而,當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和逆全球化的出現,使得民營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和企業家們也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之下,一定可以解決民營企業外貿發展的問題。只有解決了我國的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民營企業才可以更加持續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羅春秋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歷程綜述與困境突破[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9.01
[2]梁菲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困境及轉型研究[J].財經界2019.08
[3]袁曉娟淺談民營企業發展問題及對策[J].2019.08
[4]吳琦淺析民營外貿企業發展中的政府作用[J].市場論壇2019.01
[5]毛俊歡民營外貿企業對外發展現狀及其出路[J].商場現代化2018.11
注釋
①羅春秋.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歷程綜述與困境突破[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9.01.
②朱海波.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J].江蘇商論,2018.01.
③劉湘衡.企業技術創新對我國民營外貿的影響[J].2016.09.
④司愛霞,畢云霞我國民營企業貿易結構研究[J].中國商貿,2017.12.
作者簡介
李世界(1989.12—),男,漢,河南周口,助教,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投資學。
王浩(1990.5—),男,漢,河南平頂山,助教,經濟學學士,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