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移動終端的廣泛使用,農村小學的家校互動的方式出現了新模式。積極探索農村小學微信和微信相關平臺在家校互動中的創新應用,已經成為信息時代的必然要求。筆者以創建班級微信公眾號“一班不一般”為例,對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個性化家校互動模式進行了實踐,通過“主題日,伴成長”、“同分享,共培育”、“微導航,微查詢”、“云輔導,解困惑”,四個板塊賦予家校互動以更多的人文性和教育性,使微信公眾號成為家長和教師溝通交流的全新平臺。希望通過此全新的家校互動平臺能夠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微信公眾號;家校互動
一、農村小學建立班級微信公眾號的必要性
根據大理市慶洞完全小學學籍管理系統統計分析,大部分家長年齡在25—35歲之間,通過問卷調查獲知他們在智能手機的使用率和即時通信應用軟件的安裝率方面幾乎達到100%,每天使用微信軟件的次數幾乎是所有安裝軟件中最高的。很多學校的老師也習慣通過建立微信群與家長進行家校互動,借助微信群發送通知和布置作業等。但在使用過程中,微信群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農村小學的特殊性,大多數家長為農民或者工人,會有非常多的農活需要干,甚至忙到深夜。所以班主任們發現會有重要的通知和內容經常被淹沒,容易被家長忽視,有時家長需要特意“爬樓”才能查閱到;很多的班級群,成了家長發廣告、拉投票甚至傳播不實信息的平臺。這樣的微信群不但對孩子和家長沒有幫助,也對家校互動不利,更是對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了諸多不便和影響。為避免這些弊端,筆者嘗試建立班級微信公眾號來開展家校互動交流。
二、農村小學建立班級微信公眾號的準備及功能設置
通過調查訪談筆者仍在大理市慶洞完全小學任教的小學班主任及其他班主任得知目前慶洞完全小學六個年級,每個年級兩個班,分別為1班和2班,筆者小學班主任自己所帶班級為五年級1班,所以把班級微信公眾號命名為“一班不一般”,申請注冊微信公眾訂閱號,準備就緒后登陸“微信公眾平臺”注冊“訂閱號”,填寫各種信息后,等待平臺審核。審核通過后在平臺下載公眾號二維碼,并打印二維碼發給學生帶回家,讓家長掃描二維碼關注班級公眾號“一班不一般”。
筆者就設置微信公眾號功能為目的,向所調查小學班主任及家長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總結歸納教師希望微信公眾號所應該實現和具備的功能,建設班級家校互動交流平臺,使之支持通過圖文、語音和視頻等多媒體素材進行班級活動宣傳,并能定時推送教育咨詢給指定用戶,還支持班級信息關鍵詞自助查詢和自定義菜單導航等,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展示舞臺,實現了家校互動個性化、信息化、智慧化,期待以此提升家校互動成效。
1.主題日,伴成長
班級每周一最后一節課都有主題活動,學校每學期也會有大型的活動,每一場學校精心策劃、學生精彩演繹的活動,僅僅通過照片或片段視頻的形式并不能系統的展現和保存下來。如進行“詩朗誦”比賽或“書畫”展等活動,把錄像和照片編輯成小視頻或者圖文主題的文章,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給家長,家長、學生和老師,同時參與者又是評委。還可以借助信息推送功能將家長關心的其他班級活動、學生學習情況等內容以多媒體形式推送給家長。對于通知以被家長忽略等問題,可以在公眾號內設置,每有一位家長查看通知,后臺會接收到提醒,通知截止時間前一個小時定時向家長發送一條通知未查看提醒。推動家校互動工作的有序進行。
2.同分享,共培育
訂閱號每天都可以推送一條消息或資訊到關注者的移動終端。利用這一功能,教師在微信公眾號中把經過篩選的優質親子教育類、安全教育類、心理健康等類別的圖文、視頻推送給家長,把這些內容編輯成單獨的模塊,家長可隨時觀看。家長在公眾號推送的文章中看到喜歡的,可以分享到朋友圈、QQ、微博等社交軟件,老師可以在公眾號后臺數據中心查看家長分享和查閱的頻率,后期可以多推送類似的文章,這樣有助于提升家校互動成效。家長們也可以將平日的育兒心得,看到的優秀教育文章或書籍,通過公眾號進行專題匯總、分類推送,豐富了家長學校教育活動形式,滿足了家長群體對于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學習習慣等個性化學習需求。[2]在無形之中更新了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家長的教育能力,從而幫助家長更科學地進行家庭指導。
3.微導航,微查詢
家長在關注公眾號后會收到感謝關注和公眾號簡介的自動回復,且不僅僅接收老師推送的信息,也可以進行多樣化的互動。老師可在公眾號中設定家長在回復自定義關鍵詞后會根據提示收到相應的“微導航”的回復,以及“微查詢”菜單,提供班級個性化服務。例如,在“一班不一般”公眾號中回復“課程”,關注者就會收到班級的課程表;回復“教師”,就會接收到班級任課教師的介紹信息;長想要提前為孩子請假時,回復“在線請假單”就會接收到學生在線請假單。
“微查詢”菜單包含班級通知、布置作業、考試成績、學生個人集等等,其中學生成績等較為隱私的板塊,需要家長輸入學生的學號才能查詢,這樣家長既能了解孩子在班級中的情況,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尊重了其他學生的隱私性。這樣,就避免了家長多次向老師詢問此類信息,教師無暇全面兼顧或顧此失彼,讓教師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及時提供有效的激勵個幫助,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4.云輔導,解困惑
由于農村很多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目前小學教材和習題的變革和創新,進入較高年級后,很多家長反映知識越來越深,在學業上輔導孩子有些力不從心了。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通過實踐發現可以利用平臺建立學生云輔導系統,輔助學生學習。例如,各任課老師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將課件、微課、試卷等多種適合移動學習的材料附以圖文、音視頻的形式上傳到微信公眾號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在線詢問老師時,老師可以通過關鍵詞利用平臺的自動回復功能,自動接收到共性問題的答案,及時地位學生解答疑惑。這樣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網絡,學生都可以在移動終端上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就像老師在身邊一樣。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上的問題也得到解決,且對家校互動也更加有益。
四、結語
綜上四個方面,借助微信公眾號精美的圖文推送等功能,讓更多關心學生成長的家長能了解到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讓學生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肯定,即使學生多數時間在學校度過,家長仍然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如同身臨其境得陪伴孩子的成長;通過公眾號的一次次推送,助力家長、教師幫助孩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養成、健康成長。既促進了孩子的健康發展,也使家長和教師實現了有效的溝通,使其成為家長和教師交流溝通的全新平臺,實現了家校溝通由單向的聯系轉變為雙向的互動、合作模式,有效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鐵芳.走向整全的人:個體成長與教育的內在秩序[J].教育研究,2017 (05):35-44.
[2]薛瑞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小學家長學校”開發與應用研究[D].安徽:安徽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楊家和(1997.06—),女,白族,云南大理,云南民族大學在讀研究生,現代教育技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