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要:現階段的社會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因此各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對國家創新創業發展戰略以及本專業的創業方向有一定的認識,具備基礎的創新創業思想,才能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具備更強的綜合素養。機械類專業在融合創新創業發展戰略思想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產品開發以及機械制造、設計等多方面內容進行引申了解,這一層面的教學改革才能真正讓學生擺脫現階段的就業困境,在機械類專業建設的過程中突出專業創新和產品研發的全新融合方向。
關鍵詞:機械專業;創新創業;產品開發;教學改革
一、引言
機械類專業的學生在現階段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一方面由于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長,使得社會整體就業崗位難以供應畢業生數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國家正面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實施的局面,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創新創業教學改革的戰略進行了進一步的融合,更加平穩的面對這一重要的過渡期。
二、機械類專業面臨教學改革必要性分析
部分學校在設置機械專業的過程中,對主干課程有著較高的重視程度,科學合理安排課程教學的同時,也會吸納更優秀的師資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在國家大力開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背景下,教師則需要對現有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進行大范圍改革,各課程之間的交互設計以及實踐環節需要有更加密切的聯系,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理解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掌握機械零件的制作方法、加工工藝以及設計思維。與此同時,教學改革也能讓學生在創新創業以及產品開發的全新思想影響下,對課程內容中的零散知識點進行集中學習完備的系統性知識框架,也能讓學生對這些專業有更加全面的認知,為后續創新創業以及產品開發思想的融合理解做好鋪墊。
三、創新創業與產品開發層面的教學改革策略
(一)制定科學規劃,有效培養創新人才
機械類專業融合,創新創業以及產品開發思想進行教學改革之前教師首先是要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規劃,來響應國家對創新人才培養的具體機制。教師除了需要積極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努力適應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創業帶動就業的基本形式之外,還需要對機械類專業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讓課程設置體系更加完善,突出主干課程的教學職能。
在獨立開發機械產品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首先需要對現階段社會機械類專業的發展情況進行簡單介紹,引導學生在開設的主干課程中,尋找到有關于機械零件制造的具體課程,類似于《機械設計》、《機械制圖》、《機床與夾具》等諸多課程內容,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理論基礎,在這一環節有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思想的灌輸,有具體方向的培訓,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此外教師在制定科學教學規劃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對機械類專業和產品開發以及自主創業之間的聯系進行了解,避免學生過度專注于單門類的專業知識,以至于對公司創立之后的具體運營、財務知識、國家稅務政策等諸多重要內容忽視,導致影響學生在畢業后貫徹落實自己的創業計劃。
(二)結合理論實踐,突出機械專業優勢
機械類專業在實踐之前需要學生掌握大量的理論內容,類似于具體的制圖、設計和加工環節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技術測量等相關知識,都需要學生提前掌握才能支撐起機械制造的實踐環節。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與產品開發思想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通過真實的實踐來應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只有真實的過程,才能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關鍵思想和行為,以此為學生未來的創新創業積累更多優勢[1]。
類似于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環節引導學生分為不同小組,通過對全新機械產品的設計加工等一系列程序,了解機械類專業的具體運作程序。與此同時,教師則要給予不同小組適度的指導,讓學生在實踐運作的環節中理解創新創業和產品開發思想的應用點,強調學生應具備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思維創造力,這除了可以讓創新創業理念更好的和機械類專業知識相互融合,也能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意識到該思想對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產品設計、加工、生產的各個環節中正確應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并且對最新的國家標準和產品的基準進行了解和匹配[2]。只有設計出合格的產品,才能反映學生的機械專業學科思維,教師也能以此拓展學生的創新視野,建設更加科學的創業引路體系。
(三)開設創新體系,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機械類專業和創新創業以及產品開發,思想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全新的教學體系予以配合,在學校內為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引導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理論。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并且讓學生了解更多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影響下的相關政策,幫助學生有效規避未來可能遇到的創業風險,鼓勵學生積極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實現自己的夢想,肩負起自己作為創新型專業人才的社會責任[3]。
教師為機械專業學生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的過程中,首先要對社會中的各類機械研發生產企業進行了解,爭取到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才能更好的為機械類專業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平臺,并且引導學生在企業中進行積極實習,積累更多技術經驗和創業經驗。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和學校共同設置更加完善的創業科技園,給予學生一定保護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政策和資金層面得到相應的扶持和幫助。創業科技園的設置也有利于學生在進行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及時完成和大型企業的銜接,實現創新機械產品的及時轉化。
四、結束語
機械專業主要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機械產品的設計,加工,裝配等諸多環節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具備制定機械零件的能力。但在現階段就業形勢的影響下,教師則需要積極響應國家創新創業驅動發展戰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定的創業思維,對產品開發和創業創新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學改革的基礎上,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實現高質高效創業就業的目標成為現階段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韓雄偉, 張恩俊, 高東璇,等. 基于創新創業的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 裝備制造技術, 2020, No.303(03):168-169+174.
[2] 李媛.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機械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 中國冶金教育, 2017, 000(001):64-66.
[3] 郭維城. 高等院校機械類專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探討[J]. 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5, No.250(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