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聰花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現代農村建設發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標,其中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建設工作必須要依靠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作為支撐。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提升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最終實現的關鍵一環。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駐村工作一線的實際情況,針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路徑展開分析。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路徑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是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務的,農民不僅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受益者,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積極聯系群眾,讓農民群眾、村委以及黨員干部共同協作配合,確保此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1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
1.1民生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得以飛速發展,尤其是城鎮化建設不斷深化的過程中,農村群眾的經濟收入有了顯著提升,其生活質量得以進一步改善,由此他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新形勢下,借助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改善工作,轉變過去一直以來農村的落后面貌,充分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實現農村的和諧發展。
1.2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
近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關注三農問題,唯有真正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夠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與治理工作能干顯著增強農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感,駐村工作者必須要嚴格遵循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主動投身于實際工作中去,不斷改善農村地區的傳統面貌,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有序推進。
1.3推動農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過去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很容易導致生態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借助于落實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與治理工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同時還可以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確保農村生態環境得以有效保護[1]。
筆者在駐村工作中積極落實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的相關要求,主動深入一線,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如近年來天氣大旱,冷家屯和石灰窯兩個村委會的人畜飲水水庫。水位線明顯下降,排水口早已高于死水位,早已無水可排,裸露的灘地、溝渠長滿雜草。根據領導現場研判,暫做如下處理:一是在離現有水位上升30米處新建水塔,延長抽水管道,進行二次加壓;二是在塑料大棚附近打個深井,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灌溉用水。同時做好宣傳工作,提醒廣大農戶日常生產生活節約用水,做好節水措施,避免水資源浪費。針對農村公廁、戶廁總體使用情況進行走訪調查。對當地公廁進行實地查看,先后走訪20家戶廁,調查中發現改造后的公廁環境衛生整治、干凈、無污水亂流現象,廣大農戶對廁所的改造政策無意見且反應較好。另外還確保危房改造工作的貫徹落實,為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帶來更多助力。
2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路徑
2.1健全機制,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必須要依靠地方政府部門、鄉鎮企業和農民群眾的相互協作,共同發力,尤其是農民群眾屬于重要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必須要充分激發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發揮出主體作用。所以必須要促進相關機制的建設,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來宣傳普及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與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轉變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2]。一是開展好教育、宣傳和引導工作,努力提升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轉變廣大農民群眾落后陳舊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讓更多農民群眾既用心、又用行參與到鄉風文明建設中來;二是完善各項整治方法,將亂丟亂放垃圾寫入村規民約,進一步細化公益性崗位和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區域,確保獎懲措施落實,避免制度成為擺設;三是與農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對其中內容進行詳細講解,確保所有農戶都能夠明確了解。另外做好巡查監管工作,目前11個自然村所屬河道、公路沿線、農村環境等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2.2因地制宜,明確整治技術模式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技術模式的選擇必須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和科學規劃。針對多元化的治理內容和對象,必須要結合地區具體情況來合理調整。
因此結合我村實際情況制定如下工作方案:明確以“清潔村莊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從實際出發,針對村內垃圾清運、污水治理、育禽糞污治理、亂搭亂建、村莊綠化方面組織開展各項工作。一是利用7天時間,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二是各村小組負責村內三堆、道路前屋后、文化活動室、公房等地方所堆積的柴草雜物、白色垃圾實施整治;三是綠化美化村莊環境,在11個自然村內的空地種花、種草、種果樹;四是開展文明家庭評定活動;五是加大考核,落實主體責任;六是堅持不懈,按照先易后難、有序推進、逐步進行的原則,針對突出問題重點治理。
2.3嚴格監管,保證整治工作成效
現階段,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改善工作依舊表現出過于強調外部形象和工程項目數量的問題,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成效以及可持續問題沒有深入研究,從而難以實現由內到外的良性發展。對于部分鄉村表現出的問題,本文建議要落實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過程中的監督,構建更加系統化的監管體系,真正處理好監管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另外還能夠運用第三方參與的方式構建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評估體系,對治理工作中表現出的突出問題、實際效果以及農民群眾滿意程度展開客觀準確的評估,保證治理工作的持續性和實效性。比如說在實際調查研究之后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長效監管辦法等相關規定,堅持以村民為主體,通過行政手段做好工作隊伍建設,清楚規定相關工作責任,細化分工,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2.4合理規劃,推進落實廁所革命
對村莊布局進行科學規劃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改善工作的重要一環,規劃村莊應當從目前已有的基礎上,不但要突出房屋的實用性,同時還需要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需求與意愿,第一時間和村民進行溝通交流,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保留農村的獨有風貌,針對部分具有特殊意義的房屋應申請保留,避免村莊房屋規劃建設的同質化,始終落實一戶一宅的基本要求,禁止村民私自濫用土地,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促進土地利用效率的持續提升[3]。
與此同時還需要推進落實農村廁所革命。廁所革命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后續的管理養護工作的落實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廁所革命的價值與作用。鄉鎮應當組建專門的公廁維護管理人員隊伍,同時建立微信公眾號,如果農民群眾發現公廁出現問題需要維修,可以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公眾號拍照上報,各個村莊設置一名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工作人員,針對不會使用微信的老年人可以及時通知管理人員,由管理人員進行上報。微信公眾號收到維修信息后能干第一時間指派相應的工作人員進行維修。對于積極抽糞的村民還可以為其提供相應的補償與獎勵,如獎勵一些清潔劑或者潔廁用品,定期對廁所使用情況予以檢查,通過評選的方式選出若干清潔公廁在村委會信息公示欄中予以宣傳。
3結語
總而言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改善工作能夠有效優化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感。所以駐村工作者必須要真正意識到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改善工作的重要性,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轉變傳統的工作理念,通過多元化的策略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改善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健翎.貴州: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人居環境問題[J].區域治理,2019(51):9-11.
[2]王雪平,曹備備,毛新月,陳云祥.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河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研究[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19(11):41-44.
[3]侯仰超,袁航遠.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面子與里子——以突破菏澤市鄉村振興為例[J].農業知識,2019(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