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軍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效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為了提升高校的育人水準,我們應重點優化高校思政教育方式。該文論述了新媒體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意義,然后提出了相應的創新方案,以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
關鍵詞:高校;新媒體;思政教育;創新
一、新媒體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意義
在新媒體的發展模式下,我們應重點關注并落實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從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可以能發揮提升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義。如新媒體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元化平臺的基礎上,能夠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強化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群體之間的互動。其中,無論是教育載體還是教育內容的拓展,都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具有的吸引力,而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性的強化,則能夠促使教育工作者更為全面、準確地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學習需求,進而為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調整提供依據;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改革能夠促使高校應對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大學生群體成為了新媒體的主要受眾群體,這促使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產生了深刻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新媒體平臺拓展,從而在占領新媒體平臺這一教育高地的基礎上,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構建保障。
二、新媒體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方式
(一)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通過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能進一步優化高校思政教育環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具體而言,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所具有的優勢,重視依托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播成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建構與思想政治素養養成中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所具有的學習需求,從教育供給側改革入手確保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從而為學生滿意度的提升以及學生更好地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二)不斷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范圍。新媒體模式的影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在原有教育方法的前提下不斷擴大教育載體范圍,把其轉向新媒體平臺教學模式,從而通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圍、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改革工作的有效開展及其成效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具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拓展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的基礎之上,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為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而忽略傳統載體作用與價值的有效實現。如在新媒體教育矩陣的打造中,高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需要重視推進新媒體的橫向覆蓋,又需要重視推進新媒體的縱向延伸。其中,橫向覆蓋要求高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重視依托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協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關鍵在于針對不同平臺在信息呈現形式方面存在的不同特點,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差異化的傳播,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吸引力。縱向延伸則要求高校能夠在做好校級教育載體建設的基礎上,引導二級學院、各個系部乃至班級做好教育載體建設,也可以引導教師、學生干部等依托自媒體深度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為教育范圍的有效拓展以及教育成效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三)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載體創新的影響下,教育人員應重點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給教育理念和教育載體的作用發揮提供基礎。具體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精準教育與智慧教育,即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數據、行為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從而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特點與行為特點,進而為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確定提供依據。與此同時,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充分發揮大學生群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依托互聯網、自媒體引導大學生群體開展同輩教育與自我教育。其中,新媒體環境下的同輩教育主要以大學生依托各類新媒體平臺開展思想交流為主要形式,相對于教育工作者所開展的教育而言,這種教育模式能夠呈現出更強的說服力與滲透性。
(四)創建良好的師資團隊。在新媒體模式下,教師的教學能力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高校應創建良好的師資團隊,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具體而言,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工作需要重視教師復合型素養的提升,高校既需要確保教育工作者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又需要重視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養以及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高校需要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訓內容進行完善、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訓形式的多元化發展,如在重視將信息素養教育、現代教育理論融入教師培訓內容體系的基礎上,高校可以使用集中培訓、短期實訓、知識講座等方式開展教師培訓工作,也可以通過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專題研討等活動,促使教師在溝通交流中實現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經驗的共享。
三、結語
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教育工作人員應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及時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從不同角度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性,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高道德水平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姜怡.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供給側改革”思維的探討[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8:113~114
[2]張璐云.淺析新時代高校網絡新媒體思政教育平臺的創新建設與發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5:19~20
[3]王嘉駿.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發展的趨勢與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7):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