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信息化教學實踐研究,闡述了教育娛樂化的內涵,從教育娛樂化的角度探討了小學語文課程的理念和設計策略。本文對小學語文課程信息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論證,探討了信息化教學中教材的設計與開發以及信息化教學實踐的新思路。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小學語文教學;影響;實踐研究
引言:根據人類認知,借助信息技術,寓教于樂是一種技術與藝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娛樂性特點,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習者生命和認知的教學方法。
1.教育信息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此外,多媒體也可以應用于兩者。寓教于樂是信息化教學的意義和本質,信息化教學是實現寓教于樂的有效途徑。因此,快樂學習和快樂學習是教育娛樂化和信息化教學的本質。從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到重點突出、難點講解、教學內容拓展,課程的信息化必須始終考慮娛樂方式,并涉及娛樂,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輕松的教學和愉快的學習。
在互聯網時代,小學生應該具備哪些關鍵能力?如何將這些關鍵能力納入國家課程體系,教材的編寫和實際的教學場景?學生的數字能力是關鍵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構成要素和方式是什么?我們如何對其進行評估?所有這些問題都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這本文將探討小學語文能力的概念,并探索在小學生中培養小學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課程信息化的策略從教育娛樂的角度看小學生的共同特點是他們太小,不能理性思考。因此,抽象教材和“粉筆與對話”教學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郝,2006)。2011年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應主動獲取知識。報告還強調,應更加努力地開發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并應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學會與他人合作。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信息技術發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1]。然而,如果信息技術不能將新的教學理念與教育娛樂策略結合起來,就很難起到任何作用。因此,從教育娛樂化的角度來看,構成了信息化的有效策略,為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設計提供了一種創新的途徑。
2.教育信息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2.1信息化在導學課程中的應用
在導學課程設計中,重點在于建立導學課程內容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系。新課程的學習和學生已經學習的課程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意味著教師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學生獲得的知識和經驗,還有他們所掌握的知識與新課程內容之間的聯系,以實現自然過渡。盡管如此,這一自然過渡不應僅僅是一個插曲。它應該起到引導作用,例如,作者建議主題老師選擇flash動畫《頑皮貓》(2'5'')中的歌曲作為向四年級學生講授《貓》這篇文章的導語。背景音樂聽起來很棒,學生們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只可愛的貓爬上電視機,跳進冰箱。這首歌的歌詞生動地描寫了貓的可愛和頑皮,符合本文的內容,把學生所學與要學聯系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到有趣,產生了強烈的影響[2]。
2.2信息化在閱讀課程中的應用
向學生提供視頻等,以提高學生的漢語文學素養。例如,逼真的、基于信息的視頻可以再現真實的場景、人物和事件。它們能喚起學生的感情,促進他們的理解,因為它們符合小學生感性知識的基本要求,從而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漢語的興趣。高保真立體聲可以作為背景音樂添加到語音閱讀中。標準的普通話和情景音樂可以鼓勵學生欣賞他們所聽內容的上下文、音調和語調。隨著語文直覺能力的不斷培養,學生在提高閱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方面會有很大的進步。彩色文本、立體文本、文字藝術、動畫文本結合色彩、光線和動作,不僅符合漢語的寫作規范,而且具有豐富多樣的字體格式,這將促進學生學習閱讀、閱讀和寫作等語言習得[3]。發展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找到學習漢語的方法,最終形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創造性地設計圖形和圖像,可以展示細節,設置場景,顯示或隱藏問題,提供資源,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多媒體融合了多種元素,可以揭示語文課程的本質和意義,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如寫作和表達情感的能力。在現代教育理念和理論的指導下,基于教育娛樂化的小學語文課程信息化教學啟示,寓教于樂的本質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輕松的教與學,通過生動的活動達到教學效果。同樣,在現代教育理念和理論的指導下,課程信息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完成教學設計,開發教學資源,如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或視頻來呈現它們。選擇適當的基于信息的方法,使學生更容易地感知和理解知識點,這一點至關重要。以四年級語文課程《貓》為例。這是一個真實的教室,老師的教學課件只是文字的開始,用幾張貓的圖片作為課程導入。其余的都是文本顯示,整個過程基本上都停留在文本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充分應用,但不能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筆者在與語文教師溝通后,重新編輯并設計了課件。圖片更適合于靜態信息的顯示或動態信息的即時顯示。至于需要動態過程的其他信息的顯示,建議采用視頻[4]。
信息化的發展影響著教育,教育信息化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提高。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最重要的教學問題之一。本研究定性地評估了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效果。分析了受教育政策影響最大的群體學生、教師和家長對教育信息的獲取、能力、利用和滿意度水平。此外,還對專家們預期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進行了測量。分析了與專家預期水平相比的成就率。根據分析結果,三組學生的學業成就率均較低,家長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最低。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我們提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所需努力的建議。
結束語:綜上所述,教育和信息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它們的方法是互補的,它們的過程是可以混合的。
參考文獻:
[1] 朱國藝. 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以中山市為例[D]. 青海:青海師范大學,2016. DOI:10.7666/d.D01117649.
[2] 王茜. 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對教學的干擾及調控策略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18.
[3] 陳小明. 基于網絡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 讀與寫(上,下旬),2015(23):79-79.
[4] 黃小燕. 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對中小學教學的影響研究[D]. 廣東:華南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毛志紅(1982.9-),女,漢族,廣東梅州人,本科,廣州市番禺區萬翔學校,一級教師(幼兒園),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