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立
摘要:長期以來,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單一、陳舊,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快速發展。為了全面、快速地提高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加入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從而縮短英語知識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距離,不斷調整英語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建立生活化的教育教學體系,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本文在分析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找出現階段農村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生活資源;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設計
引言:如今,英語作為一種通用語言,已經成為國際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種交流方式。初中英語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初中不僅是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重要階段,而且也為高中英語學習鋪平了道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將生活化教學環節融入初中英語教育教學過程,營造溫馨輕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接觸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英語知識。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發現農村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教學。
一、農村中學英語生活化教學遭遇的困境及問題
(一)教學浮于表面
目前在農村中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學浮于表面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英語教學教育不到位。很多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缺乏互動性,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不能更好的吸收知識。并且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將英語教學作為應試教育中的一門學科進行教授,只注重形式和應考知識教育,忽略了學生們的興趣。大部門學生停留在聽的階段,沒有說的階段,使得學生的英語水平低下,僅限于應付考試,口語能力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單單依靠課本內容制定教學方案,也需要創建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都需要進行相關提升,在制定教學方案時需要將這幾項內容合理分配,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應用環境,全方位的提高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家校合作難推進
學生自身的思想發展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如果家庭環境足夠好,能夠支持和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學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不會很辛苦;如果家庭環境惡劣,家長思想保守陳舊,家長不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甚至選擇放棄英語知識的學習。社會上一些人散布的“無用英語”理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家庭和社會環境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
二、生活化教學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運用多元信息技術開展英語生活化教學
傳統教育中主要是依靠教師的口語傳授和收音機的播放進行學習,提供的知識比較單一,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缺乏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水平。信息技術和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相輔相成,可以改善這個缺點。新媒體的教學資料是非常廣泛的,可以為學生創造應用場景,將圖片、聲音、文字、圖像進行加工轉換為學生們喜歡的短視頻或者場景對話,將書本上的內容轉換成了真實的場景,原本書本上的硬生生的內容轉化成了色彩鮮艷活靈活現的場景,形成很好的視覺效果,會極大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學習動物的時候,就可以使用視頻展示各樣的動物,配上鮮艷的顏色和動物的叫聲,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這種教學方式和原來的硬生生的書本教學方式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這種教學方式將小動物的叫聲模仿出來,既可以記住小動物的英文單詞,又感覺是很有趣的課程,學生們會更加有興趣去學習這門課程,在課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玩動物傳花游戲,既學到了知識,又可以在學習中得到快樂。這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自主性,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二)根據學生不同特點開展英語生活化教學
初中英語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家庭情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個性化的學習策略。由于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不同的家庭教育觀念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學習態度。針對這一現象,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和研究,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生活化的英語教學設計。例如,教師可以將不同性格的學生分組,讓他們在一個小組中合作,這樣性格活潑的學生可以活躍小組氣氛,激發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熱情,而性格相對內向的學生則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謹慎提供信息或查漏補缺,使性格不同的學生能夠相互帶動,形成互補性,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以“English name”小活動舉例,作者發現,學生們在課余生活中經常喜歡給他們的同學起綽號。因此,教師可以使用“English name”小活動讓學生互相起昵稱,并鼓勵學生給自己和同學起英文名。這些活動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密切相關,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嘗試自行表達流利的英語對話,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生活化教學資源的使用不會超出學生的接受范圍,也不會增加學生理解和認知的負擔,而是在你我之間的交流中增加對教學過程的興趣,激活課堂氣氛。
(三)充分利用資源環境開展英語生活化教學
因地制宜是使英語教學活起來的最好辦法。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農村風俗文化,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自身環境的聯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當地風光融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將所見轉化為英語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雖然農村地區相應的教學配置不如城市,但如果教師能及時向學生傳達最新的生活信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貼近現代生活。這是因為學生往往會對新鮮事物更加感興趣,在興趣的趨使下,他們會更積極地希望通過英語學習來學習更多更新的知識。
結束語:總之,探索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迫在眉睫。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模式,加強教學創新,注重與學生的心理溝通,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通過自身努力縮小學生英語學習與日常生活和環境的距離,為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程志勇.淺談生活化教學在農村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5):62-63.
[2]孫贇贇.農村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困境之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備注:本文系2020年縣立項課題《讓生活走進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探索與研究》課題編號:TKTZ-20115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