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君
摘要:小學階段雖然是學習的初始階段,但也是學生各種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注意從細節做起,重視文本閱讀教學,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提升文本閱讀能力,并利用例題集豐富課堂內容等方式來提高數學學習積極性。教材改版后,其中還有較多的閱讀內容等待著學生去探索、挖掘和領悟。無論教育如何改革,學生都要明確研讀課本對理解知識點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文本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數學教學簡單地說就是數學語言教學,想要準確、高效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就要先提高閱讀水平。尤其是在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應該了解數學閱讀的教學意義,并明確其在教學中具有的重要性。小學數學知識雖然較為基礎,但其中仍有較多抽象性理論知識,教師授課時如果僅借助文字表述,很難讓學生理解透徹。而且每個人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同,能力稍差的學生對語言信息敏感度也較差,思維轉換較慢,在課堂學習中就會出現思維跟不上教師講解進度的情況,理解問題時也會出現偏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規范數學語言系統,在幫助其理解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抽象信息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1在小學數學文本閱讀過程中給予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在數學閱讀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導致閱讀教學形式流于表象,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在閱讀前先指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列閱讀提綱,然后帶領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文本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把握關鍵信息并提取課本中所包含的思想、算法,以此來培養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通過邊寫邊畫、邊閱讀邊思考等方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舉例來說,在學習《倍的認識》一課時,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知道“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并通過舉例來講解教材中的概念知識,構建正確的思維模式。教師需要明確意識到課堂是學生的主陣地,通過擺正方形來進一步認識到倍數的概念,也可以通過畫圖等方式來理解“一個數是幾倍”的含義,這些教學設計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在小學數學閱讀數學材料時養成寫批注的習慣
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想要提高其文本閱讀能力,可以借助寫作的方式開展,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思維發散。教師在課內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材料時,可以鼓勵其養成寫批注的習慣,將自己對知識點的理解或是不懂的問題寫下來,或是運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圈點起來,這樣可以突出閱讀中的關鍵內容,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另外,部分版本的數學教材編寫為了簡約,會省略例題中的推理理由和步驟,運算過程也較為簡單,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通過演算、推理來完善這些步驟,讓學生對教材中的例題算法思路形成自己的見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例題,鼓勵學生動手去操作,憑借生活閱歷和知識經驗來算一算、擺一擺,獨自探索文本中蘊含的信息,從而可以更高效地提高學生文本閱讀的效率。舉例來說,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是能夠結合具體情況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夠讀出、寫出簡單的分數。這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進一步擴展。因此,二者無論是在意義、讀寫方法還是計算方法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別。分數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在剛學習時會感覺有一點困難,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初始階段,也是教學核心內容,對未來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教師在借助教材講解文本內容時,可以鼓勵學生用不同顏色的記號筆記錄下自己的感想或是不懂的問題,在講解完畢后向教師尋求幫助,解答疑惑。
3在小學數學中耐心分析句式,邊讀邊思考
小學生的耐心較差,在遇到文字較多的材料或題目時,就會失去耐心。部分學生還認為長句子比短句子理解起來要費時費力,所以會采取“跳躍式”閱讀方法,但這種方法容易錯過題目或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導致理解錯誤。教師在授課時要由淺及深地提問,允許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教師則要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其明白只有認真閱讀并分析整個句子,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想表達的意思。仔細理解、前后聯系就可以弄懂這些長句中隱含的信息,從而順利解開題目。舉例來說,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時,學生需要通過學習來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并能夠快速辨別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學習這一課前,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找一找,畫一畫來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運用對比、微課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四邊形內涵的了解。課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多個平面圖形,讓其自行在圖中找出四邊形,并觀察它們都有哪些共同特點,這一過程的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初步感知四邊形的特征,以此在腦海中建立四邊形的表象。
4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數學語言靈活轉換為生活語言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規范且嚴謹,這使數學語言也有著簡潔、規范的特點。小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會感到不適應,其中概念及理論的說法與生活語言有較大不同,不容易理解且較為拗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轉化,將數學文本閱讀中的內容靈活轉化為生活語言,就是常說的“用自己的話來闡述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學生會發現自己在理解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之后的學習中通過認真閱讀、積極思考來提高文本閱讀能力。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如果有較強的語言轉化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就可以通過閱讀理解、推理并反省數學材料,通過材料的表層信息看到深層含義。但在現實教學中,部分小學生的閱讀現狀并不樂觀,具體表現為閱讀信息量較多的題目,無法快速提取、理解其中的信息,甚至容易忽略關鍵詞中所隱含的信息。本文對小學數學文本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
參考文獻:
[1]徐益株.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閱讀訓練[J].教育,2020(19):43.
[2]陳惠敏.小學數學文本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3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