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漢云
摘要:概念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學生不重視概念學習,導致物理成為一門難學的學科。所謂物理概念,是客觀事物共同的物理屬性和本質特征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對物理事物的抽象。如何形成、理解和掌握概念是物理學習的核心。只有理解物理學的概念,我們才能掌握物理學的規律。大多數物理定律都與基本的物理概念有關。物理概念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識,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一定的討論。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有效性,教育實踐
引言:在中學教育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接觸將第一次更加系統和全面,但他們無疑會遇到教師要求的問題和其他問題,為了尋找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要注意探索教學方法,大膽創新,在這方面,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概念教學提出一些個人的建議,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教育的效率,希望本文能幫助關心概念教育的教師,為物理教學活動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一、挖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應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等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能熟練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果你把精力花在定理和規則的推導和應用上,學生很難接受它們。有的教師只注重概念的揭示性描述,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和討論科學嚴謹,使學生難以理解。初中階段的一些物理概念直接來自直觀實驗,而另一些則需要學生從已有的知識或建立的理想模型出發,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和推理來建立。初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但由于他們的物理基礎知識有限,以及以往學習中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很難接受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花費大量時間備課和提問,缺乏分析研究學生已有知識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有時高估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他們經常認為一些物理概念很簡單,學生一眼就能理解。沒有必要花時間討論和挖掘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學生在開始時沒有真正理解一些概念,這使得學生很難建立各種物理概念之間的關系。
二、精心設計概念教學過程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利用物理的魅力,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和情感愿望。同時教師自身也應鼓勵學生以熱情、強烈的求知欲和對物理的熱愛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這對他們的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教師應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加以關照和消除“不良”的反饋。要把最新的課程融入到每一個班級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對物理學最新知識的全面收集,結合教育內容,精心包裝,避免物理課堂形式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系列先進的教材出現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借助投影、計算機等先進手段,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育效果。以“希沃白板”舉例:對于“希沃白板”應用教學中,PPT輔助式應用在中學物理實驗課程的輔助式講解引用的階段,核心能力素質培養,應當確立“希沃白板”應用教學中,PPT輔助式講解引用物理實驗課程授課講解中,“希沃白板”的應用目標,擯棄以往教學瓶頸,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希沃白板”應用教學中,PPT輔助式應用在中學物理實驗課程的輔助式講解引用的階段,核心能力素質培養,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育指導全面、充分推進優化的個體。
例如,在教學“電功”這節課時,物理課程專業教師結合“希沃白板”應用教學中,PPT輔助式講解引用課件播放焦耳定律的實驗;在教學“電壓”這節課時,物理課程專業教師利用“希沃白板”應用教學中,PPT輔助式講解引用課件再現模擬水流以及電流、水壓以及電壓的對比形成過程,實驗效果更加突出,學生更易接受。
三、根據概念核心揭示情境
物理概念是抽象的,學生很難理解。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局限于物理教科書,而是創造有助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情境,如教師的語言描述、演示實驗或教具展示、視頻回放等,讓學生獲得感性材料,聯系生活現實,形成形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發展形象思維的目的。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可以理解為什么引入這個概念,以及引入這個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以加速度概念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播放飛機、汽車、摩托車的加速過程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然后通過觀察詢問“三輛車中哪一輛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學生們可以看到摩托車的加速性能良好。然后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如何判斷一個運動物體的加速性能?”經過思考和討論,學生們同時提取出哪個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很大,那么這個物體的加速性能是好的。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速度變化越快,加速性能越好。在上述鋪墊下,老師提出:“為了描述物體的速度變化,在物理學中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加速度”。使學生清楚地理解引入加速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再例如,當我們討論機械能的合理使用時,我們指出如果一個物體能作用于另一個物體,它就會有能量。但許多學生仍然難以理解什么樣的物體具有能量。為此,作者設計了一個演示實驗:將一輛輕型汽車用泡沫膠帶固定在膠帶上。請學生到講臺上用玩具槍拍泡泡(提醒學生注意一些事項)。在所有學生的注意下,我們可以看到子彈進入了泡沫,汽車在移動。子彈可以作用于汽車,這生動地表明,移動的子彈有能量,所有移動的物體都有能量(動能)。在談到光的折射現象時,學生很難僅僅從“折射”的概念來理解這一現象,而且他們頭腦中沒有具體的概念。這時,老師可以通過物理實驗將筷子斜插到盛水的玻璃杯中,讓學生從側面觀察這種筷子的區別。此時,學生將對折射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師將通過“折射的定義”進一步解釋和繪制這一現象,使學生能夠徹底掌握這一概念……通過物理實驗,將物理現象和物理概念立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無形的現象具體化、通俗化、易懂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結束語:總之,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不能片面強調概念教學的科學性,忽視概念教學的階段性。概念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分階段的過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優化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晴晴.物理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案例研究[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19.
[2]鄒建平.提升物理概念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1(8):53-54.
[3]徐學.基于核心素養下物理概念建立的案例研究[J].物理教師,2017,38(1):1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