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新
摘要:閱讀能力是指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學習經驗,重新建構閱讀材料意義的能力。這能力中包涵有讀、說、寫等能力。課外閱讀好習慣的養成在學生、教師、家長三方合作。課前閱讀習慣的培養在于細節,文言文習慣的培養重在批注與歸納。
關鍵詞:好習慣;閱讀能力;合作;細節;批注與歸納
《初中生閱讀能力的測評》的網絡講座讓我課堂閱讀教學有理論上的、目標上的清晰認識,對平常的教學行為的是與非也有了評判依據。閱讀能力是指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學習經驗,重新建構閱讀材料意義的能力。這能力中包涵有讀、說、寫等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線語文教師的工作的恒久目標,提升的方法是多渠道、多角度、多層面的,因教師而異,因文本而異,但得從培養好習慣開始。美國作家杰克·霍吉曾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潛意識的活動,就像人體各種軟件的編程,一旦啟動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繹。因此有了閱讀的好習慣,閱讀能力自然會有效提升了。
一、課外閱讀好習慣的養成在學生、教師、家長三方合作
課標規定“學生要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類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0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實際上絕大多數學生缺少課外閱讀的意識,任其自然是永遠達不到質與量的要求,只有養成好習慣后,學生把閱讀當作吃飯睡覺一樣的必須性行為,才能實現課程目標的要求。我在多種方法實踐嘗試中感受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師規劃,指引方向,學生履行任務,家長提供條件并持久監督三方面通力合作,這種合作如果能堅持一年,學生的習慣基本形成,那時閱讀就是一個愉悅學生身心的有趣活動,如同學生喜歡上網、打球等活動一樣。具體做法有讓學生必買一套初中生課外閱讀名著、時文性散文集,如《智慧背囊》、《時文選萃》等,名家散文集,征訂每周文摘、《意林》、《讀者》等雜志,再者
學生互相推薦讀物,這樣學生就充分具備了閱讀材料。在家長會上,對家長說明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在學生未形成閱讀好習慣時加強配合監督,把有意義的書籍置放于客廳、陽臺、書房、臥室等學生隨手可即之處,視野范圍之內,每天在茶余飯后睡前叮囑學生閱讀幾篇甚至一兩段好文字。對于不聽話的個別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教師疏導其思想。我規定每周末進行一次美文摘抄并賞析,要求書寫美觀,在筆記本上分欄,右邊小版塊進行紅筆批注。對于優秀作業及時給表揚、展覽,對于某些特色文章,我也在課堂上即性評賞,這樣就形成了師生一起美文美讀氛圍,甚至讓學生添些有意義有趣味的小插圖,這樣學生的閱讀及賞析表達興趣就更濃厚了,日日讀、周周寫、月月評、時時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就水到渠成。在整個閱讀訓練的過程中,哪個環節出問題,我就從哪個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把學生、家長統一在自己閱讀計劃中,習慣成自然后,學生閱讀的速度加快了,知識面拓展了,閱讀思維活泛了,閱讀能力在日積月累中潛滋暗長了。同時還伴隨著作文能力的提升。
二、課前閱讀習慣的培養在于細節
語文專家和一線教師都認同“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觀點,落到實處的關鍵在于細節上,我喜歡學生把聽課記錄都寫在書本相關的空隙處,曾經讓學生備筆記本,但發現時間長后大多數學生的課堂筆記不知去向,可見唯有記在書本上的知識才牢靠不丟。課前的預讀我重點讓學生掌握生字詞與作家、作品的常識,生字詞這一板塊,我要求學生在相當的卷頁下添加上注音與解釋,要求寫法規范,如七下《我
的信念》中“蹂躪”我要求在第40頁下腳寫上注“[①蹂躪:róu lìn]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損害”。起初學生做得不規范,我就細心指缺,復印張貼優秀作業。每日課前我要求責任心強聰慧細心的小組長嚴格檢查把關,不合格者或補或改,直至合乎要求。兩周后學生趨向規范,但我從不放松的督檢,這樣就很實在的掃清閱讀障礙,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有效的積累了語匯,并讓學生養成了自主閱讀的習慣,使課前預習避免“忽悠”心理。對于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有些老師喜歡課上自己系統介紹,也有些老師要求學生上網下載,我認為最后的習慣是學生查尋相關資料后,從各自喜歡的角度用便利貼摘抄后張貼在課題旁,課上學生們各言其識,我則輕松點撥關鍵處,這樣習慣一經養成學生們在摘抄過程了解了相關知識,印象比籠統的聽、下載后置于書包的做法來得深刻,再加上課中吸收其他同學不同側重點的知識,這塊的知識掌握就更牢固了。
三、文言文習慣的培養重在批注與歸納
課標要求初中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但考查學生文言能力形成,目前主要是字詞句的翻譯,內容的理解、寫法的掌握、句讀的停頓,因而教學要扎實無虛,倘若讓學生考前即興背誦,只是短時記憶,考后即忘,再考又得再背,如此反復文言文的學習像打疲勞戰。如果培養好習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那么學生對文言知識的掌握就經得起考查,記憶一遍,多次自信輕松臨考。這個好習慣具體的培養舉措有很多,我的方法是在課上要求一律使用紅筆做批注,遇到重點詞用組詞、換詞等方法解釋在行間夾縫處,并把重點詞圈畫起來突顯其重要,以便學生在復習中清晰可尋使復習有效。對于文中特別不易記的“詞語”給予學生些許時間當堂記背,因為人的思維容易先入為主,在初學課文時就背記能夠保持長時印象,甚至以納入知識系統,如《大道之行》中寡、孤 、獨、賊等詞都須當堂記憶其意思。文言詞語疏通后,我就習慣讓學生用一張紙把本文的知識按類羅列歸納,如重點詞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詞性活用、特殊句式等一一歸納,小組長檢查修正后,讓學生把本紙張貼于課后,成為文言文的一部分。在這習慣培養的過程學生眼到、筆到、心到,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學生會學得更認真、更細膩、更全面,這樣文言文閱讀能力提升就不是虛晃之事。文言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后,內容的理解、作者的寫法、情感就輕車熟路的感知了。總之,在長期的文言教學中,我深感好習慣對于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好成績的獲得是不可動搖的保證。
誠然,閱讀的習慣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只有實踐才能證明它的重要性。“萬丈高樓平地起”,好習慣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這幢高樓的基石,有了這個好習慣閱讀如同船在水中順水行舟,船身穩,船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