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
摘要: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基礎學科,也是至關重要的交流工具。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夠滿足學生的日常交際需求,還能實現知識、語言、思想的輸入和輸出,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重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開展教學,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二年級;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需重視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優秀段落,并嘗試利用這些素材進行創作;在講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深入鑒賞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需挖掘課文中的文化知識,實現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一、語言建構和運用
在語文核心素養中,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是其中較為基礎的能力,也是需要日積月累開展的大型工程。無論是形容詞、動詞,還是名詞、象聲詞等,都需要能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有效積累;同時還需要重視一些特殊詞語、有意思的詞語,在一邊積累的過程中一邊整理,這樣才能在日后更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創作更多的機會,既要教給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好段落的方法,還需要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在課堂中,教師需帶領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并在優秀的語句、段落、詞語方面提醒學生做好記錄;根據近期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喜好,為學生推薦不同類型的課外書籍,并鼓勵學生嘗試運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去積累。在上課時,教師可拿出五分鐘的時間,鼓勵學生分享近期所收集的好詞好句、好段落,查看學生的整理情況。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理解和掌握文本的語言特點,還能學會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展開交流。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的內容時,該篇課文中運用到“景色秀麗”“中外聞名”的詞語。此時,教師就可要求學生利用鮮艷的筆重點標記出這兩個詞,并借助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的內涵,邀請幾名學生進行造句;學生需要背誦課文中的較為優秀的自然段,如課文中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在背誦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奇石的“奇”,也能掌握相應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之后,教師就可讓學生嘗試利用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去描述生活中的趣事,描述這件事有趣的地方。在此過程中,學生能潛移默化地應用自己所學習和積累的詞語、語句等,也能學會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素材與他人溝通,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思維發展和提升
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小學生思維培養難度會逐步提高,需要教師能夠從低年級的教學開始就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逐步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分析和研究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況、認知水平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借助對比分析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其核心素養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就可一邊講解課文一邊引導學生去推理:根據別人的描述,小蝌蚪的媽媽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在鼓勵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分析和判斷,小蝌蚪遇到的是否真的是自己的媽媽,根據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和判斷;針對每一個動物的外貌描寫進行分析,對比最終結果與自己心目中所想的形象。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其語言思維能力也將會得到有效提升,非常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審美鑒賞和創造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不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去鑒賞和感知,再鼓勵學生進行創造和編寫。在小學階段,教師可帶領學生欣賞和分析古詩詞,嘗試模仿古詩詞去編寫個性化的詩詞。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去欣賞詩歌,并鼓勵學生去創造,利用詩歌的方式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在閱讀文本內容、進行自我創造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雷雨》這一課時,教師就可帶領學生去體會和感知語言文字的美感。該篇課文中擁有非常多的象聲詞和動詞,不同詞語的用詞十分恰當和準確。教師可利用課文中描述雷雨的片段,鼓勵學生運用口頭表達的方式去描繪下雪、刮風的場景。又比如,在教學《彩色的夢》時,教師就可讓學生去描述自己做過的夢,還可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畫筆進行創作。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體會和感受到課文內容的獨特魅力與美感,還能學會利用語文知識去表達自己的情感,編寫出優質的簡單文章。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都將會得到有效提高。
四、文化傳承與理解
語文學科擁有深厚的內涵,涵蓋著不同的區域和時間。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傳承和發揚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還能學習和了解不同民族的民俗風情,了解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精華知識。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學生的文化視野將會得到有效拓展,文化自覺意識將會得到有效增強,還能保持良好的自信態度。
例如,在教學《傳統節日》的內容時,教師就可從課文內容角度進行適當拓展和延伸,借助更加直觀的圖片和視頻進行教學,使學生能主動去探究課文背后隱藏的文化知識,了解不同節日的不同習俗,傳承和發揚優秀古人的思想品德。
結束語: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非是簡單的聽說讀寫,還需要學生能靈活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批判和欣賞,擁有更加獨特的想法和見解,具有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和提升、審美鑒賞和創造、文化傳承和理解的角度入手,靈活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曾素靜.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19, 000(014):566.
[2]羅燕.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初探[J]. 科學咨詢, 2020, 000(011):228.
[3]陳云蓮.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 小學生(下旬刊), 2020(3).
[4]葉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 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作文), 2019, 000(008):92.
[5]張真崗.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J]. 中國新通信, 2020, v.22(08):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