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
摘要:高中生普遍認為數學是所有課程中最難的,其實并不僅是數學知識本身難度大,數學思維能力上的限制也會讓高中生數學成績難以提升。以往高中數學課程并不重視思維能力上的鍛煉,題海戰術讓高中生在不斷重復性練習中形成條件反射,這樣雖然也可以提升分數,卻對學習本身沒有太多好處。如今教育界逐漸認識到傳統課堂的缺點,對思維能力上的提升越來越重視。
關鍵詞:高中數學;思維能力;策略分析
引言:數學教學是高中階段教學工作的關鍵一環,也是較難開展的教學環節,當任課教師的教育指導理念積重難返,所采用的授課形式過于模式化、程序化時,將致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逐漸消失。針對上述問題,任課教師只有革新教育指導理念,創新課堂講解形式,遵循學生發展的客觀規律,將數學課堂轉變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主陣地,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使其獲得全面綜合發展,才能進一步授課效率與質量。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一)素質教育的要求
新課改之前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未來發展并沒有起到太多積極作用,素質教育受到了普遍的認可,而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學生思維上的鍛煉。高中數學本身就是關鍵學科之一,必須適應新課改后的教育理念,才能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推行。高中數學應該以提升思維能力為主,這對提升成績以及日后學生的發展潛力都是非常有益的,題海戰術雖然讓高中生具備了思維定式,卻具有太多局限性,高中生只是對見過的題型有較強的解答能力。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標準,素質教育需要的是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能力,思維上的提升更重要。
(二)社會人才的需求
知識爆炸時代已經到來。社會上各類組織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都比較大,但每年高校畢業生并不少,只是沒有得到能力上的認可,這說明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只是具備了考試的能力,本身能力卻沒有多少增長。無論何時社會都不會缺少考試型人才,但這類人才恰好是不被需要的。因此提升思維能力更加重要,只要具備靈活的思維能力,就可以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才能為社會組織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因此培養思維能力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三)數學學習的需要
2017年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首次出現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并指出核心素養是數學學科教學目標的集中體現,不僅體現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夠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數學應用能力。一般情況下,思維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對基本的推理形式以及規則有所了解,能夠發現問題并及時提出命題,探索和表述論證過程,理解命題體系,最后進行有思維的表達交流,而這些內容恰好是數學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為學生更好的開展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途徑
(一)注重學生反思總結習慣的培養
通過進行課后總結與反思,學生能夠全方位的、系統地理解,本堂課所講解的課程內容,還能深化對教學重點的掌握與記憶,與此同時,當學生遇到問題或對某一知識點存有疑惑時,也可以在課后總結環節,第一時間向教師進行請教,由此完成查缺補漏、鞏固基礎,這樣一來,學生的反思總結習慣就能得到有效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也能得以不斷強化。具體而言,任課教師應要求學生利用好錯題本,通過將課堂學習期間出現的錯題,或是一知半解的知識點,記錄在錯題本上,并在課后總結反思環節,展開深入分析與思考,以此找到數學習題的規律性解題思路,深化對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點知識的理解,進而有效開發思維,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為確保學生的總結反思切實發揮出作用,任課教師需對其加以恰到好處地引導啟發,幫助他們進行分析思考,比如在講解完"弦切角的性質"的相關知識點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將問題記錄在錯題本上,并在總結反思環節,就問題展開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學習,由此使學生養成反思總結的良好習慣。
(二)通過問題非常規解法的探究,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
因高中數學課程內容較為特殊,一種題型存在多種解決思路、計算方法,鑒于此,任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打好知識基礎,理解掌握核心知識點,熟練運用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促使其學會立于多種角度、采取多種方法進行解題,由此找到數學學習的意義所在,進而不斷強化求異思維能力。具體到實踐中,任課教師應要求學生抓住數學知識中的新元素,在解題遭遇阻礙時,立即轉變思路、調整策略,立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采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并在得出正確答案后,對所應用的思維方法加以總結歸納。教師可列舉典型例題,通過提出開放性問題,激勵學生大膽假設、發表見解,再引導其運用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展開分析,在此環節,學生可通過回顧相似題型的解題思路,比較二者之間的異同點,再進行重復驗證,由此找到最佳解題方法,此舉有利于數學思維能力地形成。
(三)合理推理與演繹推理的結合
高中數學課堂涉及的學習內容抽象性以及邏輯性較強,有時借助一種方法無法確保解題準確率。在這種情況下,將演繹推理與合理推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僅能提高解題準確率,而且能夠深化學生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與等差數列相關的內容時,教師給出一組數據讓學生觀察其特征,并進行總結歸納,進而得出有關等差數列概念的猜想,最后由教師解答關于等差數列的正確概念由此可知,在學習等差數列概念的相關內容時,以演繹推理法為主當學生學習難度增加,學習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相關內容時,教學難度提升,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將演繹推理與合理推理結合在一起,既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又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于學生而言,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同時能夠較好地提升思維能力。
結束語
總之,高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應該作為教學中的主要目標,教師也應該對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但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不要一蹴而就,在具體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的真正需求和思維上的缺陷進行鍛煉,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將數學知識轉變為解決問題的基礎,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可以得到思維上的鍛煉,同時也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學會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鳳英.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1):34.
[2]劉慧.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實踐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9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