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玲
【摘要】中藥學屬于我國的傳統民族產業,在我國的發展中具有悠久的歷史,也是當下社會發展中的新興產業之一。歷經多年的發展中藥學各專業間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藥學學科,該學科的開設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從以下方面深入研究,希望能更好地推動中藥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中藥學;現狀;問題及對策
引言
從古至今,中藥學在我國的醫學中占據了重要的部分,當下,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強烈,這也為中藥學的發展開拓了更加廣闊的天地。中藥的療效都是經過了幾千年來前人的不斷探究和總結得來,由于中藥化學成分的復雜性,在作用機制方面還較為模糊。因此,對于中藥的質量控制成為制約中藥發展的重要因素,培養具有中藥學理論和動手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
一、中藥學學科的建設現狀研究
近年來,西醫也逐漸地進入我國的醫療市場,相比于西藥,中藥具有價格低、副作用小的特點,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睞。中藥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使現代化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中藥的生產和研發中,并取得了顯著成果。雖然近年來對中藥學的研究越來越廣泛,但在中藥學方面的人才數量卻越來越少,與西醫院校相比,中醫院校的招生人數只達到其1/5。盡管部分本科院校開設了中藥學的課程,但往往只是學習理論知識,在實踐方面的內容較少,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只明白藥物的名稱,卻對其具有的作用和用法用量不是非常了解,使得“紙上談兵”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因此,中藥學教育正在逐漸發生改變,通過對課程設置的調整,以及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來推動中藥學的發展。當下,現代分子技術和基因工程相繼問世,中藥學在研究方法中也變得越來越先進,現代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這也為中藥學的學科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擴大中醫藥的發展領域,而中藥學學科建設能否更好地適應并抓住機遇,提升自身在社會中的地位,需要社會各界中藥學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探討。
二、中藥學學科建設中出現問題研究
(一)缺乏專業技術人才
從部分高校的發展情況來看,中藥學方面缺乏學科帶頭人,高尖人士,在中藥學的教師隊伍眾多以助教為主,課程的設置不符合學習的需求。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往往會造成一個教師帶領多個班級的現象,這不僅增加了教師教學的負擔,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向老師求學的積極性。當前,社會在更新換代方面的速度越來越快,但在教師的進修和人才引進方面缺乏相應的意識,中藥學的發展似乎遇到了需要突破的瓶頸,很多的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表面,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而這些現象都對中藥學學科的發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使其要不斷完善師資力量建設。對一個學科而言,其若是缺少領導者,那么,在發展方面的步伐也就不能與時代緊密貼合。
(二)中藥學與中醫學獨立發展
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國在中醫學和中藥學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二者卻呈現出分裂式的發展,就中藥學學科而言,其注重藥品的研發,對中藥的配伍理論知識基本已經摒棄。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學生認為臨床配伍與自己并沒有很大的關聯,這就使學生成長為一個簡單識別和應用中藥的單一型人才。很多中藥技術人員只是按照藥方進行拿藥,針對藥方的配伍是否合理并沒有仔細檢查,這導致了在臨床用藥方面,經常出現用錯藥或濫用藥的現象,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了影響,從而引發醫患糾紛,不利于推動中藥學學科的發展。
三、中藥學學科建設完善的對策
(一)培養高素質發展水平人才
教育是促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基礎,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新技術人才,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付出。首先,學校應當建立相關的培訓制度,使教師能夠在完成自身教學計劃的前提下,通過學校組織的培訓學習更多的知識,不斷吸取其他高校的教學特點和精華,拓展教師的教學范圍,使教師掌握當前先進的中藥學研發熱點,為培養更多的高新技術人才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學校還要組織教師建立中藥學師資隊伍,通過完善學校制度和建立中藥學的平臺,來吸引更多的中藥學人士,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凝聚力。根據不同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和知識學習能力,合理的安排教師進行學習和交流,從而建立一支具有活力的優秀教師團隊。在對中藥學學生的招收過程中,要適當的提升招生的門檻,以保證生源的優質化。改變以往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布置一些具有開放性的題目,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日后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礎。
(二)加強中藥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中藥教育發展與中醫發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并非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應當摒棄本土的中醫學,而一味地追求西方的醫學,應做到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不斷吸取西方醫藥的精華,努力做到中西結合,最終,使中藥服務于臨床,讓更多的患者獲得健康,遠離病痛。例如,在公布的高校專業目錄中,中藥學專業下設了很多分支學科,這使中藥學的發展更加多元化,有助于學生在某方面知識的專業化,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的選擇對應的學科,而不再籠統地掌握整個中藥學的理論,這充分滿足了社會對高水平和高素質中醫藥人才的需求。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藥學作為我國本土的知識產業,其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當下現代技術快速發展,其能實現對中藥的研發和生產,有助于推動中醫藥的進步,盡管中藥學在我國具有長久的發展歷史,但相關的專家人士卻很少,在中藥學學科的發展中,沒有制定完整的體系,外加由于西方醫學的發展,也對中藥學的發展造成了影響。在中藥學建設和發展的初級階段,國家應大力支持中藥學領域的發展,從而使該學科成為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學科,能夠起到促進就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孟健男,王蒙,司維,等.中藥學學科建設現狀及相關問題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179-182.
[2]韓文正.我國中藥學學科的現狀、特色及建設原則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4):398.
[3]李紅偉,田連起.中藥學學科方向建設與實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2):9-11.
[4]郝二偉,侯小濤,易湘茜,等.基于學科內涵與外延開展海洋中藥學學科建設[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2(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