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娜


摘要:目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呼吸科臨床實習生帶教研究。方法:呼吸科臨床實習生共60名均為筆者所在醫院2020年10月-2021年02月收治,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比較兩組教學前后的考核成績、比較兩組教學滿意率。結果:觀察組教學后考核成績、教學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呼吸科臨床實習生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可取得顯著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呼吸科;實習生;帶教
呼吸學科是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基礎臨床學科,但在實際的臨床實踐中,仍有一系列教學缺陷,必須予以重視和改善[1]。本次我院隨機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02月收治的60名呼吸科臨床實習生,其中30例給予混合式教學模式,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始于2020年10月,終于2021年02月,研究對象為呼吸科臨床實習生60名,隨機分為例數相同的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22-24歲,平均(23.37±0.29)歲。觀察組: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22-24歲,平均(23.26±0.30)歲。兩組一般資料(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教學,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為:教師結合理論知識,收集相應知識單元,對每個知識單元學習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每進入一個單元時,提前將PPT課件、制作的視頻等學習材料發放給學生,并為其布置作業,告知其提前預習并完成作業。學生每天早晨進入科室后,需掃碼考勤,進入課堂,并在網上答題,對其自學情況考察后,發布當日學習內容、目標與重點。課下學生可利用網上建立的學習資源庫,隨時觀看、下載相關知識,也可利用網上資源平臺遠程答疑、指導。
1.3觀察指標
(1)考核成績。以兩組教學前、教學后的影像閱片成績、案例分析成績、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動脈穿刺技術成績、皮內/皮下注射成績為評價指標,每項0-25分,評分越高,學生考核成績越好。
(2)教學滿意率。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要求兩組學生匿名評分,百分制,≤60分、61-85分、≥86分分別對應不滿意、滿意、十分滿意。教學滿意率不包含≤60分者。
1.4 統計學分析
實驗數據采用SPSS24.0軟件處理,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n,%)、“ ”表示,采用c2、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考核成績
教學前,兩組考核成績(P>0.05);教學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教學滿意率
觀察組教學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臨床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的重要環節之一即臨床實習,其核心是培養實習生的臨床操作技能與臨床思維[2]。常規醫學高等學校常采用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具有諸多不足,已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需求[3]。
本次我院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呼吸科臨床實習生,有效提高了其考核成績,學生對教學更加滿意。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該項教學模式能夠借助網絡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學習的引導、啟發以及監控,同時給予其充足的主動學習以及可體現學習創造性的空間,更有利于強化其實踐技術操作能力以及臨床思維[4]。此外,該模式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計劃性,由教師對傳統課程以及網絡資源進行整合,設計出的課程體系更加豐富、靈活,且學生學習不受地點、時間的影響,互動式、參與式教學模式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取得較好學習效果[5]。
參考文獻:
[1]袁橙,劉莉,杭瑞友.高職課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制設計研究——以“動物內科病”教學設計為例[J].職業技術,2021,20(11):24-28-41.
[2]吳建功.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高等數學”課程翻轉課堂的設計探討——以“導數的概念”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31):147-148.
[3]劉雅玲,李青文,馮華棟.疫情背景下在線混合教學結合微學習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實施效果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1,35(05):616-619.
[4]魯雯,黃云春,吳薇薇,等.微格與PBL混合式教學法在呼吸科護理操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1,28(09):174-176.
[5]陳金亮,李夢琪.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法在呼吸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1(12):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