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剛



摘? 要: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為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必須營造科學完善的學習環境。文章通過網絡問卷進行調查分析環境在影響學生學習效率中的重要性,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環境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環境;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32-0069-07
Abstract: Learning environment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we must create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 in affecting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 network questionnai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efficiency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類型之一,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進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職教育作為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生力軍,其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質量。眾所周知,提高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取決于多種因素的通力合作,協調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學習效率的高低對于高職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來說至關重要。滕勇認為,“開展職校學生學習效率研究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的有益工作。職校學生的學習效率問題,關系到職業教育的成敗,也關系到能否順利完成黨和國家賦予職業教育的培養數以億計的技能人才的光榮任務[1]”。高職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既是高職學生自身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結果有直接的影響,也是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們生活在學習型社會和終生學習的時代,學習效率的話題一直是大家探討的重點。實際上,學習效率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學校上學期間,一旦大學生離開高校,踏入社會,依然需要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其學習效率的高低依然會直接影響其工作質量,繼而影響他們事業和前途的發展。因此,學習效率的問題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其效率的高低是影響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學習效率的概念界定
談及學習效率,首先要理解效率的要義。在日常工作、生活、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或提及“效率”一詞,比如“凡事要講究效率”等類似的話語。那么,究竟何為效率?簡而言之,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若從管理學的視角考慮,效率是指在特定時間內,組織的各種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率關系。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當代青少年心理與教育大辭典》提出:學習效率是既定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與所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比率關系。簡單地說,學習效率是學習者學習的投入(包括時間、精力等)與學習的產出(學習的成果、個人的收獲)之比[2]。
借鑒專家、學者對于效率和學習效率的解釋,結合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要求,我們認為,學習效率就是指學生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精力等與取得的目標成效之比。
二、影響學習效率的相關因素分析
我們知道,人類的成長離不開環境,脫離了其生存環境,人類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環境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和保障。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依賴于高職學生自身的內發式的自我完善,還有賴于高職學生所處的周圍環境。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環境也是一把“雙刃劍”,良好的環境和有效的利用有利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利的環境和不當的使用也會阻礙、限制高職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美國學習效率研究專家戴維斯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個“場”里進行的,“場”對于學習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學習者在學習時的心境,就是內部的“場”,而學習時所處的環境,就是外部的“場”。學習者要善于選擇、調節學習的“場”,使之有利于學習[3]。這里講述的“場”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環境。具體而言,影響高職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可以歸結為主觀因素(心境)和客觀因素(環境)兩大類型。主觀因素,主要指學生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個人興趣、愛好、性格、態度、智力、能力、毅力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等學生自身因素。客觀因素,簡單來說,就是主觀因素之外所有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各類對學生學習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客觀因素。
針對學習環境而言,既包括穩定、和諧、健康的社會宏觀大環境,也涵蓋干凈、整潔、舒心的學習微觀小環境。為科學有效地調查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因素的具體狀況,我們把影響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具體細化為學習方法、學習環境、教師教學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他等六個指標,通過騰訊網絡問卷,在高職學生群體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六個指標中學習方法、學習環境和教師教學水平分別占88.4%、85.6%和55.1%,其他指標占比明顯下降,其中學習方法居于榜首,學習環境位居第二(見圖1),可見學習環境在影響學生學習效率中的重要地位。
三、學習環境在高職學生學習效率中的影響分析
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教育事業永恒的話題,是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和有效發展的路徑之一。教育質量的提升不能僅僅依靠“教”的綜合因素的改善提升,更要注重與教學方式方法相適應的學習環境的完善與改變。就學習環境而言,還可以細分為諸多子因素。陳巧云認為“環境是學習進行的物質基礎,影響學習環境的因素主要有社會環境、校園文化環境、學習場所環境等,這些因素都對學習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具有優良校風、學風、教風的學校能夠培養高質量的優秀人才,在適宜的聲、光、色、溫、濕環境以及優雅、安靜的學習場所學習,學習效率定會提高[4]”。
為進一步深入分析學習環境對于高職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我們針對學習環境的諸多因素進行了分解細化,通過網絡問卷的形式在高職學生群體中進行問卷調查。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學生人數達1667名,回收有效問卷1240份,回收率74%(見圖2)。
參與本次問卷調查全部是高職學校的大學生,其中男生62.9%,女生37.1%,大一大二學生居多,分別占52%和46%,大三僅占2%。
(一)影響因素分析
針對眾多影響因素,我們先概括地從高職院校的校風、班風、學風、學習氛圍、宿舍文化布置與氛圍、教室文化布置與氛圍、校園文化氛圍、父母教育、教師教育與指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習環境的濕度、溫度、亮度、噪音、衛生、教室教學設施設備、課程安排、教育制度、考試制度、學生就業等21個方面,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全面深入了解各種因素對學習效率的影響程度。
總體來看,認為上述因素對學習效率有影響的比例分別為:86.6%、87.3%、88%、90.2%、80.3%、78.1%、88.1%、83.5%、89.6%、85.7%、81.5%、86.9%、81.8%、88%、92.8%、90%、82.7%、84.8%、88.5%、86.8%、85.6%;認為沒有影響的比例分別為:8.4%、8%、7.3%、6.2%、14.7%、16.5%、7.3%、11.9%、6.7%、10.6%、13.1%、8.8%、11.8%、7.3%、4.6%、6%、12.9%、11.4%、8%、8.9%、8.7%(見圖3)。
調查結果顯示:21個環境因素中,認為對學習效率有影響的均達到80%以上(除教室文化布置與氛圍78.1%),尤其是噪音影響高達92.80%。總的來講,學習環境因素對學習效率有著明顯的影響。
同時,我們針對學習環境的座位安排、學習環境的顏色、組班方式與課時時間、班級人數、學習環境的光線、學習環境的聲音、不同季節、時間段與天氣狀況、不同地點及通風狀況等影響因素進行調查。
(二)學習環境座位的安排
高職院校的授課內容和形式有所不同,學習環境的座位安排也有所差異。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室座位安排還是主要以“排排坐、圓桌式、U型、圓弧式”四種方式排列為主。針對這四種座位的排列方式,我們在高職學生群體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四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的比例分別為48.2%、24.6%、16.1%、11.1%(見圖4)。由此可見,排排坐的傳統方式還是被學生認可,認為最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當然,在高職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課程類型、特點和需要,進一步實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和需求,針對學生的有效訴求,采取相應靈活的座位安排,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學習環境的顏色
我們知道,不同的顏色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對人的影響也是明顯不同的。比如紅色能給人一種激情、活躍、興奮等積極的情緒感染,同時,也會給人一種浮躁、憤怒、瘋狂等消極的情緒影響。因此,學習環境的顏色,包括墻體的顏色、課桌座位的顏色對學習者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針對“您認為哪種教室內墻壁顏色最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分白、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八種顏色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白色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的比例為61.6%,比例最低的靛色為1.5%。從調查結果比較而言,學生還是喜歡傳統的白色環境(見圖5)。
(四)上課組班方式與課時時間安排
高校擴招,高校學生數量逐年劇增,部分高職院校教師資源不足,針對某些課程,尤其是基礎課程,學校往往采取合班上課。此外,對于授課時間的設置,一般為40分鐘/節或45分鐘/節。哪種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調查發現,認為單獨組班和40分鐘/節,對于提高學習效率的認可比例為39.5%;而認為合班,45分鐘/節認可的比例最低,僅僅10.8%。調查的結果足以表明,學生對于合班上課認可度較低,每節課設置的最佳時間為40分鐘(見圖6)。
(五)學習環境的人數
學習環境的學生數量多少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否會產生影響?我們針對“不同班級人數對學習效率的影響”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班級人數超過50人,學習效率認可度最低,僅為6.5%,這個結果也驗證了學生對于組班上課的認可度。此外,并不是班級人數越少,學習效率越高,1-5人的認可比例為15.8%,6-10人的認可比例為7.3%。結果說明,學生數量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1-30人的最佳人數組合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見圖7)。
(六)學習環境的光線
陳巧云認為,“室內的光環境設計是室內空間設計基礎的因素之一,也是校園學習空間設計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適度的光源照度及良好的光照設施能營造一個最舒適的光環境,不僅能保護學生和作業者的視力,還能提高學習效率[4]”。
學習環境的光線、亮度對于學生學習效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針對“什么樣的光線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從柔和的淺黃色護眼燈、教室里常用的日光燈、夏季中午的自然光、冬季中午的自然光等四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認為最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的是柔和的淺黃色護眼燈,比例為56%,其次就是教室里常用的日光燈,占28.9%,最差的是夏季中午的自然光,僅占6.9%(見圖8)。
(七)學習環境的聲音
學習環境的聲音大小對于學習會產生影響,我們從絕對安靜、有輕音樂、大聲音樂、嘈雜聲、其他等五個方面進行調查,發現選擇絕對安靜的環境占50.6%,緊隨其后的是有輕音樂的學習環境,比例為39.9%,最不喜歡的就是嘈雜聲,占0.4%。可見,嘈雜的學習環境對學習影響之大,安靜的學習環境安靜是彌足重要(見圖9)。
(八)不同季節、時間段與天氣狀況
在不同的季節,由于氣候的差異,對學生學習效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我們就“您認為在哪個季節學習效率更高?”這個問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認為學習效率高低的次序為春、秋、冬、夏,所占比例分別為:47.3%、39%、7.8%、5.8%。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春秋兩季的學習效率較高,相對而言,冬夏兩季較差。因此,教育者和學習者應該抓住春秋兩個季節,合理、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見圖10)。
進一步調查分析,即使在一天之中,不同的時間段,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就一天中的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深夜、其他等七個時間段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認為學習效率高低次序為:早晨46.5%、上午20.8%、晚上13.8%、下午9.0%、深夜6.7%、中午1.7%、其他1.5%。由此再次驗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這個諺語的科學道理(見圖11)。
此外,不同的天氣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們就“你認為在什么樣的天氣下學習效率會更高?”這一問題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晴天67.4%、陰天14%、小雨11.9%、雪天3.9%、大雨2.8%。很明顯,晴朗的天氣情況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陰雨雪等天氣相對有礙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見圖12)。
(九)不同學習場所及通風狀況
不同的學習地點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學校內部,學習的地點主要分布在圖書館、宿舍、教室、實驗室、其他等不同地方,針對這幾種學習環境,我們通過“你認為在哪個地點地方學習效率更高?”這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認為在圖書館的學習效率高的比例為62.8%,認為在教室學習效率高的學生比例為20.9%,認為在宿舍和實驗室學習效率高的學生比例分別為7.7%、4.9%。可見,圖書館是學生學習的最佳環境(見圖13)。
通過“通風透氣與否的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效率是否有影響?”的網絡調查,71.8%的學生認為開門開窗有利于學習,28.2%的學生認為關閉門窗有利于學習。可見,學習環境的通風透氣不可輕視(見圖14)。
四、學習環境的科學構建與營造
我們知道,“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個體的社會化是指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把個體培養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態度、情感、知識、技能和信仰結構的人;社會的個性化是指把社會的各種觀念、制度和行為模式內化到需要、興趣和素質各不相同的個體身上,從而形成他們獨特的個性心理結構[5]”。字里行間凸顯“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系,體現出整體“大環境”對于教育的重要影響。每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現實環境中,在環境的影響下生存與成長。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顯而易見。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
通過影響學習效率諸多環境因素的問卷調查分析,不難看出,學習環境營造與構建的科學合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綜上所述,我們試從學習環境硬件的構建與軟件的營造兩個層面入手,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環境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軟件”的營造
1. 校園文化的隱性熏陶
在高職院校的整體軟環境里,需要深入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正確的輿論風氣、健康的心理環境,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及學習氛圍,讓學生時時刻刻、隨時隨地“浸泡”在特有而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身處其中的每一位大學生,久而久之,內化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深處,進而外化在他們日常的言談舉止和行為實踐中。可以說,一旦這種環境文化深入心靈深處,無論在校園內,還是未來走出校園,踏入社會工作崗位,依然能夠體現、展示出那種獨到的文化氣質與魅力,促進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
2. 家庭父母的教育跟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長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家庭是影響孩子一生的環境。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品行尤為關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品行的養成與家庭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密切相關。東晉著名宰相謝安曾說過,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依然需要父母一如既往不間斷地科學教育,在提高高職學生學習效率的過程中,家長教育一直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父母需要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型家庭環境,需要做好孩子成長的榜樣,需要一以貫之地做好大學生的“成人”教育,做好針對性的“成才”教育。因此,作為家長,率先垂范,學習教育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3. 高校教師的教育引導
教師是通過師范教育、入職輔導、在職培訓、同伴傳幫帶、自我教育等一個科學系統的專業發展過程而成長起來的,具備專業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教師對于大學生學習的教育與指導,更具專業性、科學性和實效性。高職院校教師在高職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交往最為密切,作用最為明顯,影響最為重要。作為專職教育工作者,高職院校教師除了應該具備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還應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精深的專業能力和崇高的專業精神等,在培養高職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起著最為直接有效的作用。尤其是教師傳授給學生針對性的學習指導,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4. 社會環境的營造
學生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和成長的,教育是環境中的重要元素。我們知道,教育主要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除了良好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整體的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的學習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整個社會環境的和諧穩定,尤其是學習型社會的構建,終身教育理念的深入,給高職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效率的提升。
5. 教育制度的導向激勵
在外部環境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相關的教育制度。針對于高職教育的各類制度的科學規范,譬如相應的教育管理制度、考試考核制度、就業創業制度等政策的正確導向,對高職學生的學習具有積極的引導和重要的激勵作用。
(二)“硬件”的構建
高等職業院校高職大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和大學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具體到校內活動的主要環境場地:學生集中居住的公寓宿舍環境、上課的教室環境以及整個校園的環境,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營造濃厚的物質文化環境。同時,需要進一步深入細化,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環境的濕度、溫度、亮度、噪音、衛生、教室教學設施設備、課程安排、學習環境的座位安排、學習環境的顏色、組班方式與課時時間、班級人數、學習環境的光線、學習環境的聲音、不同季節、時間段與天氣狀況、不同地點及通風狀況等方面進行多層面、全方位的綜合考慮,在提高高職學生學習效率的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總之,在這些硬件環境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到諸多影響因素的科學合理構建,為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供堅實保障。
《勸學》中論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充分體現出環境在人的成長中的重要性。針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學習環境的諸多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高職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必須及時查找影響學習效率的環境短板與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積極構建和營造科學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因此,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在學習環境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和積極營造等方面做進一步全面深入的思考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滕勇.影響職校生學習效率的原因及對策[J].職教論壇,2005(14):62-64.
[2]陳昕陽,沈佳佳,郭鵬偉.淺談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J].東方教育,2012(3):135.
[3][美]戴維斯.這樣學習最有效[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1:3.
[4]陳巧云.高等院校高效率學習空間的設計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
[5]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