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玲
摘要:隨著當下數字化的飛速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已被廣泛用于小學數學幾何教學工作當中,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幾何教學有利于全面開展核心素養培養工作,提高課堂積極性,突破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出極高的應用價值。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為了進一步加強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有效運用,教育部門首先需要加大宣傳,鼓勵教師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授課時進行圖形演示,直擊問題本質。變靜為動,簡化教材內容。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幾何;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9-0137-02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mathematics and geometry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HUANG Qiaoling? (Xi Zhongxun Red Army primary school, H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ization,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geometry teaching,and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ndispensable auxiliary means.The us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geometry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comprehensively carry out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improve classroom enthusiasm,break through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and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and reflect high application value.In the actual teaching work,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al geometry teaching,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first needs to increase publicity and encourage teachers to actively use multimedia technology.Teachers can use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create scenes and stimulate pupils' interest in learning.During the lecture,a graphic presentation will be conducted to directly hit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Change static into dynamic and simplify the content of the textbook.
【Keywords】Multi-Media;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Geometry;Effective use
多媒體技術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設備,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將課堂知識點以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方式展現出來,并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是傳統教學手段的重要輔助教學方法。目前在很多小學數學課堂上,尤其是幾何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多有運用,可以幫助小學生直觀了解幾何知識點,有助于空間思維能力的構建。多媒體教學并不僅僅是用多媒體技術來展開教學工作,把課本內容用多媒體設備呈現。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多媒體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強調運用的有效性。本文結合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幾何教學工作中的情況進行簡要分析,提出相關有效運用建議,以期為今后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幾何教學的有效運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1. 加大宣傳,鼓勵教師積極使用
多媒體技術教授小學數學幾何內容成效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愿意積極使用這一教學手段,在課前準備環節中是否能夠靜心設計教學內容。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教師尋找案例或者自己設計案例,其中涉及到多種軟件的使用操作,相比于照本宣科的教課方式,必然較為費時費力。很多教師也因此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尤其是對于一些大齡教師來說,本身對于多媒體軟件的操作使用便存在學習難點,加之其它一些客觀事物如家庭、日常生活等事物,也不愿意去花心思琢磨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或者流于形式上。對于這種問題,教育部門要鼓勵教師多多使用,定期為教師進行培訓,多推出一些經典教學案例或者軟件的使用教學、心得等供教師學習與分享。
2. 情景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課堂教學大多是枯燥且生硬的,小學生經過長時間上課很容易出現思想不集中的現象。而且數學對思維邏輯能力要求較高,尤其是幾何,更是要求小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這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要求較高,越學越覺得跟不上,越跟不上便越不想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把本節課堂的重點內容轉化為圖片、視頻等方式,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將小學生的思緒引入多媒體設備上,提高小學生的關注力。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節內容時,照本宣科無疑是枯燥乏味的。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本節課的內容展現出來。在開場時,設計播放一段游戲場景,幾個小朋友推著各種形狀的物體,有圓環、方形環,三角環,平行四邊形環,橢圓形環,梯形環。然后詢問小學生誰推起來最為省力,速度最快。小學生一看,便會覺得非常有趣,看視頻中這些小朋友推得滿頭大汗吃力的樣子,很快能夠異口同聲地回答推圓形環最為省力,速度最快。通過這種方式,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不一樣的課堂氛圍,也更加能夠激發學習參與熱情,調動小學生學習幾何的積極性。再如,學習“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距離相等”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固然可以直接以填鴨式灌輸給小學生,要求小學生死記硬背下來,但是這種教授方式畢竟不夠深刻。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可以通過多種演化形式,如設置同樣的散射速度,讓射線從圓心處發散,那么,射線到達圓上的時間是相同的,距離自然也是相等的。同樣地,在多媒體設備上設計一個圓形場地,多個人以同樣的速度從中心處向場地邊緣移動,在相同的時刻,同時到達場地邊緣,那么距離自然亦是一樣的。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把同一個知識點以多個不同的形式進行展現,不局限于常規教學用具與書本,有利于小學生直觀了解知識點,認識知識點,熟悉知識點,掌握知識點。
3. 圖形演示,直擊問題本質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閱歷淺等客觀原因,小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薄弱,感知能力不足,數學學習中對這類幾何題目的考察往往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尤其涉及到幾何構型切割和組合時,空間的思維能力便成為了制約小學生答題的關鍵性因素。以幾何學習中常遇到的一道經典題目為例,切除掉一個長方體的其中一個頂點,切除的幾何形體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求問剩余幾何體的表面積。這道題目本身或許并不困難,只是光看題、想象,可能便會覺得非常繞,這道題解題的關鍵在于找到切入點,這就非常考驗小學生對整個幾何體的空間構型的聯想與重組能力。這種抽象化的東西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難以認知。僅靠在黑板上畫,又非常考驗教師的繪畫功底,一般都很難畫出直觀的效果,對于教師來說,不能很好地演示出來,教授講解也會非常困難。針對這種教學難點,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進行直觀的過程演繹,即直接按照題目要求從一個長方體的頂點切除掉一個幾何形體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讓小學生通過看,有最直觀的認識,沉浸于重點難點的探索過程中,去尋找這道題的切入口。教師在演繹的過程中,引導小學生重點觀察多媒體視頻中長方體在切割前后的形體差異,小學生便能發現這道題字面上切掉了三個面,表面積似乎是減小了,但實際上,切除掉正方體后又同時多出三個切面,而這三個切面的面積與切掉的三個面面積相等,所以表面積并沒有變化。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極為輕松地對題目進行分析講解,小學生也容易接受。如果沒有這種直觀地演繹認知,小學生很有可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表面積減少了,如果這道題不是計算題,僅僅是一道選擇題,那么很多小學生很有可能會選擇“表面積變小了”這種答案。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復雜的題目簡單地呈現出來,直擊問題本質,比起板書來簡單易操作且節省時間,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小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自我探索,突破教學的難點,既培養了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教會了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角度。
4. 變靜為動,簡化教材內容
教材上關于幾何知識的描述通常比較平鋪直敘,有的淺顯易懂,有的卻深奧晦澀。這當然也與教材的編撰者水平有關。數學文本的編撰者,學術水平必然高低不齊,教學經驗也參差不一,對于同一個問題的解析思路、講解技巧也不盡相同,有的淺顯易懂,可使學生觸類旁通,有的卻生搬硬套,只是將自己過去學習時的概念直接照抄。例如,關于幾何中對于“角”的認識,其中一條描述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句話表面上的確比較簡單,死記硬背也能答題考試,但是這種認知方式并不符合當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當下教育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否則,小學生在初學時很容易忽視這一規則。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多媒體技術給予這類知識點的講解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實現性。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選定一個角,然后隨意將角的兩邊進行拉長或拉短處理,讓小學生在角的邊長變動過程中逐漸加深對這一句描述的理解與記憶,這樣,比天天強調要有效得多。再比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時候,公式推導過程是此章節的重點與難點。通過在黑板上畫固然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方式費時費力,且公式推導過程中涉及的剪切、移動、重組很難在黑板上得到很好的演示。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有效解決這一授課難題。教師可以現在大屏幕中展現出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作出一條高,并且沿著高對平行四邊形進行剪切,得到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或者得到兩個梯形,然后把三角形或者得到的第一個梯形通過移動操作平移到另一梯形的另一邊,這時正好能夠得到一個長方形。而對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小學生都已經掌握得很扎實。小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便能夠發現新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其實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邊長,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而在圖形剪切、移動、重組的過程中,圖形的面積并沒有發生改變,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便能很快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由來。再如,關于幾何中考察小學生長方形與圓柱體的關系時,常常會遇到一道題目,即“將一個邊長分別為a和b的長方形圍成一個圓柱體,求所圍成圓柱體的面積”。過去教課時教師一般也就是拿一張紙簡單演示一下,這種方式在過去也算得上非常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但是當下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呈現這一過程,在動態演示過程中還可以另外添加入長度顯示,將每一個過程進行量化展示,有利于小學生更快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小學生的思維起到啟發的作用。小學生自然能夠很快意識到如何通過給定的長方形條件去推導得出的圓柱體面積。這樣的教學設計方式,遠比書本上的推導演示過程形象生動,能夠變靜為動,簡化教材內容。
5. 結語
隨著小學數學課堂幾何教學多元化的需求,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已然發展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這種方式充分發揮了教師與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小學生在學習其它知識的過程中也可以自己通過網上案例獲得啟發,幫助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幾何知識的認知與印象,樹立學習幾何的信心。并且,部分悟性較高的小學生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有新的發現,教師只需加以引導,必能取得教學奇效。
參考文獻
[1]李航航,賀艷文.巧用多媒體技術,激活課堂教學——探析多媒體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20(3):68-68.
[2]劉琳琳.多媒體技術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信息化論壇 ,2019(8):239-239.
[3]劉瑞靜.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中多媒體的整合應用[J].讀寫算,2018(8):110-110.
[4]朱華松.淺談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幾何初步知識教學[J].新課程:教研版,2014(9):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