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華
摘 ?要:閱讀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雖然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教學效率較低、教學質量較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結合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教學評價,最終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自主地閱讀。
關鍵詞:閱讀教學;教學方式;教學評價;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2-0143-02
【Abstract】Reading is a comprehensive manifestation of Chinese ability. Reading teaching is the top priori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which directly affects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In actual teaching,although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there are still certain problems,such as students' low interest in learning,low teaching efficiency,and poor teaching qua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eachers should fully integrate teaching goals,enrich teaching methods,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improve teaching evaluation,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ading teaching,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and enable students can read autonomously in study and life of future.
【Keywords】Reading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evaluation;Reading ability
在學習小學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越來越關注閱讀,而閱讀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習慣,進而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學習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更好地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閱讀的書籍和教給學生相關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明白做人的道理。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加上閱讀教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喜歡閱讀,同時也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后廣泛閱讀資料打下牢固的閱讀基礎,進而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1)教師教學目標設定存在問題
小學階段的教師在為學生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往往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設置的教學目標太大,為了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學生設置的教學目標都是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或者是團結合作的學習能力。這樣的教學目標都比較寬泛,而且概念比較模糊,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有些教師急于給學生上課,在課前對于學生學習的教材研究得不夠深入,并不明確教學的目標,最終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甚至有些教師雖然為學生制定了教學的目標,但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卻忽略了教學目標,導致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時候,往往不能圍繞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教學。缺乏相關閱讀學習目標,即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閱讀任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得不到有效提高,最終學習的效果達不到理想的狀態。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時候,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教學目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于閱讀的知識能夠產生系統的認識。
(2)閱讀教學方式選擇存在問題
很多小學階段的教師在給學生閱讀知識教學的時候,都是采取傳統教學方法,將注意力放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反而忽視了讓學生深入的閱讀和學習,忽視了讓學生掌握閱讀的相關技巧,導致教師的教學質量得不到顯著提升。
除此之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影響閱讀效果的還包括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和閱讀的興趣,很多教師就是單純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制約了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雖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教師在對學生多媒體教學的時候,都是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朗讀閱讀文章,忽視了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學習,對于文章的深入思考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在選擇小學生閱讀方法的時候,也存在過于成人化的現象,即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學生的閱讀方法存在問題,也是不利于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1)確定目標,提高理解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不僅僅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還要通過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個是要根據大綱規定,另一方面是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具體在哪一方面學習能力比較弱,從而讓學生重點加強學習。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才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每個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并不相同,這時候教師要分層制定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而不是對待所有學生都同等對待。
例如,對于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從語文的整體閱讀理解上來要求學生,而對于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則可以從逐字逐句的閱讀理解開始。另外,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老師不僅僅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和能力,而且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言遷移能力、思維發散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來安排不同的課外閱讀拓展,例如對不愛閱讀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較為有趣的故事;對喜歡科學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科普圖書;對于喜歡手工的學生,可以安排一些手工制作等相關圖書,這樣學生可以充分從閱讀中找到樂趣,找到屬于自己的世界。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真正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
(2)科學指導,幫助理解文章
教師在讓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學習的時候,需要讓學生成為閱讀學習的主角,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加強閱讀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閱讀文章,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加強閱讀學習,在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恰當的指導和評價,幫助學生理解相關閱讀文章。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文章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相互合作閱讀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學生能夠加強對閱讀文章的印象。同時,教師在為學生準備閱讀材料的時候,需要給學生多推薦一些經典的作品,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能夠對親情和善良有正確的認識。在閱讀方法指導方面,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設閱讀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只有教師用多種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閱讀學習。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閱讀文章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來分角色朗讀,也可以讓學生結合閱讀的材料排練成小品,這樣的方法更能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學生在閱讀完相關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總結發言,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看法,通過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在學習到《鄭和遠航》的時候,老師便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播放一下鄭和下西洋相關的紀錄片片段,并可以給學生尋找鄭和相關的繪本、歷史故事等相關閱讀文本,讓學生在課下豐富自己的閱讀內容。這樣學生既可以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也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3)多種激勵,激發閱讀興趣
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不能采取單一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容易導致學生閱讀興趣下降,不利于學生長時間的閱讀學習。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學生積極指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閱讀學習。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主動了解班級中不同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用多種方法閱讀指導,讓學生能夠選擇自己適合的閱讀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主動地閱讀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不是單純地要求學生加強刻板的文章內容學習,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學習內容,運用多種渠道為學生創造自由選擇閱讀材料的條件,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生采取多種方法的激勵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去閱讀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每周為學生制定閱讀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在學生自由閱讀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書籍,甚至是學生也可以自己從家長選擇閱讀的樹立,這樣學生在豐富自己閱讀知識時,教師采取多種多樣方法激勵學生,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加強總結和歸納學習,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不斷地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認知學習水平,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進而更加主動地加強課外知識的閱讀。
(4)合理評價,恰當衡量效果
閱讀學習評價在學生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具有比較大的作用,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由于受到學生自身學習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影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一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采取鼓勵式評價,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是單純對學生進行批評式教學。恰當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研究評價學生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引導,閱讀學習課外知識,通過教師的評價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討論交流學習。例如,教師在給學生教學《長征》的時候,有的學生由于好奇心在閱讀的時候,特意把“長”拖得聲音很長,如果教師對于學生的好奇心立馬給予嚴厲的批評,這個時候就會打擊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師采取靈活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究這樣讀的原因,引導學生總結出長征的經歷時間之長、距離長,這樣的學習特點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引導,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相關閱讀文章,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也會逐漸提高。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課本中的內容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自己主動進行課外延伸閱讀,進而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加以剖析,能夠找出解決閱讀教學中問題的方法,最終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讓學生更加喜歡閱讀,同時也能夠為學生今后更好的學習閱讀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獲取更廣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賈艷華. 如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華夏教師,2019(11).
[2]許哲.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外語文,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