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偉
摘 ?要:新時期背景下,為培養能融入社會、社會所需人才,英語教育必須圍繞核心素養要求進行設計,探索具有劃時代教育意義的教育方法。德育在英語中的適當滲透,不僅可以為英語教學注入更多資源,也能提高教學科學性與有效性。文章將以英語德育為切入點,探索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合理設計活動,牢牢守住英語德育主陣地,打造良好的德育氛圍,給予學生美好回憶與體驗,提高英語教育效果,完成學生德育素質建設。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德育;學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2-0159-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can integrate into society and society,English education must be designed around core literacy requirements and explore educational methods with epoch-making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The proper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English can not only inject more resources into English teaching,but also improve the sci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e article will start with English moral education,explore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English textbooks,design activities reasonably,firmly hold the main position of English moral education,create a good moral education atmosphere,give students good memories and experience,improve the effect of English education,and complete student moral education quality building.
【Keywords】Core literacy;Primary school English;Moral education;Subject teaching
小學時期的德育教育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影響重大,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基礎工程,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標志。德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落實,需要貫穿于方方面面,在勞動、美育、智育以及體育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為人才的培養和建設提供支持。英語教育需要教師以核心素養教育為著眼點,也就是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終身學習意識,牢牢把握課堂教育主戰場,探索適合時代的教育模式,完成德育滲透。
1.挖掘英語課本德育內容
英語教育的載體是英語課本,核心素養教育,需要貫徹共產黨方針,完成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應體現素質教育追求,集中表現學科教育價值和作用。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正確價值觀以及關鍵能力和必要品格。作為人文學科的英語,德育教育離不開英語教材。英語教材中的很多素材,都能體現德育教育價值和意義,教材中明確指向了品格培養目標。眾所周知,考慮到學生年齡和學習能力,教材素材的選擇一般和學生生活聯系緊密,需要教師深入其中,挖掘教材德育元素,才能展現英語德育價值。在潤物細無聲中完成英語德育教育。現如今小學時期的英語教學,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目標,德育元素都很豐富,和我們的生活聯系十分密切。人生觀、愛護環境、誠實友善在小學德育教育以及英語核心素養教育中都所體現。教師教學期間,需要做好教材研究,尋找其中德育元素,合理提煉、整合與分析,發揮德育素材應有作用。
2.精心設計活動把握教學主陣地
英語教育中,課堂是德育滲透主戰場。教學需要圍繞單元育人目標,做好教學情境設計。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內容,服務育人教育。
比如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孔融讓梨的故事作為切入點,孔融讓梨講述的是,孔融將大的梨子讓給長輩和大人,自己吃小的梨子。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設計對話,先詢問別人喜歡什么,然后先照顧他人需求,最后再滿足自己,體現禮讓精神。
教學前,教師提前將一些案例交給學生,讓學生自行翻譯并以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如某小組表演的是兩個好朋友一起吃飯,飯店只剩一份牛肉面和一份餃子中A:What would you like? B:I love eating beef noodles。A:Okay,then I eat the dumplings。學生在表演中收獲頗豐,理解了照顧他人感受的意義,學會了人生道理。
3.營造德育氛圍引起學生美好體驗
在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告訴學生做什么,而是讓學生發自內心地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前提是擁有良好道德品質。過去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英語教育的德育教學只能在課堂中發生。新時期背景下,核心素養的落實,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不論什么學科的教育工作,追求的都是讓學生形成社會適應能力,將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在生活中使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德育教育落實到學生生活當中,和學生生活保持密切接觸與聯系,不需要局限于學校。德育教育的開展,需要同時兼顧校內外教育工作環境,在相互配合中以合力的方式,打造良好環境。學校需要邀請學生家長、社會各界參與德育教育當中,在多方合作中,為學生提供良好成長環境,傳遞和延續我國的優良傳統。
4.提升教師德育素質打造專業化德育課堂
英語是一門同時兼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以工具性層面來看,英語教育肩負學生的英語思維、英語素養培養任務。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學習語言知識,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逐漸掌握使用英語和他人對話的能力,可以發展學生英語思維,對學生今后使用英語、學習英語知識有極大的幫助。以人文層面來看,英語教育具有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豐富經歷、開拓視野,能夠形成跨文化的意識,對學生愛國素質的建設也有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與品格。學生明白了我國文化的出眾之處,也形成了文化包容感。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英語教育中,教師需要重視德育素養建設,提高自身德育素質,才能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順利達成英語德育教育目的。
5.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小學時期的英語教育,需要教師走進教材的背后,做好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合理使用教學方法,深度解讀知識點內容。教學期間,逐漸滲透學生道德情操教育內容。課堂教學期間,需要巧妙使用教學內容以及語言點設置各種交際活動。學生在和他人交流期間,見解和思想發生激蕩。該過程能夠展現學生認知邏輯和思維特征,能夠體現學生價值觀特點,從某些層面反映學生價值觀念。教師能夠及時獲知學生錯誤與改進辦法,這種方法實現了學生價值觀的有效引導。學生內心中生成了科學健康價值觀。用這樣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對德育工作的深度開展有很大幫助。比如在《My family》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使用英語介紹自己的父母,以及工作內容對于社會的貢獻。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簡單介紹自己的父母與工作,遇到學生不知道自己父母工作對社會有哪些意義的時候,教師介入提醒和幫助。在學生掌握英語描述工作的方法以后,開始逐漸滲透職業價值觀。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的是,每一個職業在社會中都非常重要,所有職業都在服務他人,不過有著不同的方法。職業沒有高低貴賤,所有人都是社會中的螺絲,缺少任何人,社會的運轉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人們需要努力工作而不是直接躺平,這樣才能展現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在英語課本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可以使用,教師需要走進其中,深入解讀教材內容,做好德育素材的開發,完美融合德育工作和英語教學。從另外的角度切入,小學生有著很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學生沒有足夠的客觀事物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學生的價值觀剛剛形成,此時需要教師健康科學引導,做出正確示范,讓學生理解哪些是對,哪些是錯,這樣才能有效滲透德育教育,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過程。
6.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積極態度迎接生活
在英語教材中有著大量和學生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素材和知識點。學生學習這些生活化的素材,能夠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和知識理解。教師需要有計劃地開展工作,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生活態度,這樣才能順利完成德育教育,是小學時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方法。教師需要使用特定內容組織學生學習知識,尤其是有討論意義的話題構思中,應當讓學生用不同觀點思維碰撞,在各種各樣形式的溝通、交流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知識認知與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因為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理解知識,建立全新印象有很大的幫助,教師使用各種各樣的活動開展德育教育,增加了學生德育素質和內涵的理解,學生接受也會比較順利。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提高了德育滲透效果。比如《We love animals》的學習中,很多學生都喜歡小動物,教師可以用大屏幕播放各種可愛且珍貴的小動物、小生命吸引學生眼球。隨后畫面一切,看到環境受到污染與破壞,有些人隨意的殺害和傷害各種小動物。學生被畫面所震撼,學生自然而然地展開了討論。此時教師圍繞這一話題開展教學,教學效果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每一名學生都在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感想以及如何保護小動物,為什么喜歡小動物。教師在英語教學的時候不能局限于說教,枯燥的說教無法讓學生感同身受和理解。教師需要拓展教學空間,組織學生親身實踐,參與到保護動物和環境年當中,學生就能對知識點建立全新的理解。學生形成了深刻且形象的印象,學生能夠準確把握知識,這是值得小學英語教育接受、認可的方法。滲透德育教育的時候,需要以合適的方法教學。通過實踐可以了解的是,教師如果能夠設計發散性活動,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英語德育有效滲透。
7.增加學生異域文化理解
英語教育不能只考慮文字知識和邏輯教學,單純局限于語言形式和語法學習,不利于學生以后使用英語。中高年級的英語教學,需要教師適度滲透英語文化,用英語文化的滲透過程,增加學生英語知識認知度,形成屬于學生獨特的文化涵養。這樣的過程,既能提高學生英語語感能力,也能對滲透德育內涵也有很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將一些學生熟悉的英語文化環境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對比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區別,調動學生興趣且積累了足夠知識以后,教師隨后組織學生進入深層次的學習。在從簡入難、由淺入深的學習中,學生建立深刻知識印象,能夠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比如在Merry Christmas以及Happy New year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資料,敘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說明兩個節日有哪些不同的習俗和習慣。學生在走進異域文化的同時,形成了文化自豪感,也具備了文化包容力。合理滲透文化知識,才能讓學生學會中華文化傳統美德,以包容之心,兼容并蓄優秀文化內容,獲得更好的英語德育質量。
8.結語
小學時期英語十分重要,此時打好基礎,對學生未來的英語知識學習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小學時期的英語教育,在德育滲透中,能夠讓學生健康成長。英語課堂上,教師需要充分理解德育滲透必要性與意義,做好教材德育資源挖掘和開發使用,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德育學習當中,提高學生道德層次以及英語素質,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羅芳玲.淺析德育與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26):3-5.
[2]梅紅.簡析學生良好品格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的塑造[J].海外英語,2020(15):91-92.
[3]宗玲玲.德育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英語廣場,2020(09):134-136.
[4]王笑波.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的調查研究[J].英語廣場,2020(03):106-107.
[5]李想.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討[J].英語廣場,2019(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