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英 陳芹 周密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1
摘要: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市場流通日益頻繁,實現了畜牧養殖產品的快速流通,同時也為布魯氏菌病提供了傳播途徑。布魯氏菌病不僅危害動物健康,影響養殖效益,還威脅人類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為從源頭上控制和凈化布魯氏菌病,本文報道了福州市通過示范引領、推廣技術,監測淘汰、凈化種源,掛牌管理、維持凈化的實踐過程,重點探析了種源健康與養殖效益的關系,指出了當前存在動物防疫隊伍亟待加強,檢測能力有待提升,基層養殖企業主體責任亟待落實等發展痛點,并提出了相關可行性、精準化應對舉措,以期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安定穩定,及指導基層動物疫病凈化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布魯氏菌病;種羊場;疫病凈化;實踐;探析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廣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危害十分嚴重[1]。近年來,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市場流通日益頻繁,人畜感染布病的病例略有抬頭,2014—2016年期間,福州市先后有3個縣出現人畜感染布病病例,不僅危害動物健康,影響養殖效益,還威脅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為從源頭上控制和凈化布病,2014年以來,福州市重點落實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中的種畜禽場重點疫病凈化工作,特別是種羊場布病凈化取得階段性成效,轄區唯一一家種羊場獲得省級“羊布魯氏桿菌病非免疫凈化場”認證并維持凈化狀態。筆者全程參與種羊場布病凈化實踐,通過示范引領、推廣技術,監測淘汰、凈化種源,掛牌管理、維持凈化的過程,探析了種源健康與養殖效益關系,保證了人畜健康,維護了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安定穩定。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供同行參考。
1 種羊場布病凈化的實踐過程
1.1 示范引領,推廣疫病凈化技術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進一步做好家畜布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和凈化布病,鞏固布病防治成果,全面落實地方保護品種福清山羊健康策略,2014年起,啟動了全市唯一一家種羊場—羅源縣新下廩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福清山羊保種場布病非免疫凈化技術推廣應用工作。
1.2 監測淘汰,凈化福清山羊布病種源
2014年秋季集中監測期間,對種羊場進行布病全群檢測,用虎紅平板初篩、試管凝集試驗復核204份樣品,檢測結果全部陰性。2015—2016年,每年開展2次按存欄30%的比例抽樣檢測共320份樣品,檢測結果全部陰性。根據《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2016—2020年)》,按照種羊場布病非免疫凈化的相關要求,2016年秋季抽檢陰性后,建立健康種群檔案,全面落實生物安全措施,按照布病防治技術規范,嚴格執行監測淘汰制度。2017—2018年,每年開展2次全群檢測,對3份樣品檢出個體陽性的,撲殺陽性個體并做無害化處理,加強了生物安全管理,確保群體布病凈化到位,保障福清山羊地方保護品種的種源健康。
1.3 掛牌管理,保障種羊場布病凈化維持
在開展種羊場布病非免疫凈化過程中,筆者以創新模式、精準施策的形式開展疫病凈化工作,全程指導,明確養殖業主規范處置陽性個體,并落實生物安全措施的主體責任,縣級獸醫實驗室承擔凈化檢測任務。凈化檢測結果符合評估認證標準后,做好認證申報指導、協調開展評估認證。該種羊場于2018年底通過省級“布魯氏菌病非免疫凈化場”首次評估認證并授牌,嚴格實行掛牌管理。2019年起,養殖企業進一步提升生物安全水平,業務主管部門加強凈化維持監管,縣級實驗室每年抽檢2次、市級每年抽檢1次、省級不定期抽檢,共檢測樣品360份,檢測結果布病陽性率均為0,有序推進了布病凈化效果維持。
2 存在問題分析
2.1 動物防疫隊伍亟待加強
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少、技術力量較薄弱,僅有的動物防疫技術人員忙于強制免疫、監測流調、應急管理等日常事務,要兼顧養殖企業首次開展疫病凈化所需的業務指導、樣品檢測等服務性工作,必須加班加點,致使動物防疫隊伍工作積極性受挫。
2.2 檢測能力亟待提升
縣級實驗室檢測能力有限,而第三方檢測費用昂貴讓種羊場望而卻步。為推進福清山羊地方品種保種場布病凈化工作進程,得到福清市業務主管部門的鼎力相助,技術人員不分節假日往返奔波,助力羅源縣新下廩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福清山羊保種場羊布病凈化及維持工作。
2.3 養殖企業主體責任亟待落實
由于福清山羊地方品種保種場生產周期長、經濟利潤不高、地方品種保護項目經費不足,養殖企業對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檢測、淘汰陽性個體、提升生物安全設施的熱情不高,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尚待進一步落實。
3 應對措施
3.1 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
①依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績效管理的機構隊伍建設要求,督促各縣級政府配足、配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②提升基層動物防疫隊伍人員素質,借助畜牧獸醫學會、畜牧業協會或其他一些大型的學術研討會等,讓防疫人員“走出去”,拓寬視野更新知識,結合動物防疫技術分級培訓,把基層技術人員職業技能提升關口前移,開展崗位練兵,提升基層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塑就高素質的基層動物防疫隊伍。
3.2 加強動物疫病檢測能力建設
為適應新形勢下動物防疫政策的需求,必須不斷更新獸醫系統實驗室設施設備,不斷提升實驗室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同時要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比對工作,才能確保實驗室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3 加大技術指導重心下沉力度
不斷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技術干部履行服務型政府職能的意識和水平,所有技術人員分片指導養殖企業,宣貫國家動物防疫新政策,指導養殖企業制定實施“場一方案”“一病一方案”的凈化措施,勉勵養殖企業通過評估凈化后產生的品牌效應和產品附加值,充分調動養殖企業開展疫病凈化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序推進動物疫病凈化工作。
3.4 加大種畜禽保種經費投入
為避免出現因利潤低、缺乏保種經費致使福州黑豬、平潭黑豬等地方品種滅絕的現象,要借國家加大經費投入種業提升工程的東風,加大種畜禽場保種經費投入,建設管理種畜禽地方品種保護基地,為種畜禽地方品種資源保護提供基礎保障。同時加快種畜禽疫病凈化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大對種畜禽地方品種疫病凈化方面的重視程度和種畜禽行業的扶持力度,加強種羊場布病非免疫凈化核心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確保福清山羊地方品種資源高質量、高效率、高標準保護。
3.5 加大法律法規宣貫力度
早在2012年國家就出臺了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明確了種用畜禽重點疫病凈化策略[2]。2017年,國家兩辦首次將動物疫病凈化工作寫入《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從國家頂層設計強調疫病凈化工作的重要性,意味著動物疫病防控政策的轉變和理念的改變[3]。2021年1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十五次會議修訂通過并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明確了動物疫病凈化屬于動物防疫范疇。因此,務必加大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宣貫,助推動物防疫工作以疫病凈化為抓手,全面推行監測、檢測、隔離、淘汰、規范生物安全管理的綜合防控模式。
3.6 加強生物安全措施提升
結合種羊場改造,要進一步落實生物安全措施。①堅持自繁自養,不從外地調入種羊。若確需引種,應先行全群檢測,全部陰性的才可以全群隔離飼養45d后,再進行全群檢測,確無陽性個體,方可與本地種羊混養[4];②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場內從業人員必須持有健康證,每年開展布病和結核病檢查,加強員工培訓,增強人員防控意識;設置種羊場消毒通道、物流通道,進入種羊場人員必須經過洗手、沐浴、更衣、穿雨鞋、戴口罩、戴帽子等消毒措施;藥品、飼料、器械、疫苗等物資必須經過消毒通道,全面消毒后方可進場;棟舍門口要設立消毒池,飼養員不串門。
4 小結
4.1 種羊場布病凈化是布病防控長效機制的根本基礎
通過開展種羊場布病凈化工作實踐,定期對種羊場開展血清學和病原學監測,加強種羊場布病、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的監測力度,探索出更加完善的種羊場相關病種的監測方案和凈化方案,不僅能及時了解布病凈化維持程度,還能夯實布病防控長效機制的根基。
4.2 種羊場布病凈化是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明確了動物疫病凈化系動物防疫活動,因此,加強對養羊行業防疫活動的管理,以凈化種羊場布病為抓手,大大保障了種源健康,促進了防控布病等人畜共患傳染病,助推養羊業健康發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
4.3 種羊場布病凈化是養羊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種羊場是布病凈化的責任主體和最終受益者,通過布病凈化措施獲得的省級“布魯氏菌病非免疫凈化”證書,可以打造種羊場地方品種的品牌優勢,形成品牌效應,既能在產品銷售過程中進一步提升附加值,增強種羊場的企業競爭力,也能帶動全社會營造布病凈化氛圍,有效促進養羊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為人民身體健康提供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倖華林.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議[J].中國動物保健,2021(3):28-29.
[2] 馬敬國,李運喜,張海霞,等.平邑縣規模羊場布魯氏菌病凈化工作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J].山東畜牧獸醫,2021,42(4):37-38.
[3] 周恒,杜恩仲,裴正才,等.夷陵區羊布魯氏菌病凈化的成效與建議[J].養殖與飼料,2021(2):81-83.
[4] 真杰,李義明,吳立平,等.種羊場布魯氏菌病凈化技術[J].當代畜牧,2020(8):6-7.
*通訊作者:林曉英(1965— ),女,大學本科,高級獸醫師,長期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