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瑩



摘要:本文立足于品牌包裝策劃與創意設計人才的培養,基于崗位技能標準設計課程定向培養高技能人才,通過校企強強聯合,人才供給側精準對接行業需求側。通過調研,明確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以崗位為邏輯主線進行工作分析,通過對完成典型工作任務過程來設置課程。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技能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課程體系,設計“知識技能逐漸遞進,能力素養逐漸提升”的教學體系。以期此教學改革對提升高職院校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課程建設水平,更好地為創意設計產業培養高技能包裝創意設計人才,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崗課賽證融通;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712;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1) 10-0048-04
基金項目:2021年度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教改專項項目(藝術設計類課程的課程思政路徑探索——以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課程為例2021YJZX005)
“Post - Service Certificate”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nquiry
——Take the Brand Packaging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as An Example
LUO Ying(Wu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brand packaging planning and creative design personnel training, based on post skills standard design course orientation training of high-skilled personnel,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trong and strong school enterprises, talent supply side accurate docking industry demand side. Through research, identify the corresponding professional positions or job groups, with the position as the logical main line of work analysis, through the completion of the typical job task process to set up the course.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with “ability-based, vocational skills as the main line, project courses as the main body” curriculum system, and design a teaching system with “knowledge skills gradually advance and ability literacy gradually improv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brand packaging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better train high-skilled packaging creative design talents for the creative design industry, it provides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post-school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為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能力,國家啟動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實現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需要增值賦能。本課程在“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進行“崗課賽證”的一體化設計:課程內容對接崗位需求、職業標準和工作過程,吸收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專業課教材進行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教師團隊進行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組織方式;依據生源多樣化特點,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通過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包裝設計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等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專業水平。
1 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1.1 學情分析
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課程是高職高專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在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共100學時。理論講授部分40課時,實訓作品優化部分60課時。課程目標為通過對品牌包裝設計與制作的訓練,掌握品牌包裝的調研、創意、設計、制作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運用不同創意與表現方法完成包裝設計的能力,通過具體制作技能完成包裝設計的制作。
該模塊授課對象為2019級高職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大二學生,95%來自農村,能切身感到農產品無品牌化、低端以及滯銷的痛處,愿意為家鄉助農扶貧做出自己的貢獻。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但部分學生設計仍然缺少創意,作品不符合行業標準,PS軟件操作不熟練。且他們為“00”后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個性較為突出,不喜歡枯燥的理論講授。基于上述特點,教師可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翻轉課堂、項目式教學等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學生通過翻轉課堂資料搜集、整理、方案制作創造出具有創意的包裝作品,在課堂上老師運用問題式學習法,激發學生興趣,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展示其個性,提升自信,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積極性。
1.2 與已有課程的比較
目前高職院校都將品牌策劃和包裝設計獨立開課,本課程將二者結合,適應新形勢下包裝設計行業需求,更能讓學生上手,能實現教學做一體;以企業標準完成作業,能檢驗學習成效;將包裝設計與印刷技術融合,更能實現基于工業化生產的設計。
2 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
2.1 設計理念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迫切需要新的設計理念和思路構建課程體系。“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課程按照“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技能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的設計要求,以形成掌握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的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為目標,通過調研,密切結合現代品牌包裝策劃、品牌包裝設計的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要求,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引入教學過程。依據“姜大源”先生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法,培養創新型、創業型、技能型、管理型、綜合型等多元的人才,從而實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人才的目標。
課程在設計上本著:課程標準與職業技能標準對接;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產品生產過程對接;教學評價標準與世界技能大賽和企業質量標準對接為原則。
2.2 重構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的課程體系
根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包裝設計師國家職業標準,包裝策劃與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本課程的實施形式是以真實的包裝項目為任務驅動,通過市場調研、概念發想、視覺表現、成品展示等一系列課程程序,將包裝的保護、儲運、銷售的市場屬性在產品容器、包裝結構、視覺設計的操作實踐中體現出來。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調研、設計制作、創新的能力,本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學過程應用項目化管理體制來運作,將一個設計項目分解成實際工作的若干段,學生在相應的情景下,或以個體或以團隊的形式參與其中,完成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并做出展示和評價。本課程在教學中開設于平面媒體設計,包裝結構設計之后并與之相承。
本次課程以“包裝代言,助農扶貧”為出發點,依托真實項目,將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的工作流程分為:品牌包裝認知、包裝市場調研、包裝優化與改良、包裝結構設計、包裝裝潢設計這五個模塊。依據“姜大源”老師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理論為依據,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強調以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強調學生職業能力的自我構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主要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和評價者;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獨立完成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項目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與市場進行零距離對接,大為改善課堂學習效果。此外通過調研、交流、合作、創新、執行、表達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通過完成這些項目設計,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環保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通過這個助農項目的執行,也為學生助力地方經濟增添自己一份力量。
2.3 構建作業作品,產品商品鏈條教學
基于布魯姆逐步進階的課程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作業作品,產品商品鏈條教學。“四化”課堂,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引入教師工作室項目,植入課程;將任務作業化;按照行業標準要求,作品產品化;企業購買轉化,實現產品商品化。使學生作業落地,變成商品,完成一個典型工作任務,打造設計類課程產教融合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分為課前任務作品化,課中作品產品化,課后產品商業化三環節。強調以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為目標,強調學生職業能力的自我構建。學生課前導學自練,課中專業錘煉,課后職業拓展。使學生職業能力逐步提高。
2.4 教學評級進行“三輪”評分標準
鑒于設計作品的評價比較主觀,對接職業崗位要求和世界技能大賽包裝設計模塊的評分標準,制定了針對本項目的“三輪”評分標準。第一輪評分標準是學生完成設計初稿之后針對策劃、設計層面進行的測評。第二輪評分標準是學生完成1:1的打樣稿后針對結構、材料、工藝層面進行的測評。第三輪評分標準是學生完成效果圖和成品后對整體包裝進行的測評。

建立多維評價,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以及請企業導師對作業進行評價,完成對最終作業的評價。
3 教學改革效果
3.1 職業技能顯著提高,學生對課程滿意度高
2020年期末考試成績明顯優于2019學年。優秀率接近一半。沒有不及格的學生。
通過問卷星,針對網絡教學效果對包裝策劃與設計19302班40名學生進行調查,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達到93.75%。對本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滿意度達到93%以上。
3.2 “四輪”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從2017年至今,經歷了“四輪”的教學,通過不斷根據學情調整教學內容和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提高顯著。

3.3 深化崗課賽證融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崗課賽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學校人才培養與技能大賽銜接,將大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大賽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大賽評價融入課程評價等,以大賽為引領,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強賽課融通,才能充分發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作用。學生在全國包裝設計技能大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等大賽中都獲得優異的成績。教師團隊也不斷調整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進行數字化課程資源庫建設和活頁式教材建設,多次在全國職業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微課教學比賽,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
4 教學特色與創新
4.1 以助農為使命,服務社會
課程思政貫穿與整個課程,通過項目依托、拓展知識、啟發思維的路徑,將思政內容有機融入于課堂教學之中。在我國,農產品包裝普遍存在水平落后的現象,針對農產品進行包裝時,設計往往僅停留在只追求簡單使用的低水平上,很少會考慮到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可以對其品牌建設發揮出多么重要的作用。本班學生全部來自于湖北省,對農產品滯銷和低端化有切身感受,通過項目式教學,植入助農項目,激發學生的愛國愛家情懷和助農使命感。
4.2 課程“四化”
課程“四化”即項目課程化,任務作業化,作業產品化,產品商品化。課程緊扣職業,直面市場,將真實需求引入教師工作室項目,植入課程;將任務作業化;按照行業標準要求,作品產品化;企業購買轉化,實現產品商品化。使學生作業落地,變成商品,完成一個典型工作任務,打造設計類課程產教融合教學模式。與企業合作開發設計,企業參與課程建設,這區別于傳統教學中的紙上談兵,真正做到與崗位零對接。
4.3 職業導向
真實項目真實做,引入行業標準、行業工作過程、小組工作制、世界技能大賽評分標準,培養學生職業情境中的行動能力。以職業為導向,培養品牌包裝設計高質量人才。
5 總結
結合院系現代服裝時尚專業群建設機遇,緊貼湖北品牌包裝創新改革,以培養創新型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人才為目標,不斷分析教學受眾心理、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團隊水平等,以保障教學質量,以期為新時代藝術設計類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思路與建議。
參考文獻:
[1] 曾天山. “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08).
[2] 姜大源.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 教育與職業,2017,(13).
[3] 董效康. 項目教學模式下高職包裝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美術教育研究,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