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佩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么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當下,中學生浪費現象較為普遍,為了增強學生的節儉意識,筆者結合日常德育工作,設計了一節以“儉以養德,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班會課,以期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勤儉節約;德育教育;中學教育
2015年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第九條規定:“勤儉節約護家園。不比吃喝穿戴,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當前,中學生普遍對節儉認識模糊,存在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慣。如何增強學生的勤儉節約意識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育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增強學生勤儉節約意識的策略
(1)制度先行,使勤儉節約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我校學生科把勤儉節約教育列入學校德育日常工作機制,并納入班主任五項競賽考核中,確保勤儉節約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積極發揮模范作用。在學生養成教育中,班主任應要求學生離開宿舍前檢查是否關緊水龍頭、是否關閉電燈和風扇;課間離開教室前要檢查是否關閉電燈、風扇和多媒體;在食堂用餐要做到“光盤行動”,保持餐桌干凈……為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我校學生會還專門成立了監督小組,每天安排執勤人員在食堂站崗,糾察、曝光浪費行為,表揚、宣傳勤儉好榜樣。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勤儉教育隨處可見,隨處可學。
(2)開展主題班會活動,使勤儉節約教育入耳入心。為了讓學生懂得“儉以養德”的道理,樹立艱苦奮斗的觀念,養成節儉樸素的良好習慣,我校組織各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勤儉節約教育活動,主題班會就是系列活動之一。筆者結合本班實際,設計了一節以“儉以養德,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班會課。
二、主題班會的過程及內容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儉”字演變圖,學生猜字、析字、釋義
2.出示答案,板書:節儉
3.師生字源解說
(1)學生自由回答;(2)教師講評。
字源解說:儉,形聲。從人,從僉,僉亦聲。“僉”意為“兩邊”“兩面”。“人”與“僉”聯合起來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厲行節約的人”。本義:生活上自我約束,從不放縱的人。引申義:節省、節約。說明:當著眾人的面節約財物,背著眾人卻鋪張浪費,就不叫“儉”。所謂“儉”,一定是人前人后都能做到節約的人[1]。
【設計意圖】課前猜字釋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次班會主題。
(二)情境模擬,分析原因
1.情境表演“吃飯后”
一天中午放學后,兩名男生在一樓食堂用餐,每人的飯盒里各打了四樣菜。他們嫌米飯不夠多,來到“免費供飯”處加了三大勺米飯。20分鐘后,兩人吃飽了,但各自的飯盒里還剩大量米飯和菜。兩人端著飯盒走到食堂垃圾桶處,把剩余的飯菜倒進了垃圾桶……
2.情境表演“丟校服”
周一晚自習下課后,小夏陪著小李到運動場轉了幾圈,還是沒找到自己的校服。原來,今天上午上體育課時,小李像往常一樣把校服放在石凳上打球去了。課后,滿身大汗的小李直奔食堂,沒帶走校服,心想下午來打球時再取。誰知下午開展社團活動,他沒來打球,也沒想起去運動場取回校服。他這已經是第三次丟校服了。周二他又去校服出售處購買校服。王阿姨一眼就認出是小李,自然對小李數落了一番……
師:你如何評價劇中主要人物的行為?
學生發言,師生點評。
【設計意圖】這兩個情境表演都是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取材,貼近實際,通過對不良行為的“曝光”,讓學生認識到奢侈浪費是可恥的,平日里要注意細節,講究勤儉節約。
(三)講故事,明道理
幻燈片展示故事內容:
(幻燈片一)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一句話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 。”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走廊的燈;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幻燈片二)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要放一塊磚來節水。
師:這兩個故事帶給你什么樣的思考?
學生思考后分小組交流,派代表發言。
交流1小結:不管英國女王還是世界著名公司,在勤儉節約方面都給世人做了很好的表率。由此可見,節儉對一個人、一個公司,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學生應從小就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
師:有人說,我國現在進入了新時代,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那么我們還要保持勤儉節約的傳統嗎?
學生第二次分組交流,派代表發言。
交流2小結: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社會生產生活物資豐富。但我國資源有限,在物質豐裕的表象背后,我們應居安思危,意識到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我們不能將傳統的“節儉”美德扔進垃圾桶,在新時代要繼續踐行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用節儉的制勝法寶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設計意圖】講述節儉的故事,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悟節儉的重要性。
(四)尋找模范,學榜樣
非常互動:尋找身邊的“節儉之星”。
1.同學眼中的“節儉之星”
師:請大家分享你眼中的“節儉之星”的故事,并為“節儉之星”說一句點贊的話。(要求:課后把本班“節儉之星”的照片和上榜詞貼到“我最棒”宣傳欄上。)
2.父母、老師心中的“節儉之星”
師:哪位同學是父母和老師心中的“節儉之星”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播放家長和老師的點贊視頻,并請“節儉之星”分享自己的感言)
【設計意圖】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五)組織學生誦讀名言
1.幻燈片展示名言
2.分組誦讀
筆者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誦讀一條名言。
3.談感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組內交流誦讀的名言,再由小組推薦代表發言,師生點評。
【設計意圖】讀名言警句,引導學生常記心間,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六)齊唱歌曲,增強意識
誦讀名言可以啟發學生的心智,齊唱歌曲可以滌蕩學生的心靈。在讀了有關勤儉節約的名言后,學生齊唱歌曲《誡子書》。
【設計意圖】在課末齊唱勤儉節約歌,讓歌聲滌蕩每個學生的心靈,增強他們勤儉節約的意識。
(七)課堂總結
(1)學生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一課一得)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儉以養德,從我做起”。課上,我們通過“儉”字的演變了解了“儉”的含義,通過“情境模擬”“講故事”領悟了節儉的重要性,通過“尋找模范”“誦讀名言”“齊唱歌曲”環節增強了勤儉節約的意識。
《左傳》中提道:“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在點滴生活中樹立勤儉節約意識,使其成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提升自身素養。
【設計意圖】對整節課進行提升總結,照應課題。
(八)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我們應如何踐行勤儉節約的美德呢?
1.學生自由發言
參考:(1)廢品回收,如礦泉水瓶等;(2)“光盤”行動,食堂用餐不剩飯菜;(3)志愿服務,清洗垃圾桶。
2.幻燈片展示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實踐活動方式(至少一項)。組員互相監督,組長做好每天的活動記錄。
(2)活動結束后小組提交一份實踐總結。
【設計意圖】將本節課學到的內容予以實踐,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三、教育反思
“節儉”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不管面對的是哪個年齡段的學生,其目標的指向性是一致的。為了增強學生的節儉意識,這堂課筆者重點設計了“情境模擬”“分享故事”和“尋找榜樣”等主要活動。“情境模擬”由學生自編自演,因貼近學生生活,臺上臺下氣氛活躍;“分享故事”時學生深有感觸,彼此交流感想;“尋找榜樣”時學生積極發現身邊同學的閃光點,紛紛為他們的節儉行為點贊;家長、教師也分享自己心中的“節儉標兵”,給予學生更大的鼓勵;“誦讀名言”“學唱歌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如果這節課由教師苦口婆心地說教,很多學生會感覺到枯燥、乏味,“節儉”的道理就不能入腦、入心。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交流,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王舒舒.勤儉節約是美德[J].江蘇教育,2021(2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