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微偉 李鳳 李艷萍

摘? 要:該文研究基于對教學設計原則的堅持,調查訪問學生在行動導向視域下生物化學課程學習情況,嘗試性地在生物化學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行動導向理念,以行動導向理念對生物化學的教學設計進行系統(tǒng)化指導,并將行動導向視域下所創(chuàng)新設計的生物化學教學內容和方法應用到教學實踐,增強該課程實踐教學工作,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程整體教學效果和人才專業(yè)素養(yǎng)。
關鍵詞:高職院校? ?行動導向? ?生物化學? ?教學設計?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8?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7(c)-0142-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adherence to the principles of teaching desig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visiting students in biochemistry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orientation, tries to integrate the action orientation concept into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of biochemistry course, and systematically guid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biochemistry with the action orientation concept, and apply the innovative biochemistry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desig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orientation to teaching practice, enhan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work of the course,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and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al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tion orientation; Biochemistry; Teaching design; Application
生物化學是醫(yī)藥類專業(yè)的一門基礎學科,教學中既重視對理論知識的教學,又涉及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驗操作的培養(yǎng)。因此,學生掌握和運用生物化學相關課程知識的水平,與其后續(xù)深入學習以及未來就業(yè)發(fā)展存在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1]。
在該次調查研究過程中,創(chuàng)新性地將“行動導向”理念與生物化學專業(yè)基礎課程相融合,根據課程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具體行動導向下相關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配置,高效完成對教學設計的合理制訂,并努力將其付諸于教學實踐,在保證學生對生物化學中一些重難點問題理解與掌握的基礎上,促使學生生物化學學習興趣的提高,改善自身學習成績。并將此次研究所指定的教學設計方案分享于不同生物化學授課教師,以加快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1? 相關概念界定
所謂“行動導向”,其主要是通過教師和學生雙方對某一行動產品的認可,將其添加至教學組織過程,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有效統(tǒng)一學生腦力和體力雙重勞動。簡言之,通過對真實工作情境和環(huán)境的模擬,師生通過共同協(xié)商,對下一步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進行確認。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在旁指導,通過“教、學、做”三者合一,提高學生心、手、腦并用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強烈興趣,使其快速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復雜的人際交往與合作中不斷提升團隊協(xié)作能力[2]。
而教學設計又被稱為“教學系統(tǒng)設計”,通常情況下,教學設計包含有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不同環(huán)節(jié)。從范圍上來看,教學設計可以是針對某一學科或者課程的設計,也可以是一堂課或者一個問題的具體設計。該文在實際研究過程中,重點集中于課堂教學方面,主要是在實際教學設計過程中,不同設計要素均與行動導向理念相融合,通過對相關學習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和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在教學設計中引入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引導文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方法等,通過對各種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最終實現(xiàn)對教學設計方案的制訂。
2? 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應用現(xiàn)狀及學情調查
2.1 調查對象
該文為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深層次的了解,選取了江蘇醫(yī)藥職業(yè)學院藥品生產技術專業(yè)、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yè)及藥學專業(yè)共126名學生,作為此次調查研究對象,將不同專業(yè)按照實驗班(藥品生產技術專業(yè)和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yè),共40人)和對照班(藥學專業(yè),共86人)進行分配,并從學習興趣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2.2 調查方法
該次調查所采用問卷,以“問卷網”平臺所提供問卷設計標準,以網上答題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調查。
2.3 調查結果
在126名調查對象中最終所收集有效問卷126份,問卷有效率100%。學生學習興趣具體調查結果見表1。
從表1中第2個問題來看,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中,兩組學生所做選項總體占比無顯著差異,其中包括1/3學生認為自身學習興趣受教師人格魅力和課程內容有趣程度這兩方面內容影響;各組認為教師教學方法的新穎程度與學習興趣存在直接關聯(lián)的學生占40.0%左右,還有近15.0%~29.1%左右的學生的關注點在于就專業(yè)而言課程的有效性。通過統(tǒng)計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希望增加與專業(yè)教師交流機會,希望不斷提升專業(yè)學習成績,但出于自身專業(yè)整體認識層次偏低、無法認同教師當前教學模式、對教師個人魅力和課程內容的依賴性等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單方面的認為課程內容單一匱乏,并逐漸喪失學習興趣[3]。
當前階段,高職院校學生在生物化學學習過程中缺乏強烈的興趣,學生無法通過對自身所學專業(yè)知識的有效應用,實現(xiàn)對日常學習中各類問題的有效解決,且由于系統(tǒng)化學習方法的匱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愿主動向教師進行請教。此外,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內容是動手操作訓練和探索性實驗,對其中知識點的記憶有著自己較為獨特的方法,且絕大部分學生為參與課堂教學,對學習有著較強的自主性,喜歡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方法等,上述特點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良好的運用。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揚長避短,對學生當前學習情況進行積極改善,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 行動導向理念下的生物化學教學設計的研究
3.1 基于行動導向理念的集中教學方法
(1)引導文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通常是由教師進行引導性文字的精心設計,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進行良好的引導。通過教師在課堂或者課余的專業(yè)化指導,確保對每項學習任務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完成[4]。引導文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應用,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成就感的快速提升。(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通過教師的有效啟發(fā),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所引用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以及自主式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問題分析解決能力以及決策能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3)項目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不同,項目教學方法的制定與實施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中學生和教師分別占據主體和主導的作用,以項目實現(xiàn)對整個教學的活躍和引導,項目的實施過程,就是對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過程。
3.2 生物化學重難點知識與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配置
通過對行動導向理念下相關教學方法及其生物化學相關知識的有效分析,系統(tǒng)梳理和歸納了實際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各類重難點教學內容,并根據實際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合理選擇與配置[5]。比如:“蛋白質的分子組成與分子結構”“蛋白質的分解代謝”“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等內容,理論知識較多,內容瑣碎,可采用引導文教學法。在教師“引導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查閱資料,獲取有意義的信息,解答引導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層層遞進地對知識進行探究、學習,逐步掌握專業(yè)理論知識。而對于“糖代謝”“脂類代謝”“維生素”等內容,因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能夠找到典型案例,教師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比如:以“糖尿病”為案例,學生通過查閱指定教材,收集資料,小組研討,最終給出糖尿病的病因,以及糖代謝過程及特點。當學生的綜合能力較高時,可以采用此種方法,此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做出決策的能力方面有較好效果。縱觀整個生物化學教學過程,其中所涉及教學方法較為多樣化,上述僅以兩類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為例,所用教學方法均與行動導向理念下各類教學要求相符[6]。
3.3 “脂肪分解代謝”案例教學設計方案
3.3.1 學習內容分析
在生物化學課程中,脂肪分解代謝內容與靜態(tài)生物化學相較,復雜程度相對較高。在有機化學內容中,脂類結構通常提及的可能性較小,因此需加強學生對此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認識[7]。
3.3.2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對脂肪分解代謝、脂肪酸β-氧化等步驟進行全面熟悉與了解,掌握脂肪酸分解代謝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情況;能力目標:在對問題分析過程中應學會批判的方法,以所學專業(yè)知識對其中問題進行有效分析;素質目標:對學生主動思考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辯論能力等進行培養(yǎng)。
3.3.3 教學小結與反思
學生對于減脂減肥有著較高的關注度,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脂肪分解代謝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但仍然停留在表面原因上。因此,在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給予正確的引導,應用其中原因進行有效說明,確保學生理解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并通過與大量文獻資料相結合,系統(tǒng)闡述其內容。
4? 基于行動導向理念的教學設計在教學中的應用
4.1 應用時學生有“自由”的權利
行動導向視域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表達自己觀點,改變傳統(tǒng)教師問學生的大格局,學生通過主動向教師請教問題爭取自由空間。例如:在“酶的性質”項目教學設計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生對實驗過程中所需要的一些簡單試劑進行自主配制,并且通過與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和資料查閱,從而給實驗教師留下深刻的課堂表現(xiàn)。在實驗室活動中,學生實驗步驟不再是按部就班的開展,而是自由地開展討論、探討、查閱等,課堂氛圍十分活躍[8]。在這種實驗環(huán)境下,學生能夠較為高效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實驗任務,并得出最佳結論,與同學和教師共同分享實驗過程中的巨大收獲,不僅展現(xiàn)了自由的課堂氛圍,還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4.2 應用前學生應有“知情”的權利
行動導向視域下,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行動是一個整體框架,知識體系不是教師單方面的從外部進行輸入,而是學生在系統(tǒng)框架內所建構起來的,為實現(xiàn)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學生需明確認識整個行動體系內容[9]。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行動導向理念時,首先需在條件可允許范圍內,讓學生提前認識和了解課堂所要學習知識及內容。例如:在“蛋白質結構”引導文教學設計方案中,教師除了要對引導文進行提前準備外,還應事先對學生進行通知,要求學生帶齊各類課堂繪畫所需工具,并提前對蛋白質結構內容進行全面預習,嘗試在課堂中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好奇心,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
4.3 應用后學生有“提升”的義務
在以行動導向為背景的現(xiàn)代生化教學中,學生實現(xiàn)了對知識和自由的雙重獲取,而在該理念下課后的復習與總結也不可或缺。因此,學生在課后有義務對所掌握知識進行有效提升。情境性原則教學的“行動”體系框架,強調知識對實踐應用的服務型。因此,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習知識應在實際生活中發(fā)揮強有力的指導作用,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例如:“脂肪分解代謝”案例教學過程中,在最后的作業(yè)布置中出現(xiàn)了“課后討論如何健康減肥”的話題。此類題目可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并且在生活中較為常見,比如:在與親友接觸時,可通過對減肥原理的講述,讓學生更進一步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進而達到知識與實踐相互滲透的行動導向理念的教學目的。
5? 結語
相較于高等教育體系下的學生,接受職業(yè)教育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較為薄弱,但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不乏積極性與主動性,特別是在接受職業(yè)教育階段,全新教學方式在課堂中的應用,使得學生學習興趣極大的增加。而行動導向理念在生物化學專業(yè)基礎課程中全面推廣與應用,使學生接觸并快速適應各種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僅使得學生學習興趣被有效激發(fā),且在某種程度上還能與后續(xù)專業(yè)課程教學模式相適應,幫助生物化學專業(yè)教學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現(xiàn)對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薛尚青.引導文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12(3):161-163.
[2] 李亞君.基于行動導向的職校生物化學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6.
[3] 鄭新源.“行動導向法”指導下的高職課程教學設計[J].會計之友,2016,11(1):92-94.
[4] 楊廣佚.對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物理》課程教學設計若干思考[J].新疆職業(yè)教育研究,2014,3(11):48-51.
[5] 王金玲.基于行動導向模式的高職護生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22):136-137.
[6] 李鳳玲,何金環(huán),潘春梅.設計生物化學實踐課程,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1(1):51-53.
[7] 李葦.試分析生物化學技術在中醫(yī)藥研究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8,16(27):241,245.
[8] 何航道.多學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學教學實踐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
[9] 孫靜.基于硬技能與軟技能一體化的高職應用生物化學課程開發(fā)研究與實踐[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6(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