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朱世敏 張重陽 張斌 劉福來 孟亞坤

摘? 要:隨著網(wǎng)絡技術地飛速發(fā)展,高校學生對于應用軟件的掌握至關重要,對于進入高校學習的新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其以后對于計算機高級技術學習的基礎。而新的教育時代,高校教師要做到培養(yǎng)適合新時代的合格人才,在引領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同時,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三全育人”格局。由此,需要展開“課程思政”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實踐探索,以全新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引導。
關鍵詞:課程思政? ?大學計算機基礎? ?教學引導?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7(a)-0126-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college students' mastery of application software is very important. For freshmen ent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stery of basic computer knowledge is the basis for their future study of advanced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qualified talents suitable for the new era,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ly ru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o as to form a pattern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and carry out teaching guidance in a new educational wa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guidance; Teaching design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高校教師要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培養(yǎng)適合新時代的合格人材,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目標,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大學生進入大學接觸到的第一門計算機類課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學生首先深入了解計算機的各個發(fā)展歷程、特點以及前沿技術的發(fā)展趨勢;第二階段從Windows操作、Office的系列應用軟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熟練應用,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第三階段開展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知識的學習,了解常用的網(wǎng)絡拓撲結構、網(wǎng)絡的設備及各個概念。
審視整個內容,不僅包含技術的發(fā)展、基礎知識的掌握,更需要了解我國在技術發(fā)展的地位及重要性。由此,該門課程的“思政”建設至關重要,要將“思政”元素融入到理論、實驗課程的教學[1-2]。基于此,整合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建設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課程思政教學的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融為一體,增強教學的實效性[3-5]。
1? 《大學計算機基礎》思政研究內容
1.1 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
高校教師具有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基礎上研究如何提高專業(yè)教師的理論學習,加強其文化基礎,并熟練運用理論知識,化“有形”與“無形”中,能流利、靈活地在課堂上將思政內容滲透在教學中。
同時,還需要利用積極的引導策略,促使教師投身到實踐中,不斷鞏固自身的理論知識。只有加強教師的政治理論根基,樹立穩(wěn)固的育人意識,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
1.2 完善教學計劃的“課程思政”建設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課時安排緊湊,內容涵蓋面較廣,必須利用寶貴的教學時間,牢牢把握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故要從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甚至每次的課設計都要做好周密安排[6-7]。
教師在實施“課程思政”之前,均要合理規(guī)劃本課程的教學與思政的結合點,便于學生聆聽且接受內容,充分利用好多方教學資源,將“育”“教”二者進行有機結合。
1.3 充分利用教學實踐平臺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即為理論內容學習與動手實踐相結合。教師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教學的互動實踐平臺進行輔助。如實驗課的開展,就是發(fā)揮“課程思政”的有利平臺。通過實驗課程的開展,學生不僅能鞏固理論知識,更能獲得思想文化的熏陶。“實踐出真知”,實驗課程是學生提升自我的關鍵課程,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并利用好該平臺,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8-10]。
2?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案例設計
2.1 實驗課程設計
以《大學計算機基礎》的一次課為例,進行案例設計如下。
2.1.1 講授計算機的發(fā)展歷史
在“計算機硬件組成”知識點中,講授手機核心芯片概念時,引入iPhone 11與華為Mate 30機型CPU主要技術參數(shù)對比,衍生至國家超算中心建設、無人機的技術發(fā)展等領域技術特色講解,結合圖1、圖2,讓學生從科技技術的發(fā)展角度切身體會到我國在前沿科技所取得的杰出成果,以此喚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同時,講解“計算機硬件由五大部分組成”:計算機通過中央處理器(CPU)、內存儲器、輔助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的協(xié)同工作,其中CPU是整個計算機的核心,講授這一具體知識點時,聯(lián)系到黨組織是領導核心以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促使學生明白團結在領導核心周圍,共同進步的道理。
講授“計算機程序設計”知識點時,計算機程序有嚴格的語法規(guī)則,引入大到國家,小到學校、班級和小組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和紀律,只有人人都遵守規(guī)則和紀律,國家和學校才能正常有序地運行,班級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小組才能圓滿地完成任務。
以上是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相結合的部分例子,需要授課老師多學習、多發(fā)現(xiàn)、多交流,做到將“思政”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
2.1.2 講授計算機前沿科技
講授計算機前沿科技時,講解到當前疫情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為“抗疫”所做的貢獻。同時,講到我國在當前疫情內憂,并處于技術困境時,我國技術的自主更新發(fā)展,對于創(chuàng)建真正的“中國芯”的話題,引起學生的感觸,樹立學習的動力。
2.1.3 實驗課程的教學安排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必修課,實驗課時占總課時的一半。該課程的實驗課的知識內容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實驗性,在引導學生掌握理論學習和實驗科學結合的意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動手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深入挖掘這些資源,加強實驗過程的細節(jié)控制,既有利于高質、高效地完成實驗課程內容,又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實驗課堂教學之中,達到對學生的價值觀引領,實現(xiàn)實驗課程的“課程思政”目的[11]。
2.2 綜合性課程設計
根據(jù)實驗課程的大綱要求,在課程結尾會安排一次綜合性課程設計。綜合性課程設計的內容為制作網(wǎng)站,給定學生一個制作方向,教師在設計初期就引導學生網(wǎng)站的建設內容要健康、積極,體現(xiàn)正能量;實驗所用工具為:Dreamweaver或其他網(wǎng)站設計、制作軟件;學習形式:自學、團隊形式完成,各個隊員要配合默契,為集體奉獻個人所長;制作時間:3周;學習目的:在網(wǎng)站制作過程中,運用該學期學習的操作重點內容,學生能真正體會到學以致用所帶來的好處。教師可以公開答辯過程,讓學生間進行相互點評,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方法和經(jīng)驗。
經(jīng)過整個學期的學習,結合最后安排的綜合性課程設計,《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課程思政”做到了善始善終,以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呈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3? 結語
當前的課程思政建設在我國高校中仍處于探索階段,通過研究內容和研究案例的設計,結合相關的思政材料及該課程的特點,給出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側重點,并給出某次課程的案例,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課程思政”探索,力求進一步完善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甄桂春.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路徑研究[J].智庫時代,2019(26):88-97.
[2] 葉陳勇.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J].教師,2017(12):256-257.
[3] 判藥房,吳懋亮,王昊,等.課程思政下機械制造工藝學的教學模式改革[J].科教導刊,2018(1):167.
[4] 張宏彬.高等學校如何實施課程思政[N].中國教育報,2019-04-16(11).
[5] 蔣紅雨.課程思政的教與學[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6):6-8.
[6] 張智豐,廉潔,張亞榮.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8,15(28):148-149,151.
[7] 胡振濤,付春玲.《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6(15):189,191.
[8] 劉運喜.高校思政課正能量灌輸?shù)挠行訹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1):65-68.
[9] 劉青榮,陳寧.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心理調查分析[J].青年學報,2018(1):49-53.
[10] 柳逸青,王鑫,劉曉,等.高校專業(yè)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剖析與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18(6):141-143,146.
[11] 陸舒湄.“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課程思政實踐路徑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