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宏
【摘要】在初中階段,語文作為主要科目,對學生的中考成績具有重要影響,并且其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重視初中語文科目的教學。在初中語文科目中,主要涉及三大能力,即背誦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背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便會事半功倍,寫作在閱讀中可以得到有效鍛煉,因此閱讀能力是語文科目的核心與基礎,為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進程要求重視科目核心素養的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是語文科目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快閱讀能力提升策略探究進程。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核心素養;提升策略
在目前的初中教學階段,因為語文科目占據主要地位,所以應引起教師及學生的重視,但是因為教師及學生皆認為其是母語科目教學,所以對其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視,從而導致語文教學模式陳舊傳統,語文科目缺乏生機與活力。在長久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主體地位,即課堂教學的進度完全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計劃,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慮,從而導致學生逐漸缺乏學習興趣,進而學習效率不斷下降。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科目的核心與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改革與創新時,首要考慮的便是閱讀教學活動。為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策略,不斷提高課程效率。
一、有效結合外部資源,豐富閱讀內容
在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內容多存在于課文以及考試內文章,從而造成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隨著時間拉長,學生逐漸對此類閱讀內容失去興趣,從而導致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無法被完全發揮。因此,教師應不斷豐富閱讀內容,巧妙運用外部資源,實現內外部資源結合,共同推進閱讀教學活動不斷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解“皇帝的新裝”時,首先教師簡單講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寓言故事中體會深刻道理,其次教師在寓言故事這一主題下,合理引入“掩耳盜鈴”以及“守株待兔”兩個寓言故事,共同構成寓言閱讀活動,最后教師結合課內外的文章,總結寓言故事這一主題下的文章特點,同時總結閱讀此類文章的閱讀技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結合課內外的文章共同豐富了閱讀的內容,為閱讀教學源源不斷注入活力,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此可見,教師有效結合外部資源,有助于開拓新的閱讀資源,促進閱讀活動發揮最大有效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二、引導學生分層閱讀,掌握閱讀技巧
分層閱讀是近些年興起的高效閱讀方式,主要涉及“熱讀、點讀、精讀”三大步驟,旨在要求學生閱讀三遍文章,并且每一遍都帶有不同的側重點,由此學生可全面理解文章,并且隨著學生對分層閱讀這一方式掌握得越發熟練,可以有效提升其閱讀效率。為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帶領學生體會分層閱讀的技巧,例如,教師在講解“變色龍”時,首先教師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并且寫下一篇簡短的閱讀心得,此為“熱讀”,即通過通讀文章對文章留下大致印象,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尋找文章中值得細細品鑒的句子或者詞語,從其寫作方式以及寫作手法角度分析其精妙之處,此為“點讀”,有助于學生從細節處體會文章,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再次通讀文章,并且將值得積累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并且將其中引人深思的人物記錄下來,可為以后寫作提供素材,此為“精讀”,有助于學生全面且準確地掌握文章意思,并且熟悉文章各個部分。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推進分層閱讀的方式,有助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三、推進群體閱讀活動,活躍閱讀思維
在長久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多要求學生自主思考、自主閱讀,由此可推進學生形成其獨自思考的習慣,但是長久的單獨思考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單一性與片面性,并且缺乏了與外界的溝通,不利于學生形成新的思維角度,思考方式逐漸僵化。為此,教師應在自主閱讀基礎上推進群體閱讀活動,實現學生間思維的碰撞,例如,教師在講解“偉大的悲劇”時,首先教師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且思考文章中的悲劇指什么,以及為什么悲劇是偉大的,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內四至六人一組,圍繞上述問題開展討論,學生可在此過程中學習他人的思考方式,豐富思維角度,最后教師要求每組推舉一名學生發言,在其發言后進行總結與點評,由此帶領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查漏補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開展群體討論活動,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形成自主觀念,一方面促進學生間互相借鑒與學習。由此可見,教師推進群體閱讀活動,可活躍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可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持續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首先,語文科目對現階段成績以及其他科目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其次,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科目的核心與基礎,最后,目前教學模式較為傳統陳舊,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持續性提升。為此,教師應正確認識語文科目的教學意義,思索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陽麗娜.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2):123-123.
【2】范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應對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9,8(0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