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秀芳
【摘要】如今,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而,小學的科學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還有教材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式,用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自身的創造能力,在科學教學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 創造性思維 創造能力
如今,小學課程的課改不斷在推進過程中,每一科的教學都越來越多的開始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著重注意開發學生對于身邊事物的好奇心,并且培養他們大膽探索的精神。小學科學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個特點很符合小學生好動的天性,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因此在科學教育中,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該學科的特點,努力挖掘課本的資源,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在觀察和實踐的時候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墒窃诮虒W中要怎么樣才能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筆者就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總結了下面幾點。
1 在小學科學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自學空間,讓小學生自主學習
(1)在設置實驗步驟的時候,老師應該讓學生們自己開始準備相關資料。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一般還是要通過觀察實驗來完成的,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途徑,所以在實驗步驟的設計上一定要科學合理,這樣才可以保證實驗順利的完成。老師在實驗開始之前,必須要逐步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搜集一些和實驗有關的相關資料,給學生們充分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來進行實驗。比如說在開展《各種各樣的根》的實驗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去搜集一些生活中和身邊自己隨處可見的植物的根,比如胡蘿卜,土豆、生菜等等,引導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這些不同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實驗的目的。
(2)當實驗完成之后,老師不應該首先總結實驗結果,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總結概括,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得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不會局限于老師的思維之中。學生們一開始通過自己著手收集相關實驗資料,然后再在老師的幫助下按照實驗程序完成實驗,最后的實驗結論老師也應該讓學生們彼此探討分析,由自己找出在實驗中不同現象發生的原因,在這個過程,對于學生獨立自主思維的形成很重要。比如說,在對于動物基本特征的觀察實驗中,老師要一點點引導學生們觀察兔子、毛、實驗鼠等等的形態特點,讓學生們自己說它們都是由什么組成的,以及分析每一個部分不同的作用,因為小學生很多知識不全面,因而他們在總結上必然會有漏洞,所以老師也應該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們之間彼此溝通、研究,然后找出一個相對比較全面、科學的答案。學生們在觀察實驗的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過程,通過這樣的觀察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實驗步驟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們對于知識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知識的來源,也有利于他們日后對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更使得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了。
2 老師應該設置一些情景,以便啟發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應用
學生們學習了新的知識,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在學習生活中可以應用上,因而老師在培養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能力之外,更要注意引導學生們對于所學知識的應用,老師在課堂上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對于知識記憶的更加深刻牢固,也應該同時設定一些相同的教學情境,用以啟發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創造性應用,更好的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比如創造一些小發明等等。當學生們學習了水和水蒸氣彼此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的時候,讓學生們理解生活中存在的此等現象,比如濕的衣服晾干,地面上的水會變干等現象的原因,這樣才能使得學生把所學知識和生活現象結合起來,提高知識的應用。
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更深層次的培養,就是對于新知識的發明和應用。雖然對于小學生來說,發明創造存在了很大的困難,但是如果有了老師很好的引導,還有適當情景的設置下,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科學正確的引導,時間長了以后學生一定會在創造發明上有所成就的。
3 注重科學知識的實踐性,促進學生靈感的形成
學生靈感的形成,對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很有益處的,所以在老師們開展科學任務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實踐性應用,讓他們自己動手,依靠自己的能力了解知識的含義,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們對于知識的興趣。
總的來說,教師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能參考于書本,而是應該通過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靈活的課堂學習讓學生們可以最大程度的迸發思維的火花,產生無限的創新思想。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做到在本不該有疑問的時候產生疑問,不斷樹立創新的意識,讓學生們每天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知識上的創新,讓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