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其語文素養與文化水平的體現。寫作不僅是小學生語文學習成果的展現途徑,對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也有助益。為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對學生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意義;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8-0056-03
引? 言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與意識正處于發展時期,教學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他們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能力,讓他們真正愛上寫作。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教學應該著眼于訓練學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書面表達的本領。”現代社會需要綜合型人才,學生僅僅掌握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這樣才能滿足社會需求。表達能力中以書面表達能力最為重要,因為與口頭表達相比較,書面表達更加嚴謹、準確[1],并且在極大程度上可以糾正學生口頭表達中存在的詞不達意、語法錯誤、條理混亂等問題。所以,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能使他們終身受益。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寫作過程屬于智力活動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有多種智力因素參與,十分復雜。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觀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要積極思考、大膽想象,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條理清晰、邏輯正確、內容豐富且生動。寫作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創造思維的進一步發展,讓學生學會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探討問題。因此,寫作教學對學生智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寫好作文的內動力,學生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積極參與到寫作學習中,才能寫出優秀的作文。目前,很多小學生沒有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對寫作學習存在厭煩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學生難以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為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1.降低初學難度,培養寫作興趣
過高的要求會使學生產生退卻心理,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一到四年級的寫作教學要從寫話、習作入手,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培養其寫作興趣。小學生的智力與心理發展呈螺旋上升特點,因此,教師的寫作教學也要從簡單到復雜、從表面到深處,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低年級學生,教師要從說話、寫話著手,將他們的寫話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對中年級學生,教師要從片段訓練著手,讓學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對高年級學生,教師要從文章結構著手,訓練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2]。只有根據該梯度思路,結合學生的特點及寫作要求制訂教學計劃,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欲望
(1)生活情境。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時,要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才能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寫作的關系,使其寫出更加真實、更具情感的文章。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某個生活小片段帶到課堂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然后選擇這方面的題材,啟發他們的思維。
(2)實物情境。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創設實物演示情境,也可以創設實物觀賞情境。以《海底世界》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先創設實物觀賞情境,帶領班級學生到本地的海洋館觀看,讓學生認真觀察每種動物的外貌、形狀、體型等,再讓學生詳細說說自己所觀察的動物的特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力,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還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觀察的快樂,從而寫出好文章。
(3)藝術情境。該情境包括表演情境、音樂情境、圖畫情境等。理查德·胡克曾之前表示,音樂是一種所有階段的人都喜歡的東西[3]。雖然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但他們對音樂的敏感度很高,教師通過創設音樂情境,可以讓學生以最快速度參與到寫作學習中。音樂的魅力在于其能夠活躍氛圍,讓人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藝術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二)捕捉生活素材
素材是在發現與捕捉中積累的。學生想要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就需要仔細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善于捕捉精彩瞬間,慢慢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1.尋找精彩瞬間
世間處處充滿美,只要你善于觀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早晨上學、下午放學的路上認真觀察,尋找精彩瞬間,為寫作積累素材。例如,有的學生發現一個小姑娘幫助打掃衛生的阿姨撿起垃圾袋和樹葉;有的學生看到一位女士在照顧她的父親,給她父親靠背墊、擦汗等。從這些小細節中可以看到小姑娘對打掃衛生阿姨的尊重,女士對自己父親的愛。其實,這些精彩瞬間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學生要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才能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又如,有位學生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一位父親送自己的女兒去上學,從北往南穿過馬路時,這位父親用右手拉著女兒的手,到了路中央時,換成了用左手拉住自己的孩子。從表面上看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深入品味后會發現,這一個小小動作飽含著父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
2.關注生活細節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小細節是非常感人的,事情雖小,但能以小見大。有的時候,一個小動作,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4]。例如,一位學生就從小處入手寫出了大道理,他在作文中寫道:“我呆呆地望著天花板,看著一只瓢蟲在吊燈上爬來爬去,一起飛就撞在了墻上,這一撞瓢蟲又回到了起點上,甚至更往后,它一次又一次地飛,一次又一次地失敗。這和我們的人生很像,在嘗試中不斷失敗,在失敗中不斷嘗試,人的一生從來都不是順風順水、一馬平川的,需要經過無數次碰壁和堅持才能走向成功。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沒有什么大不了,最多就是重新再來。”通過這一只小小的瓢蟲,一個小小的動作,學生就寫出了這么有深度的文章,可見,這位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非常仔細。
(三)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學生在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以后,就要利用這些素材寫出一篇條理清晰、語句通順且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而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為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1.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寫作質量。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讓他們主動學習知識、表達想法[5]。在具體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辯論賽、故事會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6]。例如,針對《“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教師可以開展一個主題為“表揚和批評”的辯論賽,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正方,另一組為反方,讓學生探討表揚與批評哪個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會得到有效鍛煉。在辯論中,如果學生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準確表達出來,那么對方就會有機可乘,進而導致本方輸掉辯論賽。學生為了讓己方贏得比賽,會絞盡腦汁將自己的想法準確地說出來,這樣自然而然就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2.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在學習中,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要在腦海中記憶,還要將重難點知識及好詞、好句記錄下來。為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時,看到好詞、好句、好段、名言警句要讓學生摘抄下來,這些都是學生平日寫作可以用到的素材。另外,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好、寫作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除了讓其摘抄,還要讓其進行批注,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要將文章結構、寫作手法、表現手法等寫下來。這樣,學生既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手法及謀篇布局策略,又發展了自身的思維。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讓學生開展閱讀小練筆活動,如寫讀后感、對科幻文章進行續寫、為附近的動植物園寫愛護環境與動物的標語,還可以寫日記等,這是培養學生寫作習慣的有效途徑[7]。這樣一來,小學生就會逐漸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進而逐步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并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讓他們愛上寫作,感受寫作帶來的快樂,在寓教于樂、因材施教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顏紹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人文之友,2018(12):262.
梁云建.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教學對策[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01):47-48.
王雪峰.好作文 作好文:淺談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2):205.
夏佩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05):47.
羅果.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淺析[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008):180-181.
程書川.感悟生活,真實寫作: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真情自然流露[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3):52.
鄭雅雅.論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1(07):71-72.
作者簡介:張祥生(1967.12-),男,甘肅武威人, 小學一級教師,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