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龍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和實際情況,從“注重知識分層教學”“活用微課深化教學”“善用生活靈活教學”三個方面出發,對如何深化學生素養,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策略探究;教學實踐;靈活課堂;多元化
前言:
道德與法治作為基礎教育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直接關乎學生基礎素養,想要充分搭建人性化與新穎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任課教師立足實踐,運用多元化的角度進行教學引導。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價值觀念樹立的關鍵時期,充分將德育素養與道德法治教學成為教學研究的性方向。與此同時,這對于任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要能夠充分教材基礎,注重不同學情狀況學生的教學啟發,善用分層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受到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熏陶。當然,教師也需要采用合適的方法,運用微課等現代化的教輔設備,注重生活化理念的深化傳播,以此實現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以此為新時代的德育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注重知識分層教學
縱觀以往教育教學之中,教師多是統一講解,這就會造成學優生無法進一步地提升自身道德與法治素養,學困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從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能運用分層教學理念,針對不同學生選取恰當的教學方式,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以此深化學生素養。以《追求民主價值》一文教學為例,在教學之前進行學情調查,發現學生學習差距較大。此時任課教師可以分層次預留任務,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指導學生掌握課堂基礎,例如:了解我國民主發展歷程;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的民主;了解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和具體的民主制度。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留下一些發散性的問題,例如為什么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的都是群眾關心的問題?你認為廣場舞擾民問題應如何解決?村民說事制度是我國基層民主治理的一種創新嘗試。為什么說這種制度有利于村民實現基層民主?我國還有哪些民主制度?通過這些實際性的問題,能夠真正將課堂重點與深化思考結合在一起。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全面深化學生素養,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學習質量都能得到穩步提升。
二、活用微課深化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與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諸多現代化的教輔設備越來越多的運用到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例如微課教學的引入,學生與教師不必面對面即可實現知識的有效傳遞。與此同時,在微課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學重點、難點能夠與視頻、音頻有機結合在一起,真正實現的在無形之中深化學生素養,提升學生學習水平。以《守望精神家園》一文教學為例,任課教師額可以制作完善的教學課件,在這一過程之中可以層層深入。首先任課教師可以出示一些照片,引導學生思考中華文化包括哪些內容?有什么特點?當學生提起學習興趣之后,任課教師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與重要性,并在這一過程之中逐漸理解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后當學生逐漸觸及思考精神文明的內核后,任課教師可以為文化自信的角度作為切入,讓學生逐漸理解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原因是什么?這樣一來,真正讓微課走入了實踐教學,不僅僅便利學生的日常學習,更能對于深化學生素養,完善學生認知具有重要幫助。
三、善用生活靈活教學
生活是教學的延伸,尤其是之于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只有真正落實學生道德素養,深化學生學習水平才是教育教學的關鍵。因此任課教師要能夠善于抓住學生求知特性,通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有效發散,真正做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帶動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重要改變。以《踏上強國之路》一文教學為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此時任課教師可以預留下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之中尋找走向強國之路的見證。有學生聽父母講述中華民族的輝煌成就。在新中國建立之初,中華民族積貧積弱,在改革開放的促進下,中國攤開胸懷擁抱世界,一代代人披荊斬棘才贏得了新中國走向富強,讓中國重新站在了世界之巔峰。此時能夠看到學生結合生活在書本上記錄下這樣一段話:“科技是走向強國之路的根源,民族自信是先決條件,正是科技的引入才讓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物資貧乏的社會,成為了當今實際的第一大工業國,我深信祖國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璀璨,我們祖國必將重新站立于直接之巔。”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之中充分提升學生素養,在生活之中深化思考,落實自身學習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和德育教學的融合探究是十分必要的,這正契合“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理念,只有任課教師自身不斷更新更加現代化的基礎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實現多彩課堂。除此之外,這還需師生之間緊密配合,與學生形成良師益友的關系,真正實現知識有效傳遞。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筆者將持續關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以期真正深化學生素養,完善學生道德與法治水平。
參考文獻:
[1]莫素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教育觀察(下旬), 2017, 006(004):134-135.
[2]符晶晶, 張家斗, 尹德志.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情感教學[J]. 改革與開放, 2015, 000(016):91-92.
[3]謝友波.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助推道德法治課程建設[J]. 考試周刊, 2017, 000(078):85-85.